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67章  年礼物采购,捕鱼的想法

他才不会为了沈壮这么一个搅屎棍,去得罪王卫国和整个沈家村。
赵家村的人,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王卫国,看着他手里的那份采购文书,看着那些因为赚了钱的沈家村村民。
如果……如果当初他们没有被赵德财那几个人煽动。
如果他们没有去抢那几头狍子,如果他们没有把王卫国彻底得罪死……
那现在,这呼啦啦拉着螃蟹去县城换钱的好事,是不是就该轮到他们赵家村了?
王卫国,可是从他们赵家村走出去的啊!
一想到这里,刘国华和那几个老人悔恨的要死。
一个老人再也忍不住,又一次厚着脸皮,凑到了王卫国面前,脸上堆满了谄媚和乞求。
“卫国……卫国啊……”
他声音都在发颤。
“要不……要不你回我们赵家村吧?我们……我们全村人给你凑钱,给你盖个全大队最气派的大瓦房!行不行?”
王卫国又一次冷冷地吐出了那个字。
“滚。”
孙连城都看不下去了,觉得这帮人简直是自取其辱。
他黑着脸,冲着刘国华等人挥了挥手。
“走!都给我走!还嫌不够丢人现眼吗!”
说完,他带着一群失魂落魄的赵家村人,狼狈地离开了。
“呸!”
“不要脸的东西!”
沈家村的人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纷纷转过头,对着地上的沈壮狠狠吐着口水。
王卫国拍了拍手。
“行了,都别在这耗着了!”
“走!这几天大家伙儿存的螃蟹也不少了,咱们卖螃蟹去!”
“好嘞!”
“走走走!卖螃蟹去!”
村民们一听,瞬间兴奋起来。
这几天,在王卫国的指导下,他们用猪下水做饵,收获颇丰,家家户户都存了好几百斤螃蟹。
现在天气冷,螃蟹放几天也死不了。
很快,村里又是十几辆大大小小的板车,装满了密密麻麻的螃蟹,浩浩荡荡地朝着县城进发。
沈壮瘫在地上,看着远去的车队,听着村民们兴奋的笑语,眼神彻底黯淡了下去。
……
到了纺织厂,过磅,点数。
这一次的数量,比上次还要多得多,足足有六千三百多斤!
按照七分钱一斤的价格,总共卖了四百四十一块钱!
一个个揣着票子,看王卫国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敬重了,简直像是在看活财神。
孙红山笑得合不拢嘴,亲自把王卫国的那份钱递给他,然后招呼他到办公室里坐。
“小王啊,这次可真是多亏你了。”
孙红山给他泡了杯热茶,态度亲切。
王卫国接过茶杯,暖了暖手。
从随身的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用干净布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他将布包放在桌上,缓缓打开。
“孙厂长,前两天进山,运气好,发现了点东西。”
随着布料一层层揭开,一丛根茎粗壮,色泽暗黄油亮的肉苁蓉,赫然出现在孙红山的眼前。
那品相,那大小,一看就不是凡品。
王卫国笑了笑,将东西往孙红山面前推了推。
“这东西大补,我看孙厂长你平时工作劳累,应该用得上。”
孙红山看着桌上那丛品相极佳的肉苁蓉,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啊,好,肉苁蓉好东西啊!”
他伸出手,毫不客气地将东西揽了过来,小心地用布包好。
孙红山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王卫国这是在感谢他上次帮忙压下沈壮举报的事。
这年轻人,有本事,有胆识,还懂得人情世故,是个会来事的。
能处。
“小王啊。”
孙红山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他摆了摆手。
“以后没外人的时候,别叫什么孙厂长了,听着生分,你要是不嫌弃,就叫我一声孙叔。”
他这话一出口,算是真正把王卫国当成了自己人。
“好,孙叔。”
王卫国从善如流,没有丝毫扭捏作态。
他知道,这声“孙叔”叫出去。
他和纺织厂的关系,就不再是单纯的合作。
“这就对了嘛。”
孙红山满意地点点头,示意王卫国坐,又亲自给他续上热水。
他搓了搓手,脸上带上了一丝愁容。
“卫国啊,有件事,叔得提前跟你透个底,也想请你帮个忙。”
王卫国端着茶杯,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这不马上要过年了嘛,厂里按惯例,得给工人们发年礼。”
孙红山叹了口气,眉心拧成了一个疙瘩。
“往年都是发点鱼肉,今年这光景,你也知道,肉比金子都精贵。”
“可这螃蟹……总不能给工人一人发几斤螃蟹当年礼吧?说出去不好听,也拿不出手啊。”
他看着王卫国,眼神里带着几分期盼和为难。
这年头,工人的地位高,厂里几千号职工。
要是年礼发得不称心,引起了集体不满,唾沫星子都能把他这个厂长淹死。
更何况,厂里盯着他这个位置的人,可不止一两个。
王卫国闻言,也皱起了眉头。
“孙叔,这大冬天的,山上的野物都猫冬了,想弄到大批的肉,确实不好弄啊。”
他这话是实话,并非推脱。
孙红山像是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立刻给出了自己的诚意。
“这样,你先别急着回绝。”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螃蟹的事,你不用担心,你们村能抓多少,我这儿就收多少。”
“我拿去跟兄弟单位换,总能换到些别的物资。”
“你呢,就专心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弄到肉。不管是什么肉,能弄来多少,就是多少。”
这番话,给足了王卫国面子。
王卫国沉吟片刻,脑中灵光一闪。
“孙叔,鱼要不要?”
孙红山眼睛一亮。
“鱼?”
他一拍大腿,喜上眉梢。
“要!当然要!年年有余,这可是好兆头!”
“就这么说定了,只要是鱼,不管大小,我这儿都收!”
“价格,就按市面上的最高价,五毛钱一斤!”
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公道了。
事情谈妥,王卫国没有多留。
他拿着卖螃蟹剩下的零钱,先去肉联厂,把能买到的猪下水全都包圆了。
这东西是以后抓螃蟹,钓鱼的好诱饵,便宜又好用。
随后,他揣着那四百多块钱,径直去了县里的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