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 第122章  可能做到?

“太傅。”赵铎怒吼着打断他:“你难道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吗?他这是在借北伐之名,行扩张之实。消耗的是朝廷的威望,肥的是他张墨的私囊。
一旦他羽翼丰满,下一个目标是谁?你想过吗?!”
元纲低下头,不敢再言。他何尝不知,但这道奏折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赞成北伐?等于承认了张墨行动的合法性,助长其气焰。
反对北伐?张墨根本不会听,反而显得朝廷昏聩无能,不顾边患。
若张墨北伐成功,朝廷更是颜面扫地。下旨申饬?除了激化矛盾,毫无用处,反而可能给张墨提供更多“清君侧”的口实。
怎么做都是错。
这时,又有官员出列,是兵部尚书:“陛下,臣以为,或可下旨,假意同意其北伐,但要求其将北伐大军指挥权交由朝廷指派之将领,粮草亦由朝廷统一调配。如此,或可……”
话未说完,就被一阵嗤笑声打断。连赵铎都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让张墨交出兵权?让朝廷给北疆运粮?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和压抑的沉默。所有人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们对北疆,对张墨,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控制力。
最终,赵铎颓然地挥了挥手,声音充满了疲惫和憋屈:“此事……容后再议。奏折……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是皇帝对待不想处理、无法处理的奏折时常用的手段,本质上就是一种拖延和鸵鸟政策。
然而,这道奏折的内容,早已随着驿马传遍了京城。天下人的眼睛都看着朝廷,看着皇帝会如何回应。
皇帝的“留中不发”,在所有人看来,就是一种默许,一种无可奈何的承认。这无疑再次沉重打击了朝廷和皇帝的权威。
消息传回北疆,张墨只是淡淡一笑,对左右道:“本王知道了。”
他本来就没指望赵铎能有什么像样的回应,上这道奏折的目的已经达到:一是占据了道义和政治的制高点,表明北伐并非私心,而是为国为民;
二是再次将了赵铎一军,让天下人看清朝廷的虚弱和无能;
三是为北伐行动披上了一层“奉旨讨逆”的合法外衣,尽管这圣旨是他“逼”出来的。
至此,一切障碍都已扫清,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已盖上。
北疆的利剑,已然磨砺完毕,剑锋直指苍茫的北方草原。
北伐大计已定,十万铁骑整装待发。然而,大军远征,后方根基的稳固至关重要。
北疆不仅是北伐的大本营和后勤基地,更是南面防范朝廷可能趁机发难的关键屏障。张墨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留守人选必须绝对可靠,且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
这一日,德亲王府内,张墨召来了岳父墨江白与心腹爱将赵小七。
墨江白如今虽是文官,但以前他可是镇守北疆的云州都督,老成持重,且身为张墨岳父,地位尊崇,在北疆官员系统中威望极高,由他坐镇中枢,统筹全局,最为合适。
而赵小七,作为最早追随张墨的元从将领,忠诚毋庸置疑,更在多次大战中表现出色,尤其是防守作战,极有韧性和章法。
官州城地处北疆与朝廷实际控制区的交界之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防范南面的第一道门户,必须由一员沉稳悍勇之大将镇守。
书房内,气氛庄重。
张墨首先看向墨江白,郑重道:“岳父大人,小婿即将率军北伐,深入草原,归期未定。北疆六州之政务、民生、后勤调配,千头万绪,关乎北伐成败与大后方之稳定。
小婿思来想去,唯有托付给岳父,方能安心。恳请岳父暂摄北疆总督之职,总揽一切留守事宜。”
墨江白早已料到此事,他抚须沉吟片刻,眼中虽有对女婿远征的担忧,但更多的是责任与坚定:“恒有放心前去。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在,必竭尽所能,保障北伐粮草军械供应无缺,稳定地方,安抚民心,让你无后顾之忧。家中一切,有我。”
“多谢岳父。”张墨深深一揖。有墨江白坐镇,后方政务可保无虞。
接着,张墨看向一旁肃立的赵小七。
如今的赵小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瘦弱胆小的戍卒,多年的军旅生涯将他锤炼得如同出鞘的利剑,目光锐利,气质沉凝。
“小七!”
“末将在!”赵小七踏前一步,甲叶铿锵。
“官州乃我北疆南大门,重中之重。朝廷虽暂时龟缩,但其心叵测,难保不会趁我北伐之际,有所异动。
本王命你率本部三万精锐,坐镇官州。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像一颗钉子一样,给本王死死钉在官州城。无论南面有何风吹草动,没有本王的手令,绝不许后退半步。可能做到?”
张墨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赵小七。
赵小七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比的信任,胸膛一挺,声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王爷放心,只要赵小七还有一口气在,官州城就在。
朝廷若敢来犯,末将必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好。”张墨重重一拍他的肩膀:“要的就是这股气势。但也要记住,固守并非一味死守。要严密监控边境动向,加强城防,多派哨探。
若遇小股敌军挑衅,可酌情出击,挫其锐气。
若遇大军压境,则凭坚城固守,消耗敌军,等待援军。具体如何应对,你临机决断,本王信你。”
“末将遵命,必不辱命。”赵小七单膝跪地,行下最庄重的军礼。
如此,后方留守的核心框架便已确定:墨江白总揽全局,保障后勤与内政;赵小七镇守南大门,防御朝廷。
周大彪和铁横虽随军北伐,但他们的副将也会协助留守部分兵力,维持北疆内部秩序,清剿可能存在的隐患。
再加上睚眦组织的暗中监控,北疆后方可谓固若金汤。
一切准备就绪,出征吉日选定在了初春的一个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