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阳光漫过孤儿院的红砖墙,将庭院里的每一寸角落都晒得暖洋洋的。
往日里安静的上空,此刻成了风筝的乐园。色彩斑斓的“燕子”“蝴蝶”“蜈蚣”“老鹰”并非借风而行,反倒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在湛蓝的天幕下灵巧地盘旋、俯冲、追逐,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院子中央,杨景被一群孩子围得密不透风。小家伙们脸蛋红扑扑的,兴奋的喊叫声像刚破壳的雏鸟,叽叽喳喳没个停。
“杨景哥哥,让我的老鹰冲得再高些!”“看我的蝴蝶,让它转个圈儿!”杨景嘴角噙着浅淡的笑意,眼神专注地望着天空,手指偶尔极轻微地动一下——空中的风筝便立刻心领神会,“燕子”猛地俯冲,几乎要擦过地面的草尖,又骤然拔高;“蝴蝶”绕着“蜈蚣”跳起了轻盈的圆舞曲,惹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这是他觉醒自己能力后的第二天。比起对着空荡的房间练习操控气流,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显然有趣得多。既能熟练掌控这份突如其来的力量,又能看到弟弟妹妹们笑靥如花,一举两得。
屋檐下,王大爷和安妈并肩站着,仰头望着这场超乎寻常的“风筝表演”。两人脸上的表情,早已从最初的震惊沉淀为持续的惊叹。安妈手里还攥着擦碗的布巾,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布料,嘴里喃喃着:“真是……不得了啊……”
她看着那个被孩子们簇拥的身影,眼底泛起复杂的情绪。杨景在孤儿院长大,性子沉稳,比同龄孩子多了几分懂事。过去总担心他太闷,将来走上社会会吃亏,可谁能想到,这孩子竟成了万中无一的先天异能觉醒者?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安妈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有欣慰,也有几分怅然,“小景吃了那么多苦,现在总算熬出头了。这异能觉醒,以后的路可就宽了……”
她下意识地开始盘算:是该联系专业的异能学府,让他接受系统教育?还是托人找个有经验的导师,一对一指导?文化课也不能落下,毕竟异能者的综合素质同样重要……可念头转了一圈,她又缓缓摇了摇头。
“罢了,”她望着庭院里那个渐渐显露出锋芒的少年,脸上露出释然的笑,“这孩子翅膀硬了,不是我这小院子能框住的。他的未来,该让他自己去闯了。”她能做的,就是守好这个家,让他无论飞多高、走多远,回头时总有个能歇脚的地方。
一旁的王大爷却截然不同。老人双手背在身后,腰板挺得笔直,浑浊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灼灼精光,盯着杨景的目光,像是在打量一块未经雕琢却已隐隐透出玉质的璞石。
“好小子!这掌控力,这精细度!”王大爷压低声音,语气里的兴奋几乎压不住,“天生的元素系,还是风属性!这要是搁在部队里,绝对是顶尖的侦察、通讯苗子!稍加打磨,那就是战场上的幽灵,敌人的噩梦!”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老部队里的那些关系——哪个老战友现在负责异能新兵招募?推荐信该怎么写才能既突出杨景的天赋,又不显得太刻意?得想办法把这颗好苗子“拐”进部队,让他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才能不辜负这份天赋。
“这么好的天赋,可不能浪费在放风筝上!”王大爷斩钉截铁地说,眼神里满是笃定,“为国效力,才是正途!”
