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山河旅修 > 第2章
晨曦透过百叶窗,在堆满地图和手册的桌面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陈曦和林薇面对面坐在公寓地板上,周围散落着各种旅行指南、设备清单和路线规划图。昨晚的兴奋已经沉淀为今天的实际行动,而现实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我爸妈那边,”林薇叹了口气,将手机屏幕朝下放在地上,“比想象中还要难搞。”
陈曦抬头,注意到她眼下的淡青色阴影:“一夜没睡好?”
“妈妈打了三个电话,爸爸发了一长串微信文章,标题都是《年轻人辞职旅行的十大危害》、《自媒体行业的泡沫即将破灭》。”林薇揉着太阳穴,“最后还给我发了几个事业单位招聘链接。”
陈曦感同身受地苦笑:“我妈直接哭了,说我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要去当‘流浪汉’。我爸更绝,问是不是你逼我做的这个决定——”他停顿了一下,模仿着父亲的语气,“‘是不是那个林薇想出来的主意?我就知道这女孩子不安分!’”
两人相视苦笑,空气中弥漫着无奈和理解。
“所以,”林薇深吸一口气,振作精神,“我们更需要一个完美的计划,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一时冲动。”
陈曦点头,将笔记本电脑转向她:“那就从路线开始。我重新优化了一下,考虑到季节和交通,第一站定在扬州最为合适。”
他展示着精心制作的电子地图,上面标注着详细的路线和停留点:“三月下扬州,古人不是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这个时候的扬州最美,游客也不算最多。”
林薇凑近屏幕,专业本能被激活:“内容角度呢?不能只是风景拍摄,我们需要独特的故事视角。”
“我想的是深度体验,”陈曦放大扬州区域,“不只是去瘦西湖拍标准游客照,而是寻找真正的扬州生活。比如清晨去老街喝早茶,跟当地人学做淮扬菜,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思路好,”林薇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做一系列‘深度扬州’的内容,区别于表面的旅游攻略。不过设备方面,你的清单我看过了,有些需要调整。”
她拿起旁边的设备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列着各种摄影器材和旅行装备:“这个全画幅单反必须带,但镜头选择可以精简。24-70mm
f/2.8和70-200mm
f/2.8足够覆盖大部分场景,再加上一个轻便的定焦镜头用于低光环境。无人机一定要带,但得研究一下扬州的飞行限制。”
陈曦认真记下:“GoPro呢?水下拍摄和运动场景。”
“必备,但只带最新款的Hero9,旧的太重了。稳定器我建议用大疆OM5,轻便好用。”林薇继续分析,“录音设备不能省,罗德Wireless
Go
II必须带,环境音采集用Zoom
H5。”
两人沉浸在专业讨论中,暂时忘了外界的压力。这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内容创作和技术规划。在地板上铺开各种设备,测试、比较、权衡重量和性能,制定出最优配置。
中午时分,外卖送来了扬州炒饭和狮子头,陈曦特意点的“主题午餐”。两人边吃边继续讨论。
“财务方面,”陈曦打开一个详细的Excel表格,“我计算过了,我们现有的积蓄加上自媒体账号目前的收入,可以支撑至少10个月。如果粉丝增长符合预期,半年后就能开始有广告收入。”
林薇仔细查看表格:“预算分配合理吗?交通占比是否过高?”
“高铁为主,兼顾部分短途大巴。住宿以民宿和快捷酒店为主,偶尔体验特色客栈。”陈曦解释道,“饮食预算不能省,美食是我们内容的重要部分。”
“医疗和应急基金留足了吗?”林薇提醒道,“还有设备保险,那么多贵重器材...”
“都考虑到了,”陈曦滑动到表格底部,“还预留了15%的应急资金。此外,我已经联系了几个潜在的赞助商,有两家户外装备品牌表示有兴趣。”
林薇稍感安慰,陈曦的准备比她预期的还要周全。但另一个问题浮现出来:“我们的公寓怎么办?退租还是转租?”
“我研究过了,转租更划算。”陈曦拿出另一份文件,“已经挂在几个平台上了,有不少人咨询。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暂时住在我朋友空置的工作室里。”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像创业初期的创业者一样忙碌。白天处理现有工作的交接事宜,晚上整理装备、测试器材、规划内容。社交媒体上,他们开始预热“山河旅修”项目,粉丝反应褒贬不一。
有粉丝激动地表示期待:“终于有深度旅游内容了!”“羡慕你们的勇气!”也有质疑的声音:“又是一对想当网红的情侣?”“几个月就会灰溜溜回来找工作。”
最难的还是面对家人和朋友。
周末,陈曦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试图做“最后一次挽救努力”。餐桌上气氛凝重,母亲的眼睛还是红肿的。
“小曦,你知道现在找工作多难吗?”父亲语重心长,“你在那家公司前途无量,年薪几十万,说放弃就放弃?”
陈曦耐心解释:“爸,我不是放弃,是转换赛道。自媒体行业现在很有前景...”
