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又来淘宝了。”
王卫国熟门熟路地打了声招呼。
大爷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翻了个身,没搭理他。
王卫国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在废品堆里翻找起来。
他其实不懂什么古董,全凭感觉。
看什么顺眼,就挑什么。
很快,他就从一堆破铜烂铁里,扒拉出几件看着不起眼,但入手却质感非凡的小玩意儿。
一个雕着繁复花纹的银簪子,上面镶嵌的宝石虽然黯淡,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一块温润的玉佩,上面刻着“长命百岁”的字样。
还有几件珠光宝气的首饰,虽然蒙尘,却难掩其华。
他把挑出来的五件东西,往大爷面前的桌子上一放。
“大爷,开个价。”
大爷坐起身,扶了扶老花镜,挨个拿起来看了看。
“这些……都是当破烂收的。”
他慢悠悠地说。
“你给……五块钱,再加二十斤粮票吧。”
王卫国一听,乐了。
“大爷,您这也太黑了。”
他拿起那根银簪子。
“就这玩意儿,都发黑了,顶多值五毛钱。”
他又拿起玉佩。
“这玉,那么旧,不值钱。”
他开始一件一件地挑毛病,把这些宝贝说得一文不值。
大爷被他这通操作气得吹胡子瞪眼。
“你这后生,不买就放下!别在这儿捣乱!”
“买,怎么不买。”
王卫国嘿嘿一笑,开始跟他磨价格。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唾沫星子横飞。
最后,王卫国以两块钱,外加五斤粮票的“白菜价”,拿下了这五件宝贝。
临走前,他眼尖,还瞥见大爷柜台下压着两个黑乎乎的疙瘩。
他顺手就抄了起来。
“大爷,这两个铁疙瘩,算添头送我了啊!”
说完,不等大爷反应,他揣着东西,骑上车就跑。
“哎!你个臭小子!那是银锭子!”
大爷气急败坏的吼声,从身后传来。
王卫国哈哈大笑,脚下蹬得更快了。
等他回到家,刚把淘来的宝贝藏好,院门口就来了一个人。
是三里屯大队的队长,赵宝来。
他一脸焦急,看见王卫国,像是看到了救星。
“卫国兄弟!”
赵宝来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王卫国的手。
“可算找到你了,你可得帮帮我们啊!”
王卫国给他倒了杯水,示意他慢慢说。
原来,三里屯大队的后山,也闹起了野猪。
而且规模比连山大队这边还大,已经有好几户社员的庄稼被拱了。
他们自己组织人手围剿了几次,不但没成功,反而还伤了两个人。
这下,没人敢再上山了。
赵宝来是听说了连山大队民兵队的威名,这才急匆匆地跑来求援。
王卫国听完,沉吟片刻。
他看着赵宝来,缓缓开口。
“赵队长,帮忙可以。”
王卫国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但是,我们是去帮忙的,多拿一成收获,不过分吧?”
赵宝来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不过分,不过分!”
他连连点头。
只要能解决野猪,别说一成,两成都行。
“还有。”
王卫国伸出第二根手指。
“打下来的野猪,分肉的时候,也得有我们一份。”
这个要求也很合理,毕竟民兵队出人出力,不能白干活。
“没问题!”
赵宝来答应得十分痛快。
“最后一点。”
王卫国看着他,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卖猪肉的钱,我们也要占大头。肉联厂收购,毛重四毛一斤,我能卖到五毛一斤。这多出来的一毛钱,得归我们。”
赵宝来在心里快速地盘算了一下。
一斤多一毛钱,听起来是王卫国占了便宜。
但细细一想,就算按四毛一斤算,他们自己也卖不出去这么多。
王卫国有人脉,有渠道,能把肉变成实实在在的钱。
这么一算,他们好像还赚了。
“可以,可以!”
赵宝来不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就按卫国兄弟你说的办!”
事情谈妥,王卫国当即吹响了集合哨。
刚刚解散没几天的连山大队民兵队,再次集结。
听说要去帮外村打野猪,还能多赚钱,队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连山大队民兵队的名声,如今在附近几个大队里,那是相当响亮。
特别是三里屯大队,对他们更是信服。
去年冬天,三里屯闹狼灾,就是请王卫国带人过去帮忙的。
那一战,打得那叫一个麻利,硬是把一个成规模的狼群,给扫得干干净净。
从那以后,三里屯的人见了连山大队的民兵,都得客客气气地喊声“好汉”。
这次也一样。
王卫国带着队伍一到三里屯,立刻就接管了指挥权。
侦查地形,设置陷阱,布置包围圈……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里屯的民兵,也全部被他调动起来,负责外围的驱赶和警戒。
又是半个月的时间。
一场场教科书式的围猎下来,盘踞在三里屯后山外围的四十多头野猪,被清剿一空。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配合默契。
连山大队的民兵队,无一伤亡。
三里屯大队的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清点战果,一共四十二头野猪。
按照约定,三里屯大队留下了九头,剩下的三十三头,总共五千多斤,全部由王卫国拉走处理。
纺织厂、轧钢厂,还有沈青阳所在的机械厂,三家联合,把这批猪肉全部消化了。
钱款结清,王卫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
他掏出攒了许久的酒票,换了好几坛子好酒。
回到村里,晒谷场上摆开流水席,庆祝这次大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分钱。
这一次,每个民兵队员,分到了二十八块钱。
当那两张“大团结”和一堆零钱塞到手里时,所有人都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看着王卫国的眼神,充满了崇拜和信服。
这种信任,不仅仅是因为王卫国强悍的个人能力。
更是因为他的豪气和公平。
按理说,王卫国作为队长,每次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理应多分一些。
但他每一次,都坚持和大家平分。
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大家,在各个村子之间“赚外快”,让每个人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马方鸿端着酒碗,凑到王卫国身边。
“哥,我敬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