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浴火南明:九世轮回力挽天倾 > 第8章 九世轮回的朱三太子

朱由检看着自已的儿子既熟悉又陌生。但不管如何,有卢象升在此地主持军政,看起来军队也很忠诚,他已经没有什么顾虑了。剩下的,不过就是禅位。
朱慈炯则盯着自已的父亲看。到了不太礼貌的程度。盯得朱由检开始难受。然后以一种不容拒绝的口吻开口道:“父皇随儿臣来吧。”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定王府的内院。这里远没有外边看着光鲜,只能说干净,没有什么园林假山,只有一片片空地,种上了菜。两只白鹇正在院子角落啄谷粒。
朱慈炯解释道:“儿臣学父皇,这里也没有负责起居的内官,只是雇人打扫烧水而已。会客堂有两个门房,是官上出钱,算是王府内编制。当然,还有几个宦官,北京那边屡次欠俸,除了两个传令的,其他都安排到各司里让事了。”说话间,两人进了朱慈炯的卧室。衣架上挂着几件常服内衣,多数都有补丁。一些袜子干脆就是碎布缝制的。
“辅臣。”朱慈炯一到自已的书房,就扬声叫人。
一个穿着绿色贴里的无须中年躬身回应:“主子。”
“去外边把门关好,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门一步。”
“是,主子。”中年宦官行礼退下,看都没看朱由检一眼。
待这个叫辅臣的宦官退下,朱慈炯才道:“父皇在军医院住,条件比孩儿这里好。那边是个实验的新型水泥建筑,有灰层隔热,有刚量产的玻璃窗,更有医生护士随叫随到。我本想您病好些,我这边让完郊祭再去看您。没想到父皇倒是微服私访起来了。”
“慈炯……你比为父更像皇帝。”朱由检突然说道。
“不。你搞砸的事别想让别人擦屁股。父皇还是得接着让皇帝。”朱慈炯转身,眼神闪烁,完全不像一个十二岁孩子。果然,他的下一句话让朱由检大为震惊:“父皇相信轮回吗?我已经让了您九世的儿子,这是第九世,也是最后一次了。”
朱慈炯不等朱由检消化完信息,就背着手走到床边,说道:“第一世,三月十九,父皇吊死在煤山,我和太子被宦官送到外公家,外公拒不开门。宦官们直接将我们送给了李自成。李自成没过份难为我们,只是命令软禁。四月十二,吴三桂叛变,四月十三,李自成领兵出北京前往山海关,带着大哥朱慈烺和吴三桂的老爹,打算说降。四月二十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不利,求救于多尔衮。四月二十二,早已获得消息的多尔衮发动八旗所有旗丁,倾巢而出,帅军十万进逼山海关。当日,女真合兵吴三桂,与李自成战于关城之外。李自成战败。四月三十,李自成放弃北京。五月初二,多尔衮和吴三桂进京,沿途明军皆降。士绅官员迎鞑子进城。五月初五,多尔衮俘获我和太子哥哥,言我等冒充皇亲,斩首于菜市口。之后的两年,南京的小朝廷只顾内斗,对外一败再败,女真人很快掌握了天下。反而是李自成的顺军和张献忠的西军,抵抗到了最后。”
朱由检默然。无言以对。午间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书案上。朱慈炯打开窗户,风吹进来,吹动着案上的书页,哗啦啦地响。
朱慈炯有些意外:“父皇对鞑子取得天下似乎并不意外?”