阳光下,风筝依旧在欢快地飞舞,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洒满庭院。而望着同一个少年的两位长辈,心中已然为他勾勒出两条截然不同,却同样光明的未来之路。
被孩子们围在中间的杨景,嘴角的笑意忽然微微一顿。
他周身的气流仿佛成了无数只灵敏的耳朵,将屋檐下两位长辈压低的对话一字不落地捕捉过来,清晰地送进他的脑海。安妈的欣慰与怅然,王大爷那近乎“拐骗”的兴奋谋划,让他忍不住在心里苦笑:“这两个老人家……”
暖意从心底漫开,带着被珍视的柔软。但笑意褪去后,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悄然爬上心头。
异能觉醒,像一扇被强行推开的大门,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他面前。门后是迷雾弥漫的未知,却也藏着无限可能。他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每天只想着送好下一单外卖,赚够下个月的生活费了。
是时候认真想想,这条突然降临的、通往非凡的路,该怎么走了。
第一个念头闯入脑海,简单、直接,却充满了力量:变强。
不是街头打架的蛮劲,而是真正掌握这份天赋的力量。然后,凭借这份力量,考上最好的异能大学。他记得新闻里说过,顶尖的异能学府拥有最优质的资源和导师,是系统学习异能、真正踏入这个新世界的最佳途径。
念头一旦生根,后续的规划便像被风吹动的齿轮,自然而然地转动起来。
大学毕业后呢?找一份薪资优厚的工作。他太清楚钱的重要性了。安妈为了维持孤儿院,熬白了多少头发,背地里叹过多少气,他都看在眼里。他要努力深造,拼命赚钱。
而最终的目标,清晰得如同刻在眼前——赚很多很多的钱,回来把孤儿院翻新。让弟弟妹妹们住进冬天暖和、夏天凉快的新房子,有更宽敞的教室,更漂亮的游乐场。让安妈再也不用为每一笔开支精打细算,能真正轻松地笑出来……
这个梦想朴实得近乎平凡,却又沉重而温暖,瞬间压过了对未知的迷茫,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清晰方向和动力。
天空中的风筝依旧飞舞,但操控它们的少年眼中,嬉闹渐渐褪去,多了一份沉静的决心。未来的路还很长,但第一盏灯,已经在他心中点亮。
“……。”
下午四点,出租车在一栋灰白色的建筑前停下。杨景付了钱,抬头望着“异能管理局登记所”的牌子,深吸了一口气。
春节假期的大厅格外冷清,只有零星几个工作人员。流程走得很快,他很快来到一个接待窗口前。
窗口后是位穿制服的年轻小姐姐,正低头整理文件。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杨景时愣了一下——眼前的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实在不像会来这里的人。
“小弟弟,你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她语气温和地问。
“你好,”杨景的声音平静无波,“我昨天觉醒了异能,来登记注册。”
“啊?”小姐姐明显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重新打量他。太普通了,甚至带着点拮据的样子,完全不像那些或张扬或沉稳的觉醒者。但下一秒,她作为登记员的专业感知捕捉到了一丝异样——少年身上散发出的能量波动清新而活跃,纯粹又内敛,绝非外物刺激后的不稳定状态。
她心中了然,甚至涌起一丝惊叹。这能量质感……难道是先天觉醒?她在这岗位干了两年,还是头一次亲眼见到先天觉醒者。
态度立刻变得更加认真尊重,脸上的惊讶化为职业性的微笑,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好奇:“原来如此,抱歉,是我失礼了。请填写这份《异能者初始登记表》,填好后我会为您录入系统,生成临时身份认证。”她迅速从柜台下取出表格递过去。
杨景接过表格,目光扫过异能信息栏,几乎没有停顿,提笔就写。昨天他早已在心里复盘过无数遍自己的能力,下笔流畅得很。
很快,填好的表格被递回窗口。小姐姐检查无误后,取出一份带编号和二维码的新表格,微笑着指向大厅侧面的楼梯:“信息没问题。你拿着这份测试申请表,去二楼左边第三个房间,‘异能等级初测室’。那里的同事会帮你测试具体能力数据和等级,完事之后再回来找我办后续手续。”
“好,谢谢姐姐。”杨景接过表格,指尖触到厚实的纸张,上面印着异能管理局的徽记和“能力测定申请单”字样。他攥紧表格,转身走向楼梯。
初测室的门牌很显眼。杨景在门口停顿片刻,整理了下心情,抬手敲了敲门,推门而入。
几道原本落在仪器上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投向他,带着审视与好奇。杨景感觉自己像只误入实验室的小白鼠,浑身有些不自在。他定了定神,开口打破沉默:
“您好,我是来初次测试异能等级的,请问需要怎么做?”
