晨曦微露,扬州火车站已有了些许喧闹。与之前乘坐高铁的匆忙不同,陈曦和林薇拎着轻简的行李,脚步从容地走向那列墨绿色的K字头慢车。车身带着些许岁月的痕迹,却更添几分复古的温情,仿佛一位沉稳的老者,正准备娓娓道来一段不疾不徐的故事。
“就是这个感觉!”陈曦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机油味和清晨的凉意,他举起手机,记录下列车进站的瞬间,“慢旅行,就从这列慢车开始。”
他们找到靠窗的座位坐下。车厢里乘客不算太多,有挑着担子的农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有低声交谈的老伴,节奏自然而舒缓。列车员吹响哨子,绿皮火车缓缓启动,熟悉的“哐当哐当”声响起,如同一首舒缓的摇篮曲,将扬州古城的粉墙黛瓦渐渐甩在身后。
起初,窗外还是城镇的景象。但随着列车不断前行,城市的轮廓逐渐模糊、退后,真正的江南水乡画卷,在车窗这块天然的“移动画框”里,开始徐徐展开。
“快看!”林薇几乎是贴着车窗,低声惊呼。
只见窗外,无边的田野被浓郁的绿色覆盖,那是刚刚插下秧苗的水田,像一块块巨大而光滑的翡翠,倒映着天光云影。田间阡陌纵横,不时有戴着斗笠的农人弯腰劳作的身影,如同画中点睛的笔墨。
一条条河道交织环绕,水网密布,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古老的石桥连接着两岸,拱形的桥洞下,偶尔有乌篷船慢悠悠地摇过,船桨欸乃,划破水面的平静,荡开圈圈涟漪。
白墙黑瓦的民居临水而建,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绿野清流之间。几株粉色的桃花或雪白的梨花从院墙内探出头来,开得正艳,与素雅的建筑形成鲜明又和谐的对比。炊烟袅袅升起,带来人间烟火的气息。
列车时而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绿意扑面而来;时而沿着宽阔的运河行驶,能看到庞大的货船缓缓航行;时而掠过一个个宁静的小镇,月台上站着寥寥几人,向着列车挥手。
“这才是江南啊…”林薇看得入了迷,喃喃自语,“‘水网纵横,阡陌交通’,书本上的词句一下子活过来了。”她赶忙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眼前的景象和心中涌动的感受。
陈曦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不再追求画面的极致完美,而是用手机和手持相机,捕捉着眼前流动的风景和细节:车窗框住的田园一角、飞速掠过的桥洞光影、对面座位上打盹的老人安详的侧脸、小桌板上随着列车微微晃动的茶杯、甚至车窗上偶尔反射出的自己和林薇的倒影……
这种沉浸式的、随性的记录方式,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乐趣。素材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旅途的动态感。
“你看那边!”陈曦指着远处一片金灿灿的田野。
是盛放的油菜花海。列车正好经过,那浓郁的金黄色如同泼洒开的阳光,几
乎要灼伤眼睛,与绿色的稻田、蓝色的河水、白色的民居构成一幅色彩饱和到极致的油画,壮美得令人窒息。
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美景震撼得说不出话,只是贪婪地用眼睛记录,用心感受。列车不快,允许他们久久地凝视这片春光。
“我突然觉得,”林薇轻声说,目光仍流连在窗外,“之前赶路,坐高铁,点对点,快是快了,却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下,不知其味。反而是这慢悠悠的绿皮车,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江南的肌理里,看懂了它的呼吸和脉搏。”
陈曦点头,深有同感:“是啊。有些风景,注定要慢下来才能看见。有些道理,注定要经历挫折才会明白。”他晃了晃手中的手机,“就像我们现在,设备简单了,心却更静了,眼睛更亮了。”
旅程过半,列车员推着小车走来,售卖着简单的零食和饮料。他们买了两瓶本地汽水,味道甜滋滋的,带着童年的味道。邻座的一位老奶奶热情地和他们搭话,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介绍着沿途的风物,哪里产藕最出名,哪座桥有个美丽的传说……
这一切,都成了他们镜头和笔下的素材,真实而温暖。
几个小时的车程,非但不觉得漫长,反而意犹未尽。当广播里响起“苏州站快要到了”的提示音时,两人竟有些舍不得下车。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窗外景象逐渐被现代化的站台设施取代。但那段穿梭于水乡画卷中的旅程,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记忆和存储卡里。
“我有预感,”陈曦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刚才拍的这些素材,剪个短视频,就叫《坐上这趟开往春天的绿皮火车,才明白什么叫江南!》,肯定效果不错。”
“同意!”林薇笑着点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感,是任何航拍大全景都无法替代的。”
走出苏州站,空气中弥漫着与扬州相似而又不同的湿润气息。这座以园林闻名的城市,似乎连风都带着一丝古典雅致的韵味。经历了火车上的视觉盛宴,他们对即将开始的苏州之旅充满了新的期待。
“第一站,去哪?”陈曦问,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手机地图。
林薇早已做好功课,眼中闪着期待的光:“当然是拙政园。中国园林的典范,
先去感受一下极致的造园美学。沈师傅教我们‘慢’,何大爷教我们‘人情’,这苏州园林,怕是又要教我们新的东西了。”
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预定好的民宿。放下行李,稍作休整,便带着轻便的设备,直奔拙政园而去。
路上,林薇翻阅着手机里关于拙政园的资料,轻声念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这些概念,光是看文字就觉得很美,不知道身临其境会是什么感觉。”
陈曦调试着手持相机,笑道:“我的任务就是把你说的这些‘美’,用镜头语言捕捉下来。没有无人机,我们就贴近了拍,拍细节,拍光影,拍出那种‘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苏州的老街旁,河道潺潺,柳枝轻摆。两人沿着石板路向前走去,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呈现于眼前的园林艺术的向往。绿皮火车带来的宁静与开阔仍在心中延续,他们准备好要用全新的视角和心态,去细细品味这座闻名遐迩的“中国园林之母”,去解读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背后所蕴含的古人智慧与美学追求。
拙政园的大门就在前方,仿佛一册即将打开的立体画谱,等待着他们去阅读、去感受、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