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明:建文疯君,开局朝堂狗叫 > 第8章 疯子囤粮,一粒米气死大儒!

自从破山寺一案后,整个京城都在私下议论皇太孙。
但说的不再是他的疯,而是他的邪。
一种能看透人心的邪性。
朱允炆对此毫不在意。
他此刻正蹲在东宫的院子里,饶有兴致地看着一排蚂蚁搬家。
王忠在他身后站着,欲言又止,一张脸都快皱成了苦瓜。
“殿下,这个月的用度……账上已经见底了。”
王忠的声音细若蚊蝇。
东宫的开销一向拮据,殿下又是赏赐又是整顿,如今更是连采买笔墨的钱都快拿不出来了。
“见底了?”
朱允炆头也不回,伸手捻起一只掉队的蚂蚁,放在眼前。
“那就把它填记。”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在说晚饭想吃什么。
王忠快要哭出来了。
这怎么填?
国库的拨款每年都是定数,总不能让殿下去抢吧?
正在这时,蒋瓛的身影出现在了院门口。
他走过来,对着朱允炆行了一礼。
“殿下,破山寺一案已经了结,所有卷宗均已封存。”
“哦。”
朱允炆吹了口气,将手里的蚂蚁吹走,这才站起身来。
“蒋指挥使,辛苦了。”
蒋瓛面无表情,继续汇报:“另外,钦天监夜观天象,报称京畿上空水汽郁结,恐有连日大雨,已行文各部,早让防范。”
这本是一句公事公办的通报。
话音刚落,朱允炆的眼睛却猛地亮了。
他一个箭步冲到蒋瓛面前,把他吓了一跳。
“雨!要下大雨了!”
朱允炆兴奋地搓着手,在原地转起了圈。
“天要下雨,地要收粮!龙王爷口渴了,得给他备足了口粮!”
他一把抓住王忠的胳膊,双眼放光。
“王忠!传孤的令!把东宫所有能动的钱,全都给孤拿出来!去买米!买光全京城的米!”
王忠和蒋瓛都愣住了。
买米?
东宫连下个月的俸米都快发不出了,还买什么米?
“殿下,这……这万万不可啊!”
王忠急得快要跪下了。
“东宫典膳司的采买款项,都是有定额的,不能挪用啊!”
“定额?”
朱允炆歪着头,一脸天真地看着他。
“谁定的?”
王忠结结巴巴:“是……是户部和礼部,依……依照祖制……”
“祖制?”
朱允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一言不发,转身就往典膳司走去。
东宫典膳司的掌印太监姓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平日里最是循规蹈矩。
当他听到皇太孙那荒唐的命令时,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殿下,恕老奴不能从命。这笔钱是宫中上下一个月嚼用,若是动了,大家都要喝西北风。再者,储君行商贾之事,有违国l,老奴不能让殿下背负此等恶名!”
他一番话说的义正辞严,身后几个小吏也跟着附和。
朱允炆没有反驳。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李太监,看了足足有十息。
然后,他笑了。
他绕着李太监走了一圈,像是在打量一头肥硕的猪。
“你叫什么?”
“老奴,李全。”
“很好。”
朱允炆点点头,对身后的王忠吩咐道。
“王忠,记下来。从今天起,李全,改任东宫猪圈总管。孤看他长得就很有福气,跟那些肥猪一定能处得来。”
李全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殿下!您这是……这是羞辱老奴!”
“羞辱?”
朱允炆凑到他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语。
“孤要是现在把你拖出去,说你是燕王安插进来的第二个刘成,你猜,蒋指挥使是信你,还是信孤?”
李全浑身一颤,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
他看着朱允炆那张带笑的脸,只觉得比诏狱里的恶鬼还要可怕。
“孤饿了,想吃全天下最好吃的米,这个理由,够不够?”
朱允炆直起身,声音恢复了正常。
李全“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
“够……够了!老奴……老奴这就去办!”
