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自定义的幸福 > 第8章
周二的办公室比往常更加安静,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林薇选择了那件酒红色连衣裙,再次违背了陈默定义的“专业着装规范”。她走进重组后的新部门时,能感觉到目光如针刺般落在背上。
新工位在开放式办公室的角落,比之前的小了一半,没有窗户。桌上放着一叠文件夹和一张人力资源部的便签:【欢迎来到数字营销部,请尽快熟悉当前项目。】
“林经理——哦,现在该叫林薇了。”新主管李总踱步过来,四十多岁,穿着过于紧身的西装,“团队会议九点半,希望你尽快跟上节奏。我们这里讲究效率和结果。”
语气友善,眼神却冰冷。林薇点头微笑,那种熟悉的职业面具自动戴上:“当然,期待与新团队合作。”
团队会议上,她被介绍为“临时借调支援”,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降级。年轻同事们礼貌鼓掌,眼神里混杂着好奇与怜悯。
她被分配到一个几乎停滞的项目:为一家小型非遗手工艺品牌做社交媒体推广。预算微薄,品牌知名度几乎为零,前任负责人已经申请调离。
“这项目有点棘手,”李总说得轻描淡写,“但对你这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会议室里有人窃笑。林薇保持微笑,手指在桌下收紧。她知道这个项目的意义:要么默默失败然后被辞退,要么主动接受之前的离职方案。
回到工位,她打开项目文件。品牌叫“拾遗”,专注于寻找濒临失传的手工艺人,产品精美但定价高昂,社交媒体关注者不足千人。
前任的推广方案充满行业术语和高大上的概念,却没有任何真实温度。林薇翻看产品图册,被一件金继修复的茶碗吸引——裂纹中的金线与苏明玉工作室里的如出一辙。
中午,她没有去高管餐厅,而是带着饭盒走到天台。几个年轻员工正在那里抽烟聊天,看到她后突然安静下来。
“不介意我加入吧?”林薇主动问,打开自己的饭盒——昨晚的剩饭,装在普通玻璃盒里。
年轻人们交换眼神,最终有人挪出位置。“当然,林...林薇。”
尴尬的沉默中,林薇注意到一个女孩手机上的挂件——手工陶瓷的小猫,歪歪扭扭却很可爱。
“这个很有趣,”林薇指指那个挂件,“在哪里买的?”
女孩惊讶地低头:“啊,这个是我自己做的。陶艺体验课的作品,做得不好...”
“我觉得很有灵气,”林薇真诚地说,“不像流水线产品,有手作的温度。”
气氛突然松动。另一个年轻人加入谈话:“小雯就喜欢这些手工艺,还老说要辞职去学蓝染呢。”
大家笑起来,但不再是之前的紧张氛围。林薇得知小雯是社交媒体团队的,负责日常内容发布。
回到办公室后,林薇没有立即开始工作。她盯着那个金继茶碗的照片,突然有了想法。
下班后,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拾遗”品牌的实体店。店面藏在老城区,客人稀少,但每件作品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店主是位年近六十的女士,听说林薇是推广团队的,态度谨慎而疏离。
“之前那位先生来了十分钟就走了,说我们‘缺乏商业潜力’。”店主语气带着讽刺,“你们大公司总是这样判断价值。”
林薇没有辩解,而是请店主介绍每件作品背后的手艺人故事。一小时变成两小时,她记录了满满几页笔记,还买下一个小金继茶杯——用自己的钱。
周四晚上陶艺课,林薇差点迟到。苏明玉看她穿着通勤装直接赶来,递上一杯茶:“直接从办公室来?”
