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xiaoxiao故事 > 第4章
李狗蛋这个名字,是他爹蹲在村口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袋琢磨出来的。“贱名好养活”,爹说这话时,烟灰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没去管。那年头,马家村的娃,能平安长大就不错,没人在乎名字好不好听。狗蛋打小就跟着爹下地,七八岁时,手里的镰刀已经能把麦子割得整整齐齐,晒得黢黑的脸上,就一双眼睛亮得像山涧的泉水。
十三岁那年,村里唯一的小学停办了,代课老师嫌条件苦,卷着铺盖回了县城。狗蛋拿着翻得起毛的课本,蹲在教室门口的土坡上,看爹和其他村民围着空荡荡的黑板叹气。“要不,跟俺去工地上搬砖?”爹拍着他的肩膀,掌心的老茧蹭得他脖子发痒。狗蛋没说话,只是把课本往怀里紧了紧——他去过一次县城,远远望见中学教学楼的玻璃窗,在太阳底下闪着光,那是他从没见过的亮堂。
隔天,狗蛋揣着娘煮的两个红薯,揣着爹凑的二十块钱,揣着那本卷毛的课本,独自往县城走。三十里山路,他走了整整一天,鞋底子磨出个洞,脚趾头沾着泥。县城中学的校长看着这个浑身土气、名字还透着“土味”的娃,皱了皱眉:“没户口,没学籍,咋收留你?”狗蛋没哭,只是把课本递过去,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校长,我能学,我不占名额,就想在教室后排蹭课,给学校扫院子、挑水都行。”
校长被他眼里的劲儿打动了,叹了口气:“留下吧,后勤上缺个帮手,你白天干活,晚上跟着初三的娃补基础。”那之后,狗蛋成了中学里最“忙”的人。天不亮就起来挑水、扫操场,课间操时帮老师擦黑板,放学后别人去玩,他就抱着借来的课本,在教室角落里啃到深夜。食堂师傅心疼他,总会多给他舀一勺菜;语文老师看他作文写得实在,偷偷给他改错别字。半年后,他凭着蹭课学的知识,硬是考上了县里的职业高中,学汽修——他觉得这手艺“实在,饿不死人”。
职高三年,狗蛋没花家里一分钱。他在汽修厂当学徒,白天跟着师傅拆零件、拧螺丝,手上磨出一层又一层茧子;晚上回学校上课,笔记本记得比谁都认真。毕业时,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狗蛋,你这手艺,在县城够用了,留下来跟着俺干,保你饿不着。”狗蛋却摇了摇头,他从收音机里听说,南方的大城市里,汽车越来越多,汽修师傅缺得很。“俺想出去看看”,他收拾好铺盖,揣着攒下的一千多块钱,坐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火车哐当哐当跑了两天两夜,狗蛋站在广州火车站的广场上,看高楼像树林一样密密麻麻,看汽车像流水一样来来往往,一时有些发懵。他背着帆布包,沿着路边的店铺一家家问:“招汽修师傅不?”大多时候,人家瞥一眼他土气的穿着,就摆摆手。直到第三天,一家不起眼的汽修店老板,看他递过来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车型的维修笔记,才说了句:“先试试,管吃管住,月薪八百。”
狗蛋把“试试”当成救命稻草。店里活儿杂,从换轮胎到修发动机,他啥都干,别人嫌脏嫌累的活,他抢着来。有次店里接了辆进口车,师傅们都没修过,对着零件犯愁,狗蛋抱着说明书啃了一整夜,第二天居然把车修好了。老板拍着大腿说:“狗蛋,你行啊!”给他涨了工资,还让他带徒弟。狗蛋没飘,依旧每天最晚走,把店里的工具擦得锃亮,把维修记录记得清清楚楚。
干了三年,狗蛋攒下了几万块钱,他想自己开家店。找铺面时,他在城中村的巷子里,看中了一个小门面,房东是个退休的老教师,姓陈。陈老师看他老实,租金给得很便宜,还劝他:“年轻人,光会干活不行,得学着算账、管生意。”狗蛋听进去了,他报了夜校,学会计、学管理,白天在店里忙,晚上就骑着二手自行车去上课,常常学到半夜才回来。
他的汽修店开起来了,取名“实在汽修”——就像他的人,实在。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愿意把车开过来修,说“狗蛋师傅不坑人,价钱公道,活干得细”。有次,一个客户的车坏在了半路,天还下着大雨,狗蛋骑着摩托车,冒雨跑了十多里地,把车拖回来修,没收一分钱上门费。客户过意不去,给店里介绍了不少生意。渐渐地,“实在汽修”的名声越来越响,狗蛋又雇了两个师傅,把店面扩大了一倍。
这年春节,狗蛋回了马家村。他给爹娘买了新衣服,给村里修了条水泥路,还在小学旧址上盖了两间新教室,请了代课老师。村里人围着他,都喊“狗蛋出息了”,爹蹲在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袋,笑得合不拢嘴:“俺就说,俺家狗蛋是块好料。”狗蛋看着村里的娃们背着新书包,跑进亮堂堂的教室,想起自己当年蹭课的日子,眼睛有些发热。
回广州后,狗蛋的店越做越大,还开了分店。他不再是那个浑身土气的农村娃,穿西装、打领带,跟客户谈生意时,从容又稳重。但他依旧保持着老习惯:每天早上到店里,先把工具擦一遍;员工家里有困难,他总会伸手帮一把;每年春节,都要回马家村看看,给小学的孩子们带文具和书本。
有次,店里来了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小伙子,找工作时怯生生的,像极了当年的他。狗蛋留下了他,教他修车,还劝他:“别光顾着干活,有空多读书,学本事,将来才能站稳脚跟。”小伙子问他:“老板,你当年为啥能从农村走到城里,还做得这么好?”狗蛋指着店里“实在”两个字,笑着说:“没啥窍门,就是凭着一股劲,别忘本,别偷懒,实在做人,实在做事。”
如今,李狗蛋的“实在汽修”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连锁品牌。他在广州买了房,把爹娘接了过来,让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闲暇时,他会带着爹娘去逛公园、看电影,娘总说:“没想到俺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日子,都是狗蛋的功劳。”狗蛋却摇摇头:“是爹娘当年让俺出去闯,是一路上帮过俺的人,才有今天的俺。”
偶尔,他会回到城中村的老巷子里,看看当初开第一家店的小门面。如今那里已经改成了花店,门口摆着五颜六色的花,像极了他从农村走到城市,一路遇到的光。他想起十三岁那年,揣着红薯和课本,独自走在山路上的自己,想起那些在汽修厂熬夜啃说明书的夜晚,想起陈老师劝他读书的话。他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布满了泥泞和荆棘,但也藏着希望和温暖。
而他始终相信,不管从哪里来,不管走多远,只要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守住“实在”二字,就能把脚下的路,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亮。就像当年山涧里的泉水,一路奔涌,终能汇入江河,看见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