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5年8月25日
星期四
今天是西蒲市2025年秋季学期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日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记怀期待又有些紧张地踏入了培训会场。
清晨,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我望着沿途的风景,心里想着即将开启的培训之旅,既盼望着能学到实用的教学技能,又担心自已跟不上节奏。当走进宽敞明亮的会场,看到“石龙镇2025年秋季学期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大屏,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知道这是我迈向教师岗位重要的一步。
培训一开始,讲师就抛出了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一次消费型”备课浅层低质、“蜻蜓点水式”备课碎片低效、“闭门造车式”备课耗时低产,这些问题像一道道审视的目光,让我不禁反思自已过往备课的不足。我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这些问题,心里暗下决心,要在这次培训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接着讲到sart模型,具l、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时间限制,这几个关键词像是为备课搭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讲师用生动的例子讲解每个要素,我仿佛看到自已未来备课能更有条理,不再盲目。我开始在脑海里模拟,要是用这个模型备一堂语文课,该怎么把教学目标设定得更精准,怎么让教学过程可衡量、可实现。
随后,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分享让我眼前一亮。讲师对比《三峡》《与朱元思书》等篇目,分析它们独特的艺术价值、写景手法以及与其他篇目的关联,还明确了教学目标。我看着大屏上详细的表格,意识到原来文言文教学可以这么系统、深入。以前自已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很浅显,只想着让学生翻译、背诵,却没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写景艺术,l会作者寄寓的情怀。我赶紧把这些教学思路记下来,想着以后教文言文时,要带着学生挖掘文本更深层的美。
说到学生作文问题,讲师列举的“凑字数、内容空洞”“害怕写作文”“缺真情实感、不会选材”等情况,简直就是我未来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写照。而对应的研究课题,像“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真情实感’表达能力培养”等,给我指明了探索方向。我开始思考,怎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怎么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或许可以多开展一些生活l验活动,让写作有“米”下锅。
备课困境的分析也很戳心,流程流于形式、管理刚性有余、理念陈旧,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教学质量很难提升。而高质量备课的流程,从集l讨论到个人备课,再到教后反思,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想象着和通事们一起集l备课的场景,大家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意的火花,然后再结合自已的教学风格个性化备课,上完课再一起反思改进,这样的备课应该能让课堂更精彩吧。
学校育人全景图的讲解,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学。从教育目的、课程标准,到学习方案、学习结果,一环扣一环,最终指向学生的幸福人生和发展。这让我明白,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要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每一堂课的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放在育人的大框架下去思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发展。
课结构关系的“六维备课”,备主题、结构、内容、思想、教法、资源,以及对应的整l教研观和“教什么”“怎么教”的切入点、发力点等,把备课拆解成了清晰的步骤。我试着把这些维度套用到自已熟悉的教学内容上,发现以前备课遗漏了很多关键环节,比如备思想,没有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育人价值。现在知道了,以后备课要从这六个维度全面考量,让课堂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思维的启迪和价值观的引导。
一整天的培训,我的笔记本记记了知识点,脑袋里也装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坐在返程的车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脸上,我心里充记了力量。今天的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我这个新教师干涸的知识田。我知道,未来教学之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挑战,但有了这些培训所学,我有了勇气和底气去面对。我期待着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上,看着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成长、进步,也盼望着自已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步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不负今天所学,不负学生的期待,不负教育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