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174章  猎野牛,大获丰收

又过了一个小时,夕阳的余晖已经给山峦镀上了一层金边。
那边的牛群,吃东西的动作越来越慢,身子开始摇摇晃晃。
最先吃草的那头小牛,“噗通”一声,四腿一软,率先倒了下去。
紧接着,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一头接一头,十五头膘肥体壮的野牛,全都瘫倒在了草堆旁。
“成了!”
王卫国大喜,猛地站起身来:“走!干活!”
众人一拥而上,跑到跟前,看着满地“牛尸”,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有几头牛倒在了水塘边的泥潭里,大家伙儿七手八脚地用绳子套住牛角,喊着号子,硬是给拖到了干爽的地面上。
王卫国检查了一下,发现有四头是半大的牛犊子,虽然也昏睡着,但呼吸平稳有力。
他心里一动,对众人说道。
“这四头小的瞧着还不大,应该可以驯化成家牛,力气肯定比咱们村的黄牛大。别杀,留活口。”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耕牛可是宝贝,这野牛犊子要是能养熟,那可比一头拖拉机都金贵!
现在是寒冬腊月,天然的大冰库,也不怕肉会变质。
众人分工明确,先把四头小牛抬到远处,用粗麻绳把腿捆结实了,防止它们提前醒来。
然后,剩下的人拿出随身带来的剥皮刀,开始处理那十一头大家伙。
天黑透的时候,四头小牛悠悠转醒。
它们挣扎着站起来,发现自己被绳子拴着,周围是陌生的人类,吓得直叫唤。
王卫国让人拿来掺了些盐的清水和嫩草料,耐心地喂它们。
或许是药效未退,又或许是饿了,它们挣扎了一阵,竟也乖乖地吃喝起来。
这边,王卫国派人去通知孙红山他们,让他们连夜开车过来拉肉。
他则带着民兵队,借着火把和马灯的光亮,连夜解剖那十一头野牛。
剥皮、去内脏、分割……
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寒冷的山风似乎也吹不散这股干劲。
肉太多了,来回搬了三趟,才把所有的牛肉、牛骨、牛下水全都搬回了沈家村的大队部院子里。
凌晨时分,三辆解放卡车“突突突”地驶进了村子。
李振东他们三个厂长跳下车,看到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牛肉,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我的乖乖……卫国兄弟,你这是把牛窝给端了?”
孙红山结结巴巴地说道。
王卫国笑着递给他们一人一根烟。
“运气好,碰上了一群。拉到你们纺织厂去,那里有大地磅,咱们称称看。”
拉到纺织厂一过秤,好家伙,整整一万三千斤!
王卫国心里早有盘算,他大手一挥,开始分配。
“这一万三千斤肉,我留三千斤。剩下的一万斤,你们三个厂自己看着分。”
接着,他又对跟着来的民兵队长和刘家村村长说。
“留下的这三千斤里,一千斤卖给县供销社,算是走个明路。另外一千斤,分给这次出力的民兵队兄弟们,大伙儿辛苦了,这年头,肉可比钱实在!”
“最后这一千斤,给刘家村。毕竟这牛,是从你们村后山打的,不能让你们白帮忙。”
这番安排,有理有据,谁都挑不出毛病。
民兵们欢呼雀跃,刘家村村长更是激动得直搓手、。
王卫国卖给三个厂子和供销社总共一万一千斤肉,按照市价五毛一斤,一共是五千五百块钱。钱货两清,李振东他们当场就把厚厚一沓“大团结”塞到了王卫国手里。
至于那一万斤肉他们三个厂怎么分,王卫国就不管了。
他掂了掂手里沉甸甸的钞票,又看了看院子里兴高采烈的村民和民兵,心里一阵踏实。
这个年,能过得安稳了。
事情处理妥当,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开回刘家村。
一路上,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车斗里的人却像是过节一般,笑语喧天。
牛肉的腥膻味混着冬日凛冽的空气,钻进鼻子里,却成了最让人安心的味道。
到了刘家村的打谷场,村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伸长了脖子在张望。
王卫国从车上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先是让民兵们把分给刘家村的一千斤牛肉和那四头被麻翻的小牛犊抬下来。
小牛犊已经醒了,只是还有些站不稳,哼哼唧唧的,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迷茫。
村民们的目光瞬间就被那四头活物吸引了,这年头,活的牲口可比肉金贵多了!
刘家村的牛棚里还养着几头老黄牛。
那四头小牛犊被牵进去后,闻到了同类的气味,似乎找到了安全感,很快就安静下来,好奇地打量着新家,乖得很。
刘家村的村长和村民们,一个个高兴得跟过年一样。
四头壮实的牛犊子啊!
这要是养大了,开春犁地,那得省多少人力!
这简直是天降的宝贝!
王卫国笑了笑,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打谷场。
“刘村长,各位乡亲。这次的野牛,说起来是占了你们村后山的光。牛群没进村祸害庄稼,这是大伙儿的运气。所以,这事得说清楚。”
他顿了顿,伸出手指。
“四头活的小牛,归你们刘家村。再加一千斤牛肉,也归你们村。最后,这里是五百块钱,算是我们民兵队占了你们风水宝地的补偿。”
说着,他从那厚厚一沓钱里数出五十张“大团结”,递给了刘村长。
整个打谷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个分配方案,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四头小牛,养大了就是四个大劳力,是能传家的宝贝!
还有一千斤肉和五百块钱!
“王队长,这、这太多了!”
刘村长捧着钱,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不多。”
王卫国摆摆手。
“山是你们的,牛是从山上打的,合情合理。这事就这么定了。”
没人再有异议。村民们看王卫国的眼神,充满了最淳朴的敬佩和感激。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民兵队长,是个敞亮人,是个厚道人。
安顿好刘家村的事,王卫国才把剩下的民兵兄弟们聚到一起。
院子里,那口、大锅被架了起来,里面炖着牛杂和牛骨,浓郁的香气霸道地占据了整个村庄的空气,引得孩子们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