“什么前景?不就是网红吗?能吃一辈子吗?”母亲插话,“你都二十六了,不该稳定下来考虑结婚生子吗?这么折腾,哪个女孩子受得了?”
林薇在桌下握住陈曦的手,平静地接话:“阿姨,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和陈曦一起做这个项目,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陈父转向林薇,语气缓和但依然担忧:“薇薇,我知道你们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但现实很残酷,你们把钱花光了,回来后从头开始,会非常艰难。”
“叔叔,我们计算过了,风险可控。”林薇拿出准备好的资料,“这是我们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内容规划、盈利模式和风险评估。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陈父母翻阅着计划书,表情略有缓和,但担忧依旧。
另一天,林薇家中,气氛同样紧张。
“女孩子家的,安稳一点不好吗?”林母苦口婆心,“你们要是想旅游,休假时间去不行吗?非要辞职去?”
林父更加直接:“你们这是对生活不负责任!等你们吃了苦头就明白了。”
面对父母的不解,林薇没有争辩,而是邀请他们一起观看她和陈曦合作过的最成功的几个视频作品。看着屏幕上女儿自信专业的样子,父母的眼神渐渐变得复杂——既有担忧,也有隐约的骄傲。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的工作室探访。
陈曦提议让双方父母来看看他们的准备工作。在那个临时工作室里,墙上贴满了路线图和内容规划,桌上整齐排列着各种专业设备,电脑上正在剪辑预热视频。
看着孩子们专业而认真的工作状态,四位长辈的态度开始软化。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规划的?”陈父惊讶地翻看着厚厚的行程手册。
林母则被一段测试拍摄的短片吸引:“这拍得真美,是薇薇你写的文案?”
陈曦和林薇趁机向他们详细介绍项目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创作到商业运营,从风险控制到长远规划。渐渐地,担忧的表情中开始掺杂着理解和认可。
“其实,”陈母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看到你们这么认真,我反而放心了一些。只是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孩子吃苦。”
林父拍拍陈曦的肩膀:“有计划是好事,但记得留条后路。实在不行,回家来,不丢人。”
虽然没能完全获得祝福,但至少得到了勉强的同意。这对陈曦和林薇来说,已经足够。
与朋友告别则是另一番景象。组织了一场告别聚会,
responses各不相同。
“太酷了!我也想去,可惜没勇气!”大学好友小王羡慕地说。
同事小李则直言不讳:“说实话,我觉得你们太冲动了。现在行业不景气,好工作难找啊。”
另一位朋友担心的是现实问题:“长期旅行最考验感情了,你们确定能24小时在一起不吵架?”
面对各种反应,陈曦和林薇只是相视而笑。他们知道,只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决定的价值。
出发前最后一周,事情突然顺利起来。公寓成功转租给一对年轻夫妇;一家户外装备品牌同意提供部分赞助;自媒体账号的预热内容反响良好,粉丝数开始稳步增长。
最后一天,在整理行装时,陈曦发现林薇在偷偷抹眼泪。
“怎么了?后悔了?”他关切地问。
林薇摇摇头,指着手机屏幕:“妈妈刚发的消息。”
屏幕上,林母发来一段长长的话:“薇薇,妈妈想了很久,还是不支持但理解你的决定。你长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记得常报平安,遇到困难就回家,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附:给你寄了点常用药和零食,应该明天到快递点,记得取。”
陈曦自己的手机也响了,是父亲的消息:“卡里给你转了点儿钱,穷家富路,有备无患。注意安全,常回家看看。”
两人沉默良久,被这份沉重的爱深深触动。
“我们会成功的,对吧?”林薇轻声问,声音里有一丝难得的脆弱。
“一定会的。”陈曦握住她的手,“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出发的清晨,阳光正好。两人背着沉重的行囊,却感觉前所未有的轻盈。在母校湖畔拍下出发前的第一张合影,陈曦对着镜头微笑:
“大家好,我们是陈曦和林薇,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一年时间,走遍中国,带大家看见真正的山河之美。第一站——扬州!”
林薇接着道:“我们会分享沿途的风景、美食和故事,也会真实记录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期待与大家一起,开启这段‘山河旅修’之旅!”
相机红灯闪烁,记录下这个瞬间。不远处,几个熟悉的身影让他们惊讶——双方父母竟然都来了,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向他们挥手告别。
陈母快步上前,塞给他们一个保温盒:“自己包的饺子,路上吃。俗话说的好‘出门饺子回家面’。”
林父则别扭地递上一个信封:“收集的扬州相关资料,可能用得上。”
没有过多的告别话语,但眼中的关心和支持说明了一切。
列车启动,城市天际线渐行渐远。陈曦和林薇相视一笑,手心微微出汗,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下一站,扬州。”陈曦轻声说。
林薇点头,望向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嘴角扬起微笑:“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来了。”
列车向南驶去,载着两个年轻人的梦想和勇气,也载着家人的担忧与期望。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初春的微雨、古城的宁静,以及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而他们的第一个视频《父母反对?朋友不解?90后情侣的任性选择到底图啥?》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