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自定义的幸福 > 第9章
周五的办公室弥漫着周末前的松弛氛围,但林薇的团队却异常忙碌。#不完美的勇气#企划意外走红,小雯兴奋地汇报着数据增长,同时也不安地看着林薇:“李总刚通知,周一总部品牌总监要来听专项汇报。”
林薇正修改下一篇推文文案——关于一位织布匠人如何将织错的花纹转化为独特风格。她抬头微微一笑:“那就好好准备。”
小雯压低声音:“但听说总监是陈默的朋友,他们之前是商学院同学...”
林薇手中的笔停顿了一下。陈默的影子依然无处不在,即使在离婚后,即使在这个他从未涉足的领域。
周末她原本计划去苏明玉的工作室练习拉坯,却收到夏然的紧急消息:“救命!剧本第三幕卡住了,需要你的故事做灵感!”
于是周六下午,林薇坐在夏然杂乱的工作室里,周围散落着稿纸和咖啡杯。夏然穿着睡衣,头发乱蓬蓬地盯着笔记本电脑,仿佛要与它决斗。
“所以你就用金继哲学来做品牌推广?”夏然听完林薇最近的经历,眼睛发亮,“太妙了!完美隐喻!”
林薇摆弄着夏然收集的各种破碎物品:有裂痕的镜子、缺口的杯子、褪色的明信片。“不只是隐喻,是真的。那些手艺人数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失败和修复,这才是最打动人的。”
夏然突然合上电脑:“走,带我去见见他们。”
两个小时后,她们出现在“拾遗”工作室。店主陈阿姨惊讶于周末突然的到访,但当林薇介绍夏然是编剧,想了解更多故事时,老人眼中闪过欣慰的光。
“年轻人总追求新潮,很少人愿意听这些老故事了。”陈阿姨泡上珍藏的普洱茶,茶汤在金继修复的茶壶中荡漾出琥珀色光泽。
她讲述起自己的老师傅——一位八十岁的漆器修复大师,至今仍每天工作八小时,说“手艺人没有退休二字”。
“老师傅最常说的是:裂痕不是缺陷,是时间的印记。”陈阿姨拿出一件正在修复的漆盒,裂纹中被仔细填入了金粉,“就像人生,经历过的创伤和修复都会成为你独特的一部分。”
夏然飞快记录着,忽然抬头问:“林薇,你觉得呢?你的裂痕是什么?”
问题突如其来,林薇措手不及。她低头看手中的茶杯,金线在瓷白间蜿蜒如地图上的河流。
“大概是...太长时间活在别人设定的完美标准里,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她轻声说,“就像这件漆器,被修复后不是变回原样,而是成为新的东西。”
陈阿姨点头微笑:“说得对。修复不是消除过去,是接纳并重新诠释。”
离开时,陈阿姨送给每人一小块生漆和金粉:“试试自己修复点什么。手感会告诉你们更多道理。”
周日晚,林薇独自在家,拿出母亲给的那个有裂痕的旧盘子——小时候盛红烧肉的那个,边缘有个小缺口。她按照陈阿姨指导的方法,小心地调制漆料,填补裂缝。
过程需要极大耐心,稍有急躁就会前功尽弃。时间慢下来,呼吸平稳,世界缩小到只有指尖的触感和材料的细微变化。
完成后,金线在青花瓷上勾勒出独特纹路,原本的缺陷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她拍下照片发给母亲:【修好了。】
母亲回复很快:【比原来还好看。周日带回来吧。】
周一清晨,林薇选择了一套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西装——既专业又不失个性。小雯看到后小声称赞:“林姐今天气场两米八!”
汇报会上,总部品牌总监周锐准时出现。四十出头,精英气质与陈默相似但多几分艺术感。他与林薇握手时微笑:“久仰,陈默常提起你。”
话中有话,但林薇保持职业微笑:“周总好,期待您的指导。”
汇报开始,林薇没有按照常规PPT流程,而是先展示了那个金继修复的盘子:“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用了三十年的盘子,边缘破损过,用传统金继工艺修复。对我们团队来说,它代表了‘拾遗’品牌的核心哲学:珍视时间留下的痕迹,在不完美中发现美。”
周锐前倾身体,明显被吸引。
林薇接着展示企划成果:数据增长、用户互动、媒体转载,以及最重要的——那些消费者分享的自己修复物品的故事。
“我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林薇总结道,“在追求效率完美的时代,有人开始渴望真实、手工感和可持续性。‘拾遗’可以成为这种渴望的代言。”
会议室安静片刻,周锐率先鼓掌:“精彩。不仅策略创新,执行也出色。”他转向李总,“这个方向应该扩大到更多传统工艺品牌。”
李总表情复杂地点头称是。
会后,周锐特意留下林薇:“实话告诉你,我来之前已经听说这个项目,原本打算叫停。陈默说你可能是一时冲动...”
