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 第121章  我等明白

冬雪初融,嫩绿的新草刚刚冒头,北疆云州城已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岁的丰收为北伐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储备,一个冬天的精心准备,更是让北疆这台战争机器充满了力量。
德亲王府,议事大厅。北疆六州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
张墨端坐主位,身着亲王常服,不怒自威。左侧是以周大彪、铁横、赵小七为首的军方将领,个个甲胄鲜明,杀气腾腾。
右侧是以墨江白、墨江风和墨江澜为首的文官系统,人人面色凝重,却又带着一丝兴奋。
“诸位。”张墨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厅之中:“去岁至今,北原内乱,自相残杀,更兼‘梵天圣主’之预言深入人心,其部众离心离德,士气低落。
此乃天赐良机,于我北疆而言,乃是千载难逢之机遇。”
他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北原之患,困扰我中原数百载,掳我子民,掠我财富,实乃心腹之疾。
以往我等被动防御,疲于奔命,终非长久之计。唯有主动出击,犁庭扫穴,将北疆之威,推至草原深处,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故而,本王决议。”张墨猛地提高声调,斩钉截铁:“今春,北伐草原,讨伐不臣,扬我军威,拓我疆土,护我边民。”
“北伐!”“北伐!”“北伐!”
以铁横为首的将领们早已按捺不住,闻言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声震屋瓦。
文官们虽然不像武将那般激动,但也纷纷面露振奋之色,他们深知此举对北疆未来意味着什么。
“然,北伐非易事。”张墨抬手压下激动的声浪:“草原广袤,补给困难,气候多变,敌军狡诈。需周密计划,全力以赴。”
他看向周大彪:“周大彪。”
“末将在。”周大彪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命你为北伐大军主帅,统筹全局。即日起,整合北军精锐骑兵十万,辅兵三万,民夫五万,备足三月粮草、箭矢、医药。详细进军路线、作战方略,三日内呈报本王。”
“末将遵命。”周大彪激动得脸色通红,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墨江白。”
“老臣在。”墨江白出列。
“命你总揽后方政务,统筹粮草军械调运,保障大军后勤无忧,稳定地方,安抚民心。”
“老臣领命,必不负王爷所托。”
张墨又接连点了数名文武官员的名字,分别委以重任:情报支援、侧翼掩护、伤员救治、舆论宣传……。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显示了他卓越的统筹能力。
最后,他沉声道:“此次北伐,并非要灭绝所有北原部落。首恶必办,胁从不同。
对于愿意归顺‘梵天圣主’,遵从北疆号令之部落,可施以怀柔,进行贸易,甚至给予保护。
对于负隅顽抗,尤其是巴尔特王庭及其死党,则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我们要打的,是一场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战争,既要展现雷霆手段,也要善用怀柔之策。”
“我等明白。”众臣齐声应道。
北伐大计,至此彻底敲定。
北疆这个庞大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一队队精锐骑兵从各地军营向边境指定地点集结;无数的粮草、军械从仓库中取出,由民夫和车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工匠们日夜赶工,修理铠甲,打磨兵刃……。
整个北疆,都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
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张墨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他亲自撰写了一道奏折,以臣子的身份,向远在圣京的皇帝赵铎,禀报了即将北伐草原的决定。
奏折用词恭谨,逻辑清晰。先是详细陈述了北原内部混乱、“梵天圣主”预言流传的天时地利。
接着强调了北原边患对中原的长期威胁,以及北伐对于巩固边防、开拓疆土的必要性。
最后表示,作为镇守北疆的亲王,守土拓疆乃职责所在,不敢怠慢,故决定趁此良机,挥师北伐,为陛下扫清边患,扬大越国威于域外。
并恳请陛下予以支持。
这道奏折,通过官方驿道,快马加鞭送往圣京。
数日后,奏折送达京城,呈递至御前。
当内侍太监战战兢兢地将这份来自北疆的奏折念出时,整个宣政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朝臣都被张墨这突如其来的“请示”惊呆了。
北伐?他竟然要主动北伐草原?
赵铎的脸色,从最初的错愕,迅速转变为惊疑,继而是一片铁青,最后化为难以抑制的愤怒和羞辱。
他死死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支持?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墨这哪里是请示?这分明是通知,是炫耀,是打脸。
谁不知道现在北疆是张墨的一言堂?谁不知道他手握重兵,根本不听朝廷号令?他现在上这么一道奏折,表面上是恪守臣礼,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羞辱。
他是在告诉全天下,他张墨想打谁就打谁,根本不需要朝廷的同意,上个奏折只是走个过场,给你赵铎一点面子罢了。
更何况,北伐草原?这是大越立国以来多少代皇帝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情?
如果他张墨做成了,那他的威望将达到何等恐怖的程度?天下民心将如何归附?到时候,还有谁记得他这个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狂妄,放肆,僭越。”
赵铎猛地将龙案上的镇纸扫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裂声。
他胸膛剧烈起伏,气得浑身发抖:“他张墨想干什么?未经朝廷决议,未经朕的许可,擅启边衅,他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殿下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暴怒的皇帝。但每个人心中都在飞速盘算。
太傅元纲再次硬着头皮出列:“陛下息怒!张墨此举,确实狂妄至极。然……然其奏折中所言,北原内乱,确为实情。
若其真能北伐成功,于国而言,倒也……倒也并非全是坏事,至少可暂解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