或许是春节人手紧缺,又或许是他的年轻面孔太过特殊,几位工作人员顿时来了精神,几乎是抢着迎上来。
“来来来,同学,这边!”一位戴眼镜的年轻研究员热情地招呼他,“别紧张,流程很简单,先测试你的异能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项测试在透明的隔离观察室进行。杨景站在里面,能清晰看到外面工作人员记录数据的身影。
“放松,尽力展示你的能力就好。”研究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
杨景点点头,心念微动。刹那间,一股气流以他为中心凭空生成,环绕着他缓缓旋转,吹动了他的发梢和衣角。那风并不狂暴,却稳定而可控,像一层无形的护盾,将他轻轻包裹。
观察室外,研究员一边记录一边报出结果:“能量波动稳定,形态可控,确认为元素系——风属性异能。表现形式评级:B+。”
第二项是异能持续时间测试。杨景维持着周身的风场,感受着体内能量平稳输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几乎成了一条直线。十五分钟后,他依言散去风场,气息依旧平稳。
“持续输出十五分钟,能量衰减曲线近乎完美!评级:A!”研究员的声音带着惊喜。这份持续力,对刚觉醒的异能者而言,已是优秀。
然而,杨景却若有所思地抬起头,对着麦克风补充道:“那个……我好像不只能操控自己‘产生’的风。”
外面的工作人员们愣了一下。
只见杨景再次抬手,这次的目标不是自身。实验室角落,几处通风排风口突然吹出冷风。但下一秒,那些本应无序扩散的冷风,竟像听到了无声的号令,在他手指的牵引下,如同温顺的丝带,在他身前汇聚、盘旋、舞动。他脸上甚至没有丝毫费力的表情,仿佛操控这些外界的风,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整个初测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风流舞动的轻响。
几位工作人员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自身生成元素,与操控环境中已有的元素,难度和潜力简直是天壤之别!
过了好几秒,戴眼镜的研究员才猛地吸了口气,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环境干涉!他能直接操控环境风流!能量损耗极低……这持续力……评级……S!绝对是S级!”他盯着监控屏幕上几乎无波动的能量读数,喃喃道,“不可思议……简直像……像风本身一样……”
第三项测试紧接着开始。一位工作人员推来金属推车,上面整齐排列着十根点燃的白色蜡烛,底座标着1到10的编号。跳动的火苗在略显昏暗的室内格外醒目。
“同学,这是精确性测试。”戴眼镜的研究员通过麦克风解释,语气比之前更认真,甚至带了丝期待,“我们会随机报数字,你要用能力瞬间吹灭指定编号的蜡烛,但不能影响旁边任何一根。明白了吗?”
“明白。”杨景的目光扫过蜡烛,神情专注。他缓缓抬起右手,五指微张,并非对准某一根蜡烛,而是虚按向整个阵列,像一位即将抚过琴键的钢琴家。
“开始!3号!”广播里响起指令。
声音落下的瞬间——几乎是同时——3号蜡烛的火苗“噗”地一声悄然熄灭,没有青烟,没有挣扎,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指精准掐灭。而紧邻的2号和4号蜡烛,火苗依旧平稳燃烧,连晃都没晃一下。
测试室内外一片寂静,只有仪器记录的轻微蜂鸣声。
“……7号!”
指令再响,7号蜡烛应声而灭,6号和8号安然无恙。
“1号!”“9号!”“5号!”指令越来越快,甚至开始连续报两个数字:“2号!10号!”杨景眼神沉静,指尖不见大幅度动作,只有周遭空气极其微妙的流动。指定的蜡烛无一例外,都在指令发出的瞬间精准熄灭,其他蜡烛则完全不受影响,仿佛处于另一个静止的空间。
这已不是简单的吹灭蜡烛,而是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微观控制力——他的风能精准锁定目标,将所有力量毫无浪费地作用在一点,没有丝毫逸散和干扰。
当最后一根指定蜡烛熄灭,整个初测室安静得落针可闻。
几位工作人员屏住呼吸,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排只剩几根燃烧的蜡烛,又看向隔离室内面色如常的少年。
过了好几秒,戴眼镜的研究员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带着发现瑰宝般的激动与难以置信,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一字一句地宣布:“能量作用范围误差小于1毫米,无任何冗余能量溢出……这是极致的能量控制!评价:S级!无可争议的S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