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娥糟心的情绪还来不及抒发,就被老三这一嗓子鬼吼鬼叫打断。
她装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唐大树夫妻俩,“叔,婶,你们就这么纵着他三弟在这里跟我吼?咱俩家咋说也是亲家”
唐张氏冷笑一声,“她大嫂,别张口亲家闭口亲家的。两家处得好是亲家,处不好也可以是仇家。没理由常年只让一家付出,另一家干躺着吸血的。想有来有往就拿出点诚意来,谁家也不是傻子,别以为给你张好脸我们就随便你使唤了。”
陈碧娥脸子拉拉的老长。以前唐家人看刘家人生气都会说两句软乎话缓和关系,但现在,可没人愿意惯着她了。
“婶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以后我们两家不处了?”陈碧娥气得嘴唇子都在抽抽,话里话外都透着威胁之意。
唐张氏面无表情地说,“没人稀罕跟你处。”
一旁的陈碧蝶都不知事态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一听唐张氏说不处心里就有些急了,没有唐家托底,她那本就跟无底洞一样死不烂颤的婆家以后要怎么活?
“那怎么行?你说不处就不处了?”陈碧蝶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表情明显是慌了。
一直低着头的唐老二没憋住,噗嗤笑出声。老二媳妇肩膀也一抖一抖的,明显是在憋笑。
唐老三张着嘴哈哈笑出声,“刘家大嫂,要不你们姊妹俩商量好再跟我们说?到底是硬气还是下跪,别一个黑脸放狠话,一个不要脸的非要扒着我家不放,这婊子和牌坊你刘家是一样也不想撒手啊?”
陈碧娥被唐老三损的表情都扭曲了,“亲家,今天你们要都是这个态度,可别怪我刘家真跟你们决裂!旭哥儿虽然是你们的孙子,但那孩子喜欢外祖可胜过你们,以后别怪亲孙子不认你们!”
“他不认就不认呗。再不认他也姓唐,是吃我唐家米粮长大,用我唐家银子交束脩读书。他就是再不认我们,以后有能力了也得回报我们,也得养他爹娘。不然他就是不孝不悌,更别想入仕为官。”唐张氏淡淡地扫了一眼还在扬扬得意以为拿捏到她家七寸的陈碧娥。
“有本事你就让他不认我们一个试试?”许久未开口的唐大树瞪着个眼怒声道。
“亲家,你怎么能狠下那个心毁了旭哥儿?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投了那么多财力心力供出的读书人,以后入仕能给你唐家改换门庭的好处你家忍心亲手毁掉?”陈碧娥不信,语气里是笃定的自信,自信唐家只是跟她嘴硬。
“哼,要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赔本买卖,我们再不忍心也补救不回来,那还不如毁掉,也好过便宜了某些不要脸的东西。”唐张氏轻嗤一声,满不在乎。
陈碧娥表情不好看,唐家明明很重视在乎唐旭这个长孙的,还是第一次用这么无所谓的语气提起他。
要是以往,不说唐大树,唐张氏那老婆子肯定是第一个冲出来维护唐旭的,可今天
看唐家全家的态度,陈碧娥隐隐有种不对劲儿的感觉。又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试探,就想先让她妹试试水,于是扭头向陈碧蝶使眼色,让她口气缓和点探探唐家人的口风。
但陈碧蝶完全没有领会到她姐的意思。刚才自己下意识表现出的慌张引起唐家人的嘲讽,她自知露怯会影响己方气场,懊恼的同时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再轻易张口,把场子交给更有经验的姐姐。
于是陈碧娥的眼色算是使给了瞎子,任凭她怎么暗示,陈碧蝶就是不开口。
引得唐树梢忍不住插嘴,“刘家大嫂,你那眼睛是被驴踢了吗?咋还嘀哩咕噜地乱飞?”
哈哈哈哈,唐家人都不惯着陈碧娥姊妹俩,被唐树梢逗得捧腹大笑起来。
陈碧娥实在是受不起这个气了,脸色很难看地直接问,“亲家,我还要赶回村干活,你们给句痛快话吧,唐树叶今年能不能秋收前就来我家干活?”
唐张氏眨巴个眼睛,“我们说的还不明白?想让我家老大帮忙就按市面上雇劳力的价钱,按日算账。”
陈碧娥姊妹俩瞪大眼睛,“你们还真敢要钱!”
唐张氏理所当然地细数起来,“要说亲家情分,这些年我们也不是不顾。以往我家树叶去你家帮忙干活可从来没提收钱吧?第一年去你家干了五天,你家一口水一口粮也不给孩子吃。别人家活都干得差不多,到你家,地里跟没收一样。让我儿饿着肚子没日没夜地一个人在地里抢收,后来我家有没有一句怨言?”
陈碧娥沉着脸不说话,陈碧蝶一脸无辜,那年她年纪小还没嫁给刘老二。
等她嫁进刘家,看到的就是唐树叶每年自己带口粮去刘家帮忙。
“那都是你自己家乐意的。现在又翻出来是几个意思?”陈碧娥跳着脚怒道。
唐张氏不搭理她的上蹿下跳,跟猴子请来的欠登似的,哪说话哪搭茬哪放屁哪呲牙,搭理她就是给她搭台,她能像个窜天猴似的屁股冒火窜上天。
“还是那句话,我唐家对你刘家仁至义尽。从今天开始,你刘家想让我们帮忙办什么事,不要用求用请的,按市面上的行情,拿银子办事。我们觉得上算,这活儿就接。不上算,拒绝你们就去找别人。”
唐张氏淡淡地说,唐家没一个出来反对拆台的。
唐树梢窝在唐张氏身边坐着,听老娘支棱起来四两拨千斤的应对不由暗暗佩服。也不禁心中腹诽,以前这家人就是顾忌牵绊太多,被一些亲情礼教压着骨子里的粗野劲儿发挥不出来,就让旁人误以为是软柿子,捏得那叫一个肆无忌惮。
“我家要是能花银子雇人还跑这老远找你们!”陈碧娥真是气得两眼发昏,觉得唐家人真的都中邪了,脑子全都不正常。
“不仅要花钱雇我儿,还要看在亲家的情分上,在我儿去帮忙期间好酒好菜好肉地伺候着他。”唐张氏面不改色地提出了她的要求,“不然以后就不把你们当亲家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