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169章  猎野物补补

王卫国的爷爷也拄着拐杖,坚持要去帮忙提水,被王卫国劝住了,只让他帮忙在河边看着小海。
沈青青背着还在熟睡的小海,跟在队伍里,到了地头就放下孩子,拿起铁锹帮着放水。
王卫国则成了全村的运输主力。
他开着队里的那台宝贝拖拉机,后面挂上大铁皮桶。
一次就能从河里拉一吨多水到地头,大大减轻了大家伙的负担。
“卫国,歇会儿喝口水!”
“卫国,好样的!”
拖拉机“突突突”地驶过,总能引来乡亲们善意的招呼。
王卫国只是憨厚地笑笑,抹一把脸上的汗,又调转车头,朝着河边开去。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粮食危机的严重性。
前世,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让无数人流离失所。
靠山村虽然背靠大山,情况稍好,但也饿死了好几个人。
这一世,他绝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边发生。
一连几天的高强度劳动,即使是铁打的汉子也有些吃不消了。
大家白天累得像狗,晚上回家倒头就睡。
伙食却因为缺油少盐,越来越差,不少人看着都瘦了一圈。
这天晚上,王卫国刚洗漱完准备睡觉,院门就被敲响了。
是村长。
“卫国,没睡吧?”
村长一脸疲惫地走进来,手里还端着个豁了口的搪瓷碗。
“叔,这么晚了有事?”
沈青青赶紧给倒了碗水。
村长摆摆手,直接开门见山。
“卫国,我是来找你商量个事。你看大伙儿这几天累得,脸都脱相了。这么干下去,别说增产,人先垮了。”
“我想着,你能不能进山一趟,看能不能打点什么野物回来,给大伙儿开开荤,补补身子?”
这正合了王卫国的心意。他早就想进山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由头。
他不能表现得太急切。
他故作沉吟了片刻,才点头道。
“行,叔。这事儿交给我。其实这几天拉水的时候,我就琢磨着这事了。光靠干饭顶不住,是得弄点肉。”
村长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就知道你小子靠得住!注意安全,别逞能。”
“我省得。”
送走村长,王卫国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他知道,后山深处有一个隐蔽的山谷,那里是野猪群常年活动的地方。
第二天,他跟沈青青交代了一声,便带上猎枪和干粮进了山。
第三天,他没有直奔那个山谷,而是在外围转悠。
整整三天,他都在山里晃荡,每天带回来几只野鸡野兔,交给村里,说是没找到大家伙。
直到第三天下午,他才“一脸惊喜”地跑回村里。
告诉村长,他在后山的一个山坳里,发现了一窝野猪,不大,就六只,但个头都不小。
这个消息让整个村子的老老少少都沸腾了!
六只野猪,那得是多少肉啊!
村长当即拍板:“卫国,你拿主意,看要多少人手,怎么打!”
王卫国早就想好了,他说。
“叔,打野猪人多了反而碍事。明天正好是青阳他们民兵排的休息日,我喊上他,还有沈军、马方鸿,再加上我跟青阳的大哥沈青山,我们六个人去,正好一人对付一只,也方便往回扛。”
沈青阳、沈军都算是村里民兵排的好手,枪法可以,而且胆子大。
沈青山虽然不是民兵,但也跟着王卫国进山,力气大,经验也足。
这个配置,对付六只野猪,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村长一听,觉得安排得极为妥当,立刻点头同意了。
当晚,王卫国把沈青山和沈青阳叫到家里,详细布置了第二天的行动计划。
沈青阳听得热血沸腾,他早就想跟着姐夫干一票大的了。
沈青山则更关心细节,不住地询问野猪的大小、地形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沈青青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手里纳着鞋底,一针一线都透着担忧。
她知道男人们要做的是正事,是为了全村人,但为人妻子,哪有不担心的道理。
王卫国察觉到她的情绪,在送走两位大舅哥后,回到屋里,从背后轻轻抱住她。
“别担心,我心里有数。这几头猪,能让咱们村安安稳稳地撑到秋收。”
他顿了顿,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有力。
“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他眼眸深邃,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粮食危机,只是未来几年艰难岁月的序幕。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家人和村民吃饱肚子。
他还要在这变革的时代浪潮到来之前,为他们,也为自己,打下一片坚实牢固的根基。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狗都还没叫唤几声,王卫国一行六人便已整装待发。
他们没有走寻常的山路,而是由王卫国领着,抄了一条他这几天踩出来的近道。
晨雾在林间缭绕,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气。
男人们的脚步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沉稳而有力。
行动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王卫国对地形和野猪的习性了如指掌,他安排的伏击点堪称完美。
当六只野猪晃晃悠悠地从窝里出来觅食时,几乎是同时,六声枪响划破了山林的宁静。
没有多余的挣扎,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结束。
沈青山看着倒在地上的野猪,忍不住一拍王卫国结实的肩膀,哈哈大笑。
“卫国,你小子神了!这比人家掐指算得还准!”
真正的考验,其实在下山。
六只野猪,最轻的也有一百三四十斤,最重的那头公猪,估摸着得有两百斤出头。
六个壮劳力,一人扛一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担子着实不轻。
马方鸿分到的是最小的一头,即便如此,也压得他龇牙咧嘴,汗水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淌。
他本就是城里来的知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是常态。
下乡一年多,虽然筋骨锻炼得结实了不少,但跟沈青阳这些从小在山里摸爬滚打的“原住民”比,底子还是差了一大截。
“歇……歇会儿,我不行了。”
走了不到半里山路,马方鸿就把肩上的野猪往地上一放。
一屁股坐在旁边的石头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