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118章  马方鸿的想法

李振东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军分区的老首长都还记挂着,甚至派人亲自来探望一个老兵的孙子,这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王卫国的爷爷,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抗战老兵!
那个年代的战友情,有时候比亲情还要重!
不行,这个王卫国,必须得交好!
当天下午,机械厂厂长刘林,就带着小舅子王山,提着两瓶好酒两条好烟,敲开了李振东办公室的门。
王山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
“李厂长,我这个小舅子不懂事,给您添麻烦了,我替他给您赔不是!”
刘林一进门就点头哈腰,姿态放得极低。
李振东坐在办公桌后,眼皮都没抬一下。
他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才把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
“刘林,你这声不是,不该跟我赔。”
刘林心里一咯噔。
“你应该带着他,去跟王卫国同志赔不是。”
李振东抬起眼,看着冷汗直流的刘林。
“看在咱们多年交情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王卫国的爷爷,是抗战老兵。”
“前些日子,军分区的老首长亲自派人来探望,给王卫国颁发了三等功。”
刘林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比他小舅子王山的脸色还要难看。
傍晚时分,两辆自行车停在了王卫国家门口。
刘林和王山一人提着一包东西,里面是罐头、麦乳精和崭新的布料。
“卫国同志,昨天……昨天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是我狗眼看人低!”
王山一见到王卫国,就深深地鞠了一躬,态度诚恳得像是换了个人。
昨晚的嚣张气焰,此刻连一丝一毫都找不到了。
“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
刘林也在一旁陪着笑脸,又是感谢又是道歉。
王卫国神色平淡地看着他们。
他知道,这两人不是来跟他道歉的,是来跟那个“老首长”的影子道歉的。
不过,他也不点破。
送上门的好处,没有不要的道理。
一番客套之后,刘林和王山终于说出了来意。
“卫国同志,这是我们机械厂的一个招工指标,您看……”
刘林从兜里掏出一张盖着红章的表格。
“卫国同志,这是我们轧钢厂的,李厂长特意嘱咐我送来的!”
李青山也适时地拿出了另一张表格。
两份工作,一份是机械厂的正式工,一份是轧钢厂的正式工。
在这个年代,这几乎是能改变一个农村人一辈子命运的东西。
诚意,十足。
王卫国看着桌上那两张表格,眼神古井无波。
但在沈家人眼里,这哪里是两张纸,这分明是两座金山。
当天晚上,沈家灯火通明。
堂屋的饭桌上,难得地摆上了白面馒头和一盘炒鸡蛋。
夏家的姐妹俩,夏禾和夏雨,也被叫了过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王卫国。
王卫国吃完最后一口馒头,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拿出了那两张招工表。
“昨晚我去修车,机械厂和轧钢厂各给了一个工作指标。”
王卫国语气平淡。
“你们看,谁去合适?”
“啥?!”
沈柱激动得差点从板凳上弹起来。
“两个……两个正式工指标?”
夏雨更是震惊得捂住了嘴,一双漂亮的眼睛瞪得溜圆。
她爸在公社里当个小干部,为了给她弄个工作指标,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到现在还没个着落。
王卫国,一个晚上,就弄来了两个!
还是县里效益最好的两个大厂!
“卫国,你……你真不去?”
这可是多少人打破头都抢不到的铁饭碗啊,能吃一辈子公家饭,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王卫国怎么看着一点都不想要?
“我不去。”
王卫国摇了摇头,神色笃定。
“等我把爷爷的眼睛治好,我就去当兵。”
“部队,才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当兵?
沈家人先是一愣,随即又都释然了。
他们想起了军分区来的那位老首长的警卫员,想起了那枚三等功奖章。
是啊,卫国他爷爷在部队有那样的关系,卫国自己又这么有本事,进了部队,那还不是如龙入大海,前途不可限量?
比起在工厂里当一辈子工人,这条路,显然更宽,也更远。
“那……那这两个名额?”
沈柱搓着手,目光灼热地看着桌上的表格。
家里马上就要多出两个工人了!
王卫国早就想好了。
“大哥性子老实,为人踏实肯干,去轧钢厂那种大厂正合适。”
他又看向沈青阳。
“庆阳脑子活,人也聪明,就是性子有些跳脱。去机械厂,跟着老师傅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最好不过。”
王卫国心里有自己的盘算。
再过些年,改革的春风吹来,沈青阳这种性格,肯定不会安于现状。
到时候,有门过硬的手艺傍身,无论是自己单干还是开厂,都饿不着。
“我不去!”
沈青阳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我要跟着姐夫!姐夫去哪我去哪!”
“胡闹!”
王卫国脸一沉,呵斥道。
“我以后是要去当兵的,你去部队干什么?你跟着我怎么办?”
沈青阳被他看得缩了缩脖子,嘴巴动了动,却没敢再反驳。
第二天一大早,沈青风和沈青阳两兄弟,就被家里人催着,换上最好的衣服,揣着招工表,老老实实地去县里报名了。
第三天,两人就正式穿上了崭新的工装,成了让人眼红的工厂工人。
一门三铁碗!
沈家老爷子吃着商品粮,大儿子、二儿子又都进了大厂当了工人。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红星村。
村里人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谁见了沈柱,不得客客气气地喊一声“沈大哥”,递上一根烟,夸他有福气,养了好儿子,找了好女婿。
当然,羡慕的背后,也少不了嫉妒。
沈柱的堂弟沈壮一家,更是嫉妒得快要发疯。
日子一天天过去,麻烦也随之而来。
村里的二流子马方鸿,有事没事地在夏禾家附近晃悠,说些不三不四的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