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自定义的幸福 > 第3章
律师的电话在早晨九点整准时到来,如同一次精准的空袭。
林薇握着手机,听着对方冷静专业的声音解释离婚协议的条款,感觉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财产分割、资产评估、配偶赡养费——每个词都冰冷如手术刀,将她五年的婚姻解剖成毫无温度的条文。
“陈先生已经签署了协议,建议您尽快找法律顾问审阅。”女律师的声音平稳得像AI,“有任何疑问,我可以随时解答。”
林薇站在厨房中央,目光扫过这个过于完美的家。每件物品突然都有了价格标签:这套德国厨具值多少钱?那台进口咖啡机又值多少?陈默甚至连阳台上的盆栽都列入了财产清单。
“我需要时间。”她最终说,声音干涩。
挂断电话后,林薇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开始打扫——这是她应对焦虑的习惯性动作。但当她拿起抹布时,又猛地扔下。
“不。”她对自己说,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突兀。
她故意留下早餐的碗碟在水槽里,让床保持刚起床时的凌乱。这些微小的反抗给她带来一种幼稚的快感。
---
公司里的气氛更加微妙。林薇的办公桌似乎成了无形的隔离区,同事们经过时刻意避开目光,却又在她背后窃窃私语。重组方案正式公布,她的团队被解散,成员分配到不同部门。
“林经理,这是需要您最终签字的项目交接清单。”小杨把一叠文件放在她桌上,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担忧,“您真的没事吗?”
林薇强迫自己微笑:“很好。变化就是机会,不是吗?”她几乎能听见陈默说这句话时的语气——他总是把“变化就是机会”挂在嘴边。
一整天,她假装忙于工作,实际上只是在整理五年来的文件和数据。看着那些项目报告、业绩图表,她突然感到一阵虚无。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只是人力资源部档案里的几行记录。
下班前,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又来了,这次带着一份“自愿离职协议”和优厚的补偿方案。
“公司很感谢您多年的贡献,林经理。有时候,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张经理递过笔时,语气几乎算是温柔了。
林薇看着那份协议。丰厚的补偿金足以让她一段时间不工作,前提是她安静离开,不惹麻烦。
她想起陈默的离婚协议。两个协议如此相似,都是要用钱来买断她的价值,买断她的沉默。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把协议推回去,惊讶于自己的冷静。
张经理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拒绝。“当然,您有三天时间考虑。但机会不等人,希望您明智决定。”
机会。又一个被掏空的词汇。
---
回家的地铁上,林薇感到一种奇怪的解脱感。她拒绝了那份协议,虽然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但至少没有按照别人设定的剧本走。
车厢摇晃,她盯着对面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那个穿着酒红色连衣裙的女人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五年来,她第一次不知道自己明天要做什么,不需要为任何人准备早餐,不需要维护完美妻子的形象。
这种自由令人恐惧,又有一丝难以忽视的兴奋。
走出地铁站,傍晚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她路过小区附近的小市场,摊贩的吆喝声和食物的香气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是陈默从不允许她停留的“脏乱差”区域。
“姑娘,最后几串烤面筋,便宜啦!”一个大妈向她招手。
林薇停下脚步。烤面筋——大学时期她最爱吃的小吃,陈默说那不健康且“不雅观”。
“来一串,”她说,然后补充道,“多加辣。”
站在路边吃着辛辣油腻的烤面筋,嘴角沾着辣椒粉,林薇感到一种叛逆的快乐。这简单的小吃比任何高档餐厅的美食都更能唤醒她的感官。
回到公寓,寂静再次包围了她。没有陈默敲击键盘的声音,没有财经新闻的背景音,只有她自己呼吸的声音。
她打开冰箱,看着里面整齐排列的健康食材:有机蔬菜、低脂酸奶、进口矿泉水。全是陈默认可的食物。
然后她注意到冰箱最深处,被遗忘的一包速冻饺子——那是她偷偷买来的“垃圾食品”,藏在陈默不会看到的地方。
今晚,她决定煮那包饺子。
水在锅里沸腾,饺子上下翻滚。林薇靠在厨房柜台边,看着蒸汽氤氲而上,感觉某种东西在体内慢慢苏醒。
餐桌上,她只摆了一副碗筷。饺子盛在普通的白瓷碗里,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烛光点缀。她甚至打开了手机,放在桌边看视频——陈默最讨厌的用餐习惯。
独自吃饭的感觉比想象中更奇怪。没有交谈对象,咀嚼声显得格外响亮。但她慢慢适应了这种寂静,甚至开始享受决定自己吃什么、怎么吃的自由。
饭后,她鼓起勇气打开那个陶艺工作室发来的课程信息。“陶时光工作室,零基础陶艺课,每周二四晚七点到九点。”附带的图片里,双手沾满陶土,正在拉坯机上塑造一个碗的形状。
那种触感,那种创造的直接感,突然唤醒了她的某种记忆。大学时她曾辅修过艺术史,那时她痴迷于陶瓷的美学和历史,梦想过去景德镇学习传统工艺。然后她遇到了陈默,他说那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
林薇回复了邮件:“我报名参加周四的课程。”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的手微微颤抖,像是完成了什么重大背叛。
夜幕完全降临,城市灯火如星河般铺展。林薇站在阳台上,望着这个她生活了五年的社区,第一次注意到邻居阳台上的多肉植物,楼下小公园里秋千上玩耍的孩子,远处街角那家总是客满的小书店。
这些细节一直存在,只是她从未真正看见。她的视野被限制在陈默划定的小圈子里——高档超市、健身房、办公室和那些“适合他们阶层”的场所。
手机响起,是母亲。林薇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薇薇,周末回家吃饭吧?我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陈默也一起来吗?”
林薇沉默片刻。告诉父母离婚事实的念头让她胃部抽搐。在她家那个小城里,离婚仍然是值得邻居嚼舌根的大事。
“陈默出差了,”她撒谎,声音出奇地平稳,“我周六回去。”
挂断电话后,她继续站在阳台上,任由晚风吹拂脸庞。远处,一架飞机划过天际,闪烁的灯光像一颗移动的星星。
她想起小时候,总爱对着飞机许愿。那时她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周游世界,自由自在。什么时候开始,她的愿望缩小成了维持一段看似完美的婚姻?
房间里,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陈默的消息,一如既往地直接:【周六上午十点取部分物品,请回避。】
林薇看着那条消息,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即回复“好的”。她盯着屏幕良久,然后打字:【我需要在场。有些东西我也要整理。】
发送。没有解释,没有歉意。
陈默的回复来得意外地快:【不合适。律师建议避免直接接触。】
林薇几乎能想象他蹙眉的样子,不理解她为什么不按计划行事。
她再次打字,手指坚定:【这是我的家,至少现在还是。周六十点,我会在这里。】
这次,陈默没有立即回复。林薇握着手机,等待着他的反应,心跳加速。这是五年来她第一次拒绝他的安排。
几分钟后,手机亮起:【随你。】
短短两个字,却让林薇感到一阵胜利的眩晕。微小,但真实。
那晚,她故意没有整理厨房,让煮饺子的锅泡在水槽里,碗筷留在桌上。她甚至把被子搬到客厅沙发上,决定今晚就睡在这里——仅仅因为她可以。
入睡前,她最后一次查看手机。陶艺工作室已经确认了她的报名,附上了详细地址和课程准备事项。
周四晚上七点,她将去做一件陈默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个念头伴她入眠,带来五年来第一个没有计划、没有焦虑、却充满未知可能的梦境。
在梦里,她双手沾满泥土,正在塑造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但感觉无比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