林薇点头,呼吸还未平稳:“今天做了个决定。”
课间休息时,她向苏明玉展示“拾遗”的作品照片,讲述那些手艺人的故事。
“金继不仅仅是修复,”苏明玉抚摸着照片上的金线,“更是对时间的尊重。现代社会总追求崭新完美,却忘了破碎与修复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这句话点亮了林薇心中的某个想法。
周五是项目方案提交日。李总召集会议,期待着她的失败。
然而林薇的提案让所有人意外。
“之前的方案问题在于追求完美和高端,却失去了真实温度。”林薇打开PPT,第一张图是她买的小金继茶杯特写,“‘拾遗’的核心价值不是完美,而是不完美中的美——时间留下的痕迹,手艺人的手感,修复后的历史。”
她提出系列企划:#不完美的勇气#,聚焦手工艺人的日常、失败与重试;修复工艺背后的哲学;甚至邀请消费者分享自己修复的物件和故事。
“社交媒体不是广播频道,而是对话空间。”林薇最后说,“我们不卖产品,我们先分享价值。”
会议室一片寂静。
李总首先打破沉默:“有趣,但不够商业。我们需要的是销量,不是哲学讨论。”
小雯突然开口:“我觉得能引起共鸣!现在人人追求完美,反而渴望真实和不完美。”
几个年轻队员纷纷附和。
李总面色不虞,但仍退让一步:“给你两周试水期。没有明显效果就回归传统方案。”
散会后,小雯悄悄找到林薇:“我很喜欢这个方向!我有些朋友是小众KOL,可以帮忙。”
周末,林薇没有闲着。她拜访了三位“拾遗”的手艺人,记录他们的故事,拍摄工作过程。周慕白得知后,主动提供书店作为小型展览场地。
周日晚,第一篇推文发布:一位七旬陶艺家展示他六十年来的失败作品集,以及他如何将碎片转化为新作品。配文是苏明玉的话:“破碎不必是终点,也可以是另一种开始。”
林薇紧张地刷新页面。一小时内,转发评论数超过品牌之前一个月的总和。最热评论是:“看完把我妈传的裂痕盘子找出来了,突然觉得那些裂纹很美。”
周一到办公室,氛围微妙变化。有人主动向她点头问候,小雯团队兴奋地分享数据反馈。
李总仍然保持距离,但给了更多资源支持。
周四陶艺课上,林薇尝试制作一系列小碗,每个都有意保留手作痕迹和不完美之处。苏明玉在旁边观看,不时点头。
“有时候,刻意追求不完美反而是一种做作。”苏明玉点评道,“不必强求,只需允许不完美存在。”
林薇放松下来,让手随陶土自然运动。最终成型的碗简单却真诚,就像她正在做的项目。
两周试水期结束,#不完美的勇气#话题获得意外成功,虽然直接销量增长不明显,但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大幅提升。
汇报会议上,李总不得不承认策略的有效性:“虽然不够传统,但数据不错。继续推进,但要更注重转化率。”
会后,他在走廊叫住林薇:“没想到你真能把这个项目做活。之前小看你了。”
回到工位,林薇看到陈默的消息:【听说你拒绝了离职方案,还负责了一个小项目?】消息来源显然是还在公司的共同熟人。
她回复简短:【是的。】
陈默的回复来得意外地快:【符合你的性格。总是选择困难的路。】
林薇不知道这是批评还是某种认可。她放下手机,不再回复。
那天晚上,她独自走在回家路上,经过一家高档百货商场。橱窗里陈列着完美无瑕的商品,灯光璀璨如钻石。
她想起“拾遗”工作室里那些有裂痕的金继作品,想起自己做的歪歪扭扭的小碗,想起办公室天台上那些年轻人的梦想。
完美曾经是她的铠甲和目标,如今却像是透明的囚笼。而不完美,带着手痕、裂痕和修复痕迹的不完美,反而显得真实而勇敢。
手机响起,是母亲:【你爸看了你做的那个项目报道,说很有意义。什么时候回家?蒜用完了,那个碗空着呢。】
林薇微笑,回复:【周末回去,再带个新碗给您。】
她抬头看向城市夜空,零星几颗星星努力穿透光污染发光。不像月光那么完美明亮,却自有其坚韧存在的方式。
就像她,就像所有在破碎中修复自己的人们。
回到公寓,她注意到窗台上那个金继修复的杯子。月光下,金线如同黑暗中流动的光河,不是隐藏裂痕,而是照亮它们。
她忽然明白:勇气不是不破碎,而是破碎后依然选择完整;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拥抱不完美中的真实自我。
这个认知比她任何职业成就都更重要。它如同一件初成型的陶器,脆弱却充满可能,等待窑火锤炼,等待时间考验。
但此刻,它就足够了。足够让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