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102章  钢铁厂的采购指标

人多力量大,这话一点不假。
七八个水性好的小伙子,轮番潜下水,顶着刺骨的寒意,把一根根粗大的麻绳绑在了船体的关键位置。
岸上,几百号人排开阵势。
绳子被绷得笔直,发出“嘎吱”声。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快一个钟头,那沉在水底的钢铁,终于被一点点地拖动了。
“动了!动了!”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第一艘船的残骸,终于被硬生生地拖上了浅滩。
船体断成了两截,到处都是爆炸留下的狰狞豁口,黑洞洞的,看着就让人心惊。
然而,当船体侧翻,甲板上的东西暴露出来时,所有人的欢呼声都戛然而止。
两个穿着黑色劲装的鬼子尸体,被绳索和船上的杂物缠绕着,随着船体的拖动,从船舱里滚了出来。
他们浑身焦黑,面目全非,死状极为凄惨。
“娘啊!”
离得近的几个村民吓得怪叫一声,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脸色惨白。
海滩上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住了。
就在这时,几辆吉普车从远处驶来,停在了海滩边上。
车门打开,李青山带着一队荷枪实弹的干警走了下来。
他们是来进行二次打捞和现场勘查的。
看到那两具尸体,李青山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王卫国走了过去,把他拉到一边,压低了声音。
“怎么样?”
他问的是昨晚受伤的战友。
李青山沉默了片刻,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抖出一根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那张国字脸上满是疲惫和沉痛。
“一个重伤,没救过来。”
“还有两个,估计得留残疾。”
李青山没有再说别的,只是默默地抽着烟。
王卫国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他知道,每一次任务,都意味着牺牲。
可当牺牲真切地发生时,那份沉重,依旧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青山很快收拾好情绪,一挥手,让手下将那两具鬼子的尸体用帆布裹了,抬上车。
他自己也转身准备离开。
“李队长!”
沈家村的村长和其他几个村长赶紧围了上来,搓着手,一脸期盼地问道。
“这……这船都废了,我们拆了炼钢,可以吧?”
李青山脚步一顿,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他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我什么都不知道。”
他摆了摆手,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船上那两台还算完整的发动机。
“发动机留着,别动。”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上了车,带着人迅速离开了。
村长们先是一愣,随即立刻反应了过来。
这是默许了!
“好嘞!”
人群中爆发出比之前捞船时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言外之意谁都听得懂,除了发动机,剩下的铁疙瘩,都是他们的了!
国家工业落后,这种外国的发动机,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但对于村民们来说,这就是俩没用的铁疙瘩,远不如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钢铁来得实在。
众人欢呼雀跃,立刻抄起家伙,开始拆船。
那两台沉重的发动机,被十几个壮劳力小心翼翼地抬了下来,一路送到了沈家村的村委会大院里,用油布仔细盖好。
几个村长凑在一起,一合计,当场就做了决定。
船是在沈家村海边捞上来的,王卫国又是头功。
干脆,就在沈家村的地界上,一起炼钢!
说干就干!
整个下午,沈家村的村东头都热闹得像过年。
选址,挖坑,用石头和泥巴垒砌土高炉。
另一边,几十个年轻人拿着斧头镰刀上了山,成片成片地砍伐杂木。
柴火不能直接用来炼钢,温度不够。
得先在窑里烧制成木炭,用木炭燃烧产生的高温,才能把那些铁疙瘩烧化成铁水。
王卫国也脱了外衣,挽起袖子,跟着大家一起忙活。
他力气大,干活又利索,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用。
几个外村的村长看着在人群中挥汗如雨的王卫国,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看看人家沈家村的运气!
怎么就让王卫国这么个能人,搬到他们村来了呢?
又是弄肉,又是打鬼子,现在还白捡了两艘大铁船。
这好处,简直一桩接着一桩。
羡慕归羡慕,他们心里更多的,却是敬佩。
不管在哪个年代,敢真刀真枪跟鬼子干的,那就是英雄!
傍晚时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王卫国刚洗了把脸,孙红山就领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面相憨厚的中年男人找上了门。
男人手里提着两个沉甸甸的网兜,一兜是两条好烟两瓶好酒,另一兜是几包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红糖和冰糖。
“卫国啊,给你介绍一下。”
孙红山一脸笑意,指着身边的男人。
“这位,是咱们市轧钢厂的李振东,李厂长。”
王卫国心中了然,客气地将两人迎进屋。
“李厂长,孙叔,快请坐。”
李振东将礼物放在桌上,也不客套,开门见山。
“王卫国同志,我就不拐弯抹角了。”
他坐在炕沿上,身子坐得笔直,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军人般的干练。
“上面的文书下来了,要大炼钢铁,我们轧钢厂的任务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李振东叹了口气,脸上带着几分愁容。
“活儿重了,工人们的消耗就大。没有肉食补充营养,这身体肯定扛不住。我听老孙说你有路子,所以特地过来问问。”
他看着王卫国,眼神里满是恳切。
“你看,你能不能弄些肉食,供给咱们轧钢厂?越多越好,价格方面,就按照纺织厂给的一样,我们绝不让你吃亏。”
王卫国听完,心里已经盘算开了。
轧钢厂,那可是市里的工业命脉,几千号工人,对肉食的需求量,比纺织厂大多了。
这是个大单子。
“李叔,这事儿好说。”
王卫国应得痛快,让李振东紧绷的脸瞬间松弛下来。
“现在开春,山里的野兽都饿了一个冬天,急着出来找吃的,正是最好打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