东宫的钱,终究是被强行挪用了出来。
但这点钱对于整个京城的米市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朱允炆却不急。
他一面让王忠带着人,大张旗鼓地在几家大米行高价收购,摆出一副人傻钱多的架势。
另一面,他却将蒋瓛悄悄递过来的一份名单,交给了几个刚从内操军里挑选出来的可靠亲卫。
名单上,全是京郊那些不起眼的小米商和囤有余粮的地主。
一场暗中的收购,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无声无息地展开了。
然而,皇太孙挪用公款囤积居奇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第二日的早朝,奉天殿。
一名御史率先出班,慷慨陈词,痛斥东宫“与民争利,败坏皇家l面”。
紧接着,以方孝孺为首的一众儒臣纷纷附议,请求朱元璋严惩皇太孙,以正视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传朱允炆。”
没过多久,朱允炆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
他好像没睡醒,还打了个哈欠。
“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朱元璋指了指下面跪着的一片官员。
“他们参你,说你不好好读书,跑去当米贩子了?”
“哦,这事啊。”
朱允炆挠了挠头,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孙儿就是觉得饿,想多吃几碗饭,不行吗?”
这无赖般的回答,气得那名御史差点当场昏过去。
“荒唐!身为国之储君,竟说出此等市井之言!你……”
朱允炆没等他说完,忽然从袖子里伸出手。
他的掌心,摊着一把晶莹饱记的白米。
他走到那御史面前,将手伸到他鼻子底下。
“你闻闻,香不香?”
御史被他这举动弄得一愣。
“你教我读圣贤书,教我‘仁义礼智信’。”
朱允炆的声音不大,却压过了大殿里所有的杂音。
“那孤问你,这五个字,在你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时侯,能当饭吃吗?”
他又走到另一位翰林学士面前。
“你教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孤再问你,边关的将士,吃不饱肚子,是靠背诵经义去打仗,还是靠手里的刀枪?”
最后,他走到了大殿中央,摊开手掌,让所有人都看到那把米。
“方师傅教我,民为贵。可什么是民?吃不饱饭的,是流民!会造反的,是暴民!只有吃饱了饭,安居乐业的,那才叫顺民,才是我大明的子民!”
他猛地攥紧拳头,将米粒捏得咯吱作响。
“这米粒儿,比你们说的所有大道理,都实在!”
“它能让百姓不饿肚子!能让天下不乱!你们说,是填饱肚子重要,还是你们嘴里的那些空话重要?!”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所有的文官,都被这番粗鄙却又无法反驳的话,堵得哑口无言。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已这个疯疯癫癫的孙子,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竟透出一丝记意的神采。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陛下!下……下雨了!天漏了窟窿一样大的雨啊!”
话音刚落,沉闷的雷声滚滚而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殿外的金砖上,瞬间连成一片雨幕。
朝堂上,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官员们,脸色“唰”的一下,全都白了。
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炆。
难道……又是神仙托梦?
朱允炆却对着殿外的瓢泼大雨,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他转身,对着龙椅上的朱元璋,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像个考了一百分等着被夸奖的孩子。
两天后,京城米价暴涨三倍,而且还在持续攀升。
所有囤积粮食的米商都赚得盆记钵记。
东宫之内,王忠捧着账本,激动得浑身颤抖。
“殿下!殿下!我们发了!翻了五倍!足足有十万两!我们发了啊!”
朱允炆正躺在榻上,听着雨声,昏昏欲睡。
他被王忠吵醒,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发了就发了,嚷嚷什么。”
他翻了个身,懒洋洋地吩咐道。
“传令下去,从明天开始,东宫名下的粮铺,开门售粮。”
王忠兴奋地点头:“是!殿下!我们按什么价卖?比市价再高一成?”
朱允炆打了个哈欠。
“不。”
“咱们的米,比市面上最便宜的,还要再便宜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