林薇保持微笑,手指微微收紧。
“但现在我看到的不是冲动,是真正的洞察力。”周锐递来名片,“总部正在筹备传统文化复兴项目,需要你这样的理念和执行力。有兴趣聊聊吗?”
林薇接过名片,感到命运的微妙转折。通过陈默的关系,却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认可。
傍晚陶艺课上,苏明玉注意到她的心不在焉:“今天泥土在说话,但你好像没在听。”
林薇道歉,说起白天的经历和offer。
苏明玉若有所思地转动拉坯机:“竹子生长时,节段处最坚硬。人也是如此,经历挫折的地方往往最强大。”她停下手,“但要知道为什么强大:是因为挫折本身,还是因为你如何应对它。”
回程地铁上,林薇思考着这句话。手机上周锐发来详细项目信息,前景光明但她犹豫不决。
夏然突然来电,声音兴奋:“剧本第三幕解决了!感谢你和陈阿姨!对了,周五我生日,在小酒吧聚一聚,一定要来!”
周五晚上,林薇带着亲手做的小陶杯来到酒吧。意外的是,周慕白也在,正和夏然讨论着什么,见到林薇便微笑举杯。
“我们的金继女神来了!”夏然拥抱她,已经微醺。
小雯和几个同事也在,气氛轻松融洽。周慕白向林薇展示最新入手的艺术书籍,其中一本正好是金继工艺专著。
“缘分。”他微笑,眼神温暖。
林薇感到久违的放松。这些人认识的不是“陈默的完美妻子”或“林经理”,而是现在的她——有裂痕但正在修复的自己。
晚些时候,周锐意外现身,说是夏然朋友的朋友。他看到林薇,略显惊讶但很快恢复自然:“看来下班后的林薇更有趣。”
气氛微妙变化,但夏然巧妙化解,大家很快继续畅谈。
林薇去洗手间时,周锐跟上来:“抱歉打扰你的私人时间,但那个offer希望认真考虑。不只是因为陈默,更是因为你的能力。”
林薇看着镜中的自己,酒红色连衣裙,头发自然散开,眼神比几个月前明亮许多。
“我会考虑,但需要时间。”她说,“不再是别人设定的时间表,而是我自己的节奏。”
周锐点头:“理解。修复需要时间,无论是器物还是人生。”
回到人群中,夏然正号召大家分享“最近做的最勇敢的事”。轮到林薇时,她说:“用有裂痕的盘子吃饭,不担心它再次破碎。”
众人笑,但懂得其中的隐喻。
深夜告别时,周慕白递给林薇一本小书:《侘寂:在不完美中发现美》。“觉得你会喜欢。”他说,手指轻轻擦过她的,停留片刻。
回家的车上,林薇翻阅书籍。一页页关于日本美学中接纳不完美、无常和残缺的理念,配图都是带有时间痕迹的器物。
她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犹豫接受周锐的offer: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害怕再次被装入“成功”的既定框架中,失去刚刚获得的自由与真实。
手机亮起,是陈默的消息:【听说周锐很欣赏你。恭喜。】
林薇没有回复。她看着窗外流动的城市光影,想起苏明玉的话:修复不是变回原样,而是成为新的东西。
她不再是从前的林薇,自然不需要回到从前的路。
到家后,她将周锐的名片放入抽屉,不拒绝也不急于接受。然后将周慕白送的书放在床头,旁边是那个金继修复的盘子。
月光从窗户洒入,金线在黑暗中微微发光,如同指引前路的细微光芒。裂痕不再是需要隐藏的缺陷,而是让光透进来的地方。
林薇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童话:破碎的东西往往拥有特殊力量,因为它们经历过破碎却依然完整。
也许人生也是如此。真正勇敢的不是从不破碎,而是破碎后依然选择完整;不是假装没有裂痕,而是让那些裂痕成为光透进来的地方。
今夜,她与自己的裂痕和解,如同金继工匠拥抱每一道裂纹,知道那是独特历史的一部分,是让作品比完美更珍贵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