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将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听得其他几家都跟着连连点头。
大家都对老爷子的想法表示认同。唐树梢若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要教他们家孩子考科举,他们肯定不会做那美梦。但若是学一些实用的本领,他们肯定大力支持。
正所谓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尤其如今天下并不太平,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地议论朝局国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宫里那位屁股底下的位置坐地并不稳。
附近几个村子离京城都近,得到的消息也比远地方更多更真。天下一旦大乱,他们这里最危险,保不齐就要远离家园去逃难。
农民离开了土地,就像鱼儿离开了河水,如果孩子们跟他们一样除了种地啥也不会,那逃难路上就只能听天由命,甚至任人宰割。
可若跟唐树梢学点本事,也许日后就是一道保命出路。管他现在有用没用,反正孩子们闲着也是闲着,难得碰上树梢这么有灵气又有福气的师父,跟着学又不会掉块肉,何乐而不为呢?
老爷子一番话和其余几家认同的态度,弄得唐大树夫妻俩脸红不已,内心十分羞愧。
朝中寒门出身的官员不少,但所谓的“寒门”,指的是身份地位较低的士族或庶族,而非经济贫困的普通平民。像他们这样的泥腿子人家,连寒门都算不上,要培养出一个学子需要太多人的牺牲和托举,想入仕当官更是难上加难。
旁人都不敢有这种奢望,他家从前又是凭什么敢想的呢?
在刘翠翠的怂恿下,唐旭才三岁就请先生给他启蒙。口口声声喊着以后要当大官,他们竟然也信了,还跟着配合了这么多年,简直是自不量力,不知天高地厚。
唐大树被臊得没脸,几家又把话说到这份上,他再推三阻四就有拿乔的嫌疑。
大壮娘看出唐大树夫妇有所松动,连忙笑着拉起唐张氏的手道,“大妹子,咱俩都是当娘的,我理解你怕树梢收了徒弟会遭埋怨的担心。
我在这里给你打个保证,不论树梢以后有没有新的本事教我家娃,大壮和小壮永远都认她这个师父。俩小子赚了银子不用孝敬爹娘,先孝敬师父。以后树梢有事他俩冲在前头,要是树梢出嫁被婆家欺负,我全家保证第一个冲上去给她撑腰讨说法!”
听了大壮娘的话,唐大树两口子十分动容。其他家也赶紧表态,“是啊,大树,树梢现在就旭哥儿那么一个侄子,跟她还不亲。收了我们几家的小子,不仅能给你家添些热闹,以后也是树梢出嫁后的底气。
也好让婆家人看看,咱树梢娘家不仅有爹娘兄弟,还有这些徒弟!可不是随随便便好让人欺负的!”
这话说得顺溜,听着却让唐大树夫妻俩感到别扭。什么叫“树梢就旭哥儿一个侄子跟她还不亲”?可人家话糙理不糙,事实就是如此,唐大树两口子心里堵得慌却没法反驳,更怨不着别人跟你掏心窝子讲大实话。
该说的话都说在了前头,该掰扯的道理也都掰扯明白,八个孩子拜师的意愿很强烈,家里大人也都支持。最重要的是,唐树梢那边早先也同意了。此刻唐大树夫妻俩再拦着就有故意拿乔之嫌,平白当了恶人。
最后夫妻俩还是笑脸将七家人迎进门,把唐树梢叫出来,几家大人想到什么就嘱咐几句,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后,八个小子排成一排,郑重给唐树梢磕了头,还以水代茶,完成了敬茶流程。
到了送拜师礼环节,各家或多或少都掏出了铜板。要多了没有,各家统一一下,都数了五个铜板,一小袋杂粮面,外带一些从自家菜地里挖的各种菜。
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多数家里都是只有存粮没有银钱。生活上有什么需要都是拿粮食换,逼不得已才会卖粮换银子。
而铁蛋家,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年过半百的福根大爷,别说银子,就连祖孙俩的口粮都只能勉强糊口。这五个铜板是他家全部家底,也不知是不是老爷子给自己攒的棺材本?这次又执意要让铁蛋拜师,任谁看都有种未雨绸缪事先托孤的意思。
爷俩生活虽然拮据,但铁蛋托付给谁都不会成为累赘。因为他家有地,地随人走。他家还有两个当兵的,一死一失踪,按理说都有抚恤银子,但如今国库空虚拿不出这笔钱就先在各地县衙挂上号欠着,以后兑现就都是铁蛋的。
老爷子愿把家里的独苗苗托付给唐树梢,说明他信得过唐大树家的人品。就凭这份信任,唐大树又怎么好意思让闺女要老爷子的铜板?
同样都是徒弟,不要铁蛋家的就不能要其他人的,他家就算缺钱缺的也不是这35个铜板。
唐大树板起脸说什么也不肯让唐树梢收拜师礼,最后经过一番推让将青菜收下,铜板和杂粮面无论如何也不收。
作为还礼,唐树梢给每家都盛了一碗她做的鱼杂。
这些东西村民们不会处理也没有合适的调料,唐树梢就没教大家做法也不建议大家留。
有人听说她让四个壮用鱼内脏当诱饵才弄来这么多鱼,本想着将刮下来的内脏留着过几天当饵再捞一次鱼,但大家都觉得这次已经捞了这么多,恐怕整条河都被掏空了,怎么也得留出休养生息的时间,就算要捞也得等明年再试。
有人不死心,非要留着那些内脏。还有人给唐树梢也捡了两大盆,她从中挑出一些自己能用的,趁家人忙别的时用空间里的调料做了一大锅鱼杂。
晚饭时大家吃一半剩了一半,都不同意将剩下的倒掉,非要留着明早热了再吃。
唐树梢本想趁晚上家人都睡熟后将那半锅鱼杂端空间里保鲜处理,刚好八个徒弟来了,她当即做主一家分一碗带回去当宵夜。
“闺女,这鱼杂里用的调料都是老神仙给的。送别人拿回去一尝就能察觉出不对劲儿,要是给你惹出麻烦怎么办?”灶房里,唐张氏忧心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