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环节,毁伤...”
“呵呵,重达几百公斤的弹头以十马赫到二十马赫的速度砸下来。”
“只需要一颗就能让航空母舰失能。”
“三颗以上就能让航空母舰当场沉没!”
陈实还没说完,李组长就看着陈实笑着说道。
陈实同样笑着点了点头。
说起来,这五个环节里面,只要前四个环节能做到,最后的毁伤效果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别说是重达五百公斤的高爆弹头命中航母了,就是一颗大石头,从外太空以十马赫的速度砸下来,也能把航母砸个大窟窿,当场让航母失去飞机起降能力。
这时,老所长拿着笔和纸进来了。
当他把纸和笔分发给众人以后,就看到了一个让他毕生难忘的画面。
这些专家工程师每个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绝对是龙国导弹技术的中坚力量。
然而此时,这些业界大拿就如同学生一般把陈实围在中间,还举手问问题。
“小同志,黑障效应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
“四种解决办法。”
“四种?!”
众人又是爆发出了一阵不小的惊呼声。
他们苦心孤诣想要解决的困难,陈实一下子就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
这人比人,这能气死人!
“第一种,优化弹头的气动外形,减少空气剧烈摩擦和压缩。”
“第二种,在弹头外面喷射气体例如氦气,稀释或驱散等离子体,创造出一个通信窗口。”
“第三种,发射中继卫星,使用中继卫星来控制弹头。”
“第四种,提前规划,黑障持续时间较短,可在进入黑障前发送关键数据。”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使用中继卫星来解决黑障效应。”
“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效率很高。”
陈实说道。
黑障效应,就是弹头或者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后,因为剧烈摩擦产生了高温等离子体鞘层,导致无线电信号被屏蔽的现象。
陈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思路就是减少等离子体的影响和优化通信方式。
“小陈同志,我还有一个问题...”
......
半个小时后。
李组长意犹未尽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
这次,是真的没白来!
不仅验证了用陆基导弹制衡鹰国海上霸权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陈实这么一个百年难遇的超级天才!
“呵呵,小同志,有没有兴趣去我们航天一院工作啊?”
思考了几秒,李博厚突然笑着问道。
正在人群后面喝茶的老所长听到这句话当场就把茶叶水喷了出来。
“咳咳,那什么,能不能不要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你们也要顾及一下我这张老脸。”
老所长幽怨的说道。
“哈哈,老哥哥,别介意,我就是随口一说。”
李博厚连忙上前,抱着老所长的肩膀解释道。
他是真的随口一说,陈实如果能去他们一院,他肯定双手欢迎。
不过203研究所背后是兵器工业集团,跟他们航天科工集团相比,不遑多让。
如果陈实是在一家规模小,资历浅的研究所工作,那他肯定得想尽办法挖走。
“这个吗,李组长,多谢厚爱。”
“不过我暂时还没有改换门庭的想法。”
陈实回答道。
兵器工业集团跟航天科工集团都是国家重要的军火单位。
不过跟航天科工集团相比,兵器工业集团突出了一个全面。
坦克、装甲车、火炮、防空反导等都有涉猎。
而航天科工集团侧重于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研制。
在航天科工集团能研发的,在这里也能研究。
不过在兵器工业集团研究的,到了航天科工那里可未必能研究了。
“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只要不埋没了你这个人才,在那里都是一样的。”
李组长表示尊重陈实的选择,不过话语中很是遗憾。
“小陈同志,今天我们是受益匪浅。”
“我们从来没想到用陆基导弹来制衡海上霸权是可行的。”
“麻烦你一件事情。”
“能否把你这个设计方案全都整理一下,写下来。”
“我要带着你的方案去和周部长汇报。”
李组长走到陈实的眼前,神色郑重的说道。
“好,给我一个下午的时间。”
“我晚上把整理好的资料全都交给你们。”
陈实点了点头。
他知道,自己能否研制类似东风21D这种大杀器,上面的支持非常重要。
虽然他有系统的帮助,但他缺乏足够的资金。
也缺乏足够的相关部门配合。
如果得到高层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
他有信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将世界上第一款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的样品搞出来!
到了晚上。
陈实将自己写好的方案交到了李组长手里面。
李组长小心翼翼的把这份文件放在了自己的公文包里面。
随后没有过多停留,连夜往四九城赶。
送别了李组长一行人后,老所长感慨万分。
“还是周部长谨慎啊。”
“特意派人来实地调查,要不然,这款反舰弹道导弹可就没了下文了。”
“以后在不熟悉的领域还是慎言啊。”
现在想起来当时陈实给他说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场景时,他至今还心有余悸。
多亏上面重视,否则,这损失是真的难以估量!
“所长,不说这个了。”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发还在稳步推进当中。”
“我想后天就开始部件和分系统测试。”
“对导引头、战斗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性能参数检测和环境适应性检测。”
“不过,测试的相关仪器和场地还得您来搞定。”
陈实看向老所长说道。
“你们速度不慢啊,没问题,测试场地和仪器交给我。”
“我去协调和申请。”
老所长惊讶陈实研发的速度,但转念一想,在红缨5的基础上缝缝补补,那这就不奇怪了。
当时红缨5的研发,203研究所也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