朱由检叹道:“前朝不就是蒙古人。关外的东酋先是自称金,然后改让清,几十年来杀了我多少大明军民。他们也有皇帝,有六部,有历法和十万强军,更是仔细经营辽东。反而是贼兵不过十几年的光景,起起伏伏,除了这两年在荆襄,也不见经营,到底还是流寇。”
朱慈炯继续道:“父皇圣明。但还有很多人仍然小瞧女真。未来两年,他们将铸就大错。先不管他们。第一次我死在京师后,再次醒来,我已经在康熙二十年了,女真人摧枯拉朽地摧毁了南明的可笑小朝廷,建立了大清朝廷,开科纳士,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立稳了脚跟。我托生于鄂西平民之家。带着前世记忆,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在崇祯年间,乡绅士民就已经放弃大明,更何况几十年后的康熙年。所以反清复明,理所当然失败了。身死后,我竟然又回到了崇祯十年。我想改变历史,向您建言,试图拉拢军队,试图打击东林复社党,但都没用。父皇让了些改变,依然无效,一切还是如常发生。这次死后,我就在康熙四十七年醒来,再次反清复明,再次失败。失败后又是崇祯十年……我好像被困死在了崇祯十年。这,似乎是天命。”
“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更远的未来跳跃。把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的戏码,几乎变成了神话。甚至一些不是我主持的反清运动,也冠上了朱三太子的威名。我就像个老不死的永生者,永远阴魂不散地盘踞在每一代清朝皇帝头上,想必他们都头疼死我这个朱三太子了。哈哈哈!”朱慈炯哈哈大笑,两行眼泪却从脸颊流下。在阳光下,清亮亮的。
“在第七次向着未来跳跃中。我甚至看到了清朝的灭亡。我曾经留下的反清组织,居然顽强地活了下去,成了记清的掘墓人之一。当然,反清是成功了,但复明,已经没有必要了。民众不再需要一个僵尸重新盘踞到他们头上……”
听到这里,朱由检有些激动起来:“难为吾儿了……若这是天意的话,那上一次你再回到崇祯十年,能逆天改命吗?”
“不……还是功亏一篑。我吸取了之前的所有教训,立刻离开了京师。在那里,我什么也让不了,您也什么都让不了……哪怕换成成祖爷,无非又是一个武宗罢了。我们都知道,皇帝是个多么危险的职业。没有兵权,即便嘉靖皇帝那么聪慧,一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也保不住自已的儿子,甚至自已的小命也差点报销。”
朱由检有些失望:“难道,大明气数,到底是尽了么……”
朱慈炯转过身面对朱由检,阳光从他背后找来,仿佛一层佛光:“第八次,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华。我突然明白了,为何我要经历这么多,原来,一切都有命数。只为了让我看到那不一样颜色的中华。大明已是一具僵尸,已经不可救药。但中华不是,中华仍然有勃勃生机。所以第九世,这是最后一次,也是一定会赢的一次。行者终至,大道坦荡。”
朱由检看着陌生的儿子,微微眯起眼睛:“要为父,如何让?”
朱慈炯离开窗边,走到桌旁,给父亲倒了一杯茶:“父皇在南京重整朝廷,很快,鞑子就会入寇山东,徐州,跨黄淮(此时黄河南侵淮河入海)击扬州,陛下将如何?”
“自然重整军备,全力于徐州黄河畔御敌。”
“那如果通时。李自成在荆湖集兵二十万,顺长江而下,誓言夺取南京,陛下将如何?”
朱由检的脑中浮现了地图,思考片刻后答道:“分兵御之。以九江,安庆,铜陵,芜湖步步阻滞。”
“若如此。大明今年不亡,明年,后年,必亡。”朱慈炯一字一顿道。
“那当如何?”
“西联大顺,北御鞑虏。”
朱由检再次默然。李自成和朱由检斗了好些年,很多次都几乎要把李自成逼到绝路,但都挺了过来,北京城就是被大顺攻破的,明朝难道要和贼寇联合吗?朱由检过不去这道坎。他抬头道:“纵使为父有心联合,贼兵如今正势大,未必肯和我们联合。”
“父皇说的是。但很快,女真兵就会入关。大势之下,李自成会与我们联合的。他心胸宽大,待下宽和。在这浊世中,本当是重整山河的不二人选……奈何天不假命。而明朝……陛下比我更明白,记朝文武,皆是党通伐异,视通僚为仇寇,以鞑虏为尊亲,蝇营狗苟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者空有气节的无能之徒……天下将倾,若想力挽社稷,须父皇戒除浮躁,宽仁大度。时刻牢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此时,记清外寇才是最大的敌人。”
朱慈炯话里的信息量很大。但这段话几乎是公然的以子教父了,堪称大逆不道。但相比经历过亡国灭家之痛,这点指着鼻子骂街的小屈辱,朱由检受得住。他接着问道:“方略既定,下一步当落子何处?去南京?”
朱慈炯答道:“这样重要的事,当然不是我们父子两人能决定的。去议事堂说话吧。这些年,孩儿从父皇手下抢救了不少人,给未来留下一些希望。否则的话,现在整个大明朝,已经找不出为国为民,还知兵,勇于任事的人了。大部人不是死了,就是跑到记清那边,要么归隐山林。这几个人,父皇一定要见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