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 第143章  与我想法一致

“末将遵命。”铁横抱拳,立刻转身冲出大厅点兵。
“其余各部,有序后撤,携带所有重型器械粮草,梯次掩护,防止朝廷军队趁机追击。”
“是。”
“影牙。”
“属下在。”
“启动所有潜伏在西齐和朝廷的暗线,散播消息,就说我北疆主力已全速回援,誓灭西齐。震慑赫连勃,也稳住赵铎,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是。”
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显示出张墨即使在惊怒之下,依旧保持着卓越的统率能力。北疆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开始了高效而艰难的转向。
北疆大军突然停止南下,并全线快速回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
圣京城内,原本已陷入绝望的赵铎朝廷,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顿时又活了过来。
“天佑大越,天佑朕啊。”赵铎欣喜若狂,在宫殿内手舞足蹈:“西齐出兵了,张墨退了。朕的江山保住了。快,传旨,重赏守城将士,催促各地勤王兵马速速入京。”
朝廷上下,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虽然都知道危机并未解除,但至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赵铎趁机大肆封官许愿,试图重新凝聚人心,加固城防。
然而,经此一吓,朝廷的权威和实力已大打折扣,其控制范围进一步缩小,真正能掌控的,或许只剩下京畿核心区域及南方少数还效忠的州郡。
另一方面,西齐主帅赫连勃,初期进展顺利,掠地不少。
但当北疆主力即将回师、尤其是铁亲率三万精锐铁骑星夜驰援的消息传来后,他也不敢再贸然深入。
赫连勃是猛将,但并非无脑之辈,深知北军战力强横,若孤军深入被回师的主力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改变策略,放缓攻势,转而巩固已占领的区域,强征粮草,加固营垒,摆出了一副长期占据、待价而沽的架势。
西齐军停下了疾进的脚步,但与北疆留守部队的摩擦和小规模战斗持续不断。
而北疆方面,铁横率先头部队赶回西部,稳住了战线。
赫连勃大军随即撤回西齐境内,固守西齐边境。
于是,一种新的、脆弱的平衡逐渐形成:
实力最为雄厚,控制着北方大片领土,但需要同时应对西部的西齐威胁和南面赵铎朝廷的残余势力,暂时无力进行大规模统一战争。
赵铎朝廷龟缩于京畿及南方部分州郡,苟延残喘,权威尽失,但名义上仍是“正统”,具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且获得了喘息之机。
西齐趁火打劫,占据了北疆西部均州的部分区域,实力得到增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势力,横亘在北疆与中原之间。
天下大势,从北疆几乎一统大越天下的趋势,陡然演变成了北疆、大越朝廷、西齐三方鼎立的复杂局面。
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各方都在积极整军经武,合纵连横,酝酿着更大的风暴。和平只是暂时的,下一个回合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
张墨站在云州的城头,望着西部方向,目光深邃。
西齐的背诺,虽然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也让他更加清醒。统一天下,绝非一帆风顺。接下来的,将是更加考验智慧、耐力和实力的长期博弈。
北疆,云州城。
尽管西部边境依旧战云密布,与西齐军的对峙时有摩擦,但作为北疆统治核心的云州城,在经过短暂的战争动员和紧张后,逐渐恢复了一种带着韧性的平静。
战争的阴影并未远去,但生活总要继续。
德亲王府内,气氛相较于战时多了几分生活气息,但依旧繁忙。
张墨的书房灯火常常亮至深夜。
他需要处理的事务如山如海:西部边境的军需调配、与新得的河内、河北两地的政务整合、安抚因战事暂停而略有失望的将领、研判西齐和圣京朝廷的最新动向、接见各地前来投效的人才……。
墨月时常亲手端着参汤或宵夜送去书房,看着丈夫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心疼却无言,只能默默陪在一旁,或帮他整理文书,或运用璇玑道术为他缓解精神压力。
有时,她也会被张墨问及对某些政务的看法,她的见解往往独特而深刻,能给张墨不少启发。
“月儿,你看这份来自河北士子的万言书,痛陈当地豪强兼并土地之弊……。”张墨揉着眉心,将一份文书推给墨月。
墨月细细看罢,轻声道:“夫君,新得之地,首重安民。豪强之势,不宜即刻强行打压,易生变乱。
或可先行登记田亩,厘清产权,严格执行赋税;同时鼓励垦荒,授予无地流民土地,并兴修水利,提升亩产。待时机成熟,再行抑制兼并之策,方为稳妥。”
张墨点头:“与我想法一致。此事便交由你去督办如何?以王妃之名,推行‘劝农桑、清田亩’之策,更能安抚人心。”
墨月微微一愣,随即郑重点头:“妾身定当尽力。”她知道,这是丈夫对她的信任,也是将她推向台前,参与更深层政务的开始。
王府后院,四皇子赵琛的生活依旧被舒适而严密地“保护”着。
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王府和特定的园林。每日有博学的大儒为他讲经读史,有伶俐的宫女伺候起居,饮食起居极尽奢华。
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时常独自一人在庭院中望着四角的天空发呆,或抚摸着那半块玉佩出神。
他知道自己是被供奉起来的神像,看似尊荣,实则无时无刻不处在无形的牢笼之中。
偶尔张墨会来与他“商议”大事,但每次都只是通知他结果,让他用印而已。他学会了沉默和配合,但眼底深处的那丝不甘,却从未熄灭。
市井之间,云州城依旧繁华。战争暂停,商路重新畅通,来自草原的皮毛、西域的宝石、中原的瓷器丝绸再次汇聚于此。
茶馆酒肆中,人们仍在热议着之前的战事,担忧着西边的局势,但也对北疆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