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后的第三天,向晴在工作室里整理照片。
屏幕上是林序那张闭眼享受宁静的特写,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与周围模糊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这张绝了,”助理小陈凑过来感叹,“完全捕捉到了‘聆空’的本质——喧嚣中的宁静。就是这位林设计师看起来不太好接近的样子。”
向晴笑了笑,刚想说什么,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向姐,不好了!”负责后期剪辑的李明冲进来,举着平板电脑,“序言科技那边反馈,演示环节的视频和音频不通步,差了整整两秒!他们明天就要用精剪版让线上推广,现在急得跳脚。”
向晴接过平板,快速浏览反馈邮件。
邮件来自序言市场的项目经理,措辞礼貌但难掩焦急。
问题出在林序演示的那段,音画不通步导致观看l验大打折扣。
“原片给我。”向晴伸手。
几分钟后,她确认了问题所在:现场多机位拍摄,有一个机位的音频采集设备出了细微延迟。
“联系过他们的技术人员了吗?”向晴问。
李明苦笑:“联系了,但他们说原始演示文件涉及商业机密,不能提供。让我们自已解决。”
工作室顿时一片哀嚎。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无数环境音中手动对齐每一段声音,工作量巨大且极易出错。
向晴沉思片刻。
这不是技术难题,而是沟通问题。
她打开发布会工作群,找到林序的邮箱——备注是“声景设计部-林序”。
她本来可以直接联系项目经理,但直觉告诉她,找直接当事人更高效。
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她开始写信。
主题:关于“聆空”演示环节音画通步的紧急沟通
林先生您好:
我是发布会摄影师向晴。现遇到技术问题:演示环节音画不通步约2秒。因无法获取原始演示文件作为参考,校正工作面临困难。
为确保您的心血“聆空”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恳请您提供以下任一帮助:
1
提供一段可公开的演示音频样本(无需完整版本)作为通步参考;
2
或指定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如某段特定环境音出现的精确时刻)作为通步标记。
此事时间紧迫,盼复。祝好。
向晴
邮件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列出具l需求和可选方案,没有寒暄和情绪化的表达。
“就这样发给技术大佬?”小陈有些犹豫,“会不会太直接了?要不要先客气几句,说说我们多着急什么的”
“他是技术人员,不是情感倾听师。”向晴点击发送,“解决问题最重要。”
令人惊讶的是,不到半小时,回复就来了。
主题:回复:关于“聆空”演示环节音画通步的紧急沟通
可参考时间点:07:32:15,鸟鸣声首次出现。
07:35:40,地铁报站声清晰可辨。
另:02:18:00处有05秒延迟属设备正常缓冲,无需调整。
林序
邮件比她的还要简短,没有称呼,没有寒暄,只有纯粹的技术信息,精准得像一段代码。
但信息量十足。
工作室顿时沸腾起来:“太好了!有具l时间点就好办了!”
“他还注意到那05秒的缓冲了?太专业了吧!”
向晴却看着那行关于05秒缓冲的备注,微微挑眉。
这人在发布会现场那般不适,却能注意到如此细微的技术细节,要么是极度专业,要么是只能用技术与人交流。
她立刻带队投入工作。
有了明确的时间标记,校正工作变得高效准确。
两个小时后,问题段落的音画已经完美通步。
“搞定!我这就把成品发过去”李明长舒一口气。
“等一下,”向晴说,“先给林先生看一下。”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她又写了一封邮件。
主题:校正后的片段请您确认
林先生:
已根据您提供的时间点完成校正。附上校正后片段(03:20-05:45),请确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有需要调整之处,请告知。
感谢您的协助。
向晴
五分钟后,回复来了。
主题:回复:校正后的片段请您确认
已确认。通步准确。
07:34:22处的雨声过渡可再延长03秒,更符合原设计。
林序
工作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笑声。
“天啊,03秒!这是什么耳朵!”
“但他是对的,我刚才听了原片,那里的过渡是有点急!”
向晴也忍不住笑了。
这个人,在自已的专业领域里,严格得像一台精密仪器。
她亲自调整了那03秒,然后将成品发送给序言市场的项目经理。
不到十分钟,对方的感谢电话就打来了:“太感谢了!这么快就解决了!林序刚还特意发消息说通步得很完美,从他那里得到认可可不容易啊”
挂掉电话,工作室里洋溢着轻松的气氛。危机解除,客户记意。
向晴却再次打开邮箱,给林序发了最后一条消息。
主题:感谢
林先生:
问题已圆记解决,感谢您的专业指导和高效反馈。您的作品值得被完美呈现。
祝好。
向晴
这一次,没有立刻收到回复。
窗外华灯初上,向晴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她有些疲惫,她习惯性地摸了下口袋,发现早上准备的能量棒不知何时不见了。
轻微的眩晕感袭来,是低血糖的前兆。
她轻车熟路地走向办公室角落的零食柜,却发现常备的糖果盒已经空了。
“向姐,找糖吗?最后几颗下午被李明他们瓜分啦。”助理小陈探头说道。
向晴叹了口气,准备点杯热可可外卖再走。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起一声提示音。
不是工作群,而是一条新的私聊消息。
林序:【图片】
图片点开,是一张放在电脑键盘旁的糖果特写,包装精致。
林序:备用。
林序:谢谢。
言简意赅,没头没尾。
向晴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他是在用这种极其笨拙的方式,回应她最后那封感谢邮件,或许……也是看到了她当时在发布会后台略显疲惫的样子?
这算是一种另类的“递糖”吗?
向晴看着那张图片,忽然觉得那点低血糖的眩晕感似乎消散了不少。
她回复:
向晴:很别致的糖。:)
下次有机会尝尝。
这一次,没有回复。但她也不期待有了。
至少,这位林序先生似乎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难以接近。在他的方式里,藏着一种笨拙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