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 > 第93章  备战

北线由周大彪统一指挥,辖五万精锐,配属大量“雷霆”火器及床弩,依托左卫城及边境一系列加固的军寨、烽燧体系,采取弹性防御策略。利用地形和工事,层层阻击,最大限度消耗北原骑兵锐气,将其拖入消耗战,绝不轻易进行野外决战。
南线由张墨亲自坐镇云州,墨江白辅佐,赵小七为前军指挥。集结主力十万,沿云州以南的落霞山脉、浊水等天险构筑防线。此处是靖国公大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凭借有利地形,稳固防守,挫敌锐气,伺机反击。
组建一支四万人的精锐骑兵军团,由张墨直接掌控,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支援南北两线。
开放所有储备粮仓,向前线大规模输送粮草。实行严格的物资配给制。
所有军工作坊三班倒,全力生产箭矢、铠甲、尤其是“雷霆”火药和各种爆炸物。建立快速运输通道,确保军械及时送达前线。
征调全境医师药师,组建战地医疗营,尽可能减少伤亡。
发布告北疆军民书。由张墨亲自署名,揭露赵铎弑父篡位、勾结外敌、欲铲除忠良的罪行,阐明北疆被迫自卫反击的正义性,号召全体军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
“睚眦”组织全力运转,在北疆三州境内进行严密排查,严厉打击任何可能存在的间谍和破坏分子。
组织青壮民夫协助运输、修筑工事;动员妇女老弱负责后勤做饭、照顾伤员等。实行保甲连坐,确保后方稳定。
对北原再次派出使者,携带重金,试图贿赂、离间赤耳干麾下的其他部落首领,哪怕能拖延其南下时间也好。
同时,散播谣言,称赵铎许诺割让北疆土地给北原,挑拨离间。
对中原,将赵铎的“削藩”意图和北原即将南下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散播给其他地区的藩镇和地方官员,制造恐慌,暗示唇亡齿寒,试图让他们消极应对赵铎的征调命令,或至少保持中立。
军令下达,整个北疆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一队队盔明甲亮的士兵开赴边境,沉重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回荡在道路上。
无数的粮车、军械车在官道上排成长龙,向前线输送着战争的血液。
边境线上,哨塔林立,烽火台时刻有人值守,斥候如同幽灵般在边境地带穿梭,监控着敌军的一举一动。
云州城,赵州城,均州城,左卫城等大城的城墙得到了进一步加固,城外挖掘了深深的壕沟,布满了拒马、铁蒺藜。城头上。
一架架改良过的、带着轮子的重型床弩和投石机被推上预设阵地,旁边堆放着大量的“雷霆”火药包和石弹。
军营之中,杀声震天,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最后的战前演练,尤其是针对“雷霆”火器协同作战的训练。
民间的气氛虽然紧张,却并未恐慌。
三年的休养生息,张墨的治理赢得了民心,加上有力的宣传和组织,百姓们深知此战关乎北疆存亡,关乎他们来之不易的生活,因此大多积极配合,甚至踊跃支援前线。
都督府内,灯火彻夜通明。
张墨与一众谋士将领日夜不停地推演沙盘,分析情报,调整部署。
墨月则负责协调后勤与医疗系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连年幼的张朔和张璇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变得乖巧了许多。
南北两方,敌人的大军也在缓慢而坚定地集结、开进。战争的阴云,沉重地压在北疆的大地上,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充满了大战前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宁静。
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乃至大越国运的惊天大战,即将爆发。北疆这块磨砺了三年的磨刀石,即将迎来最残酷的考验。
都督府后院,与前院的肃杀截然不同。墨月正轻声细语地给一双儿女讲述着故事。
张墨揉着眉心走进来时,小张朔立刻丢下玩具,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抱住他的腿:“阿爹,外面好多兵,是要打仗了吗?去打坏人吗?”
小张璇也扑过来,仰着小脸,眼里有些害怕:“阿爹不要走……”
张墨心中一软,蹲下身将两个孩子搂进怀里,语气温和:“朔儿乖,璇儿不怕。爹爹和叔叔们要去守住我们的家,不让坏人进来。你们在家要听娘亲的话,好不好?”
墨月走过来,眼中满是担忧,却强忍着没有多说,只是轻轻替他理了理并未凌乱的衣领:“一切小心。”
张墨握住她的手,用力捏了捏:“放心。家里……就交给你了。”他知道,墨月不仅要照顾儿女,还要统筹庞大的后勤医疗系统,压力并不比他小。
墨江白夫妇也闻讯赶来,老将军看着女婿,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放手去做,家里有我们。”
这一刻,铁血统帅的身份暂时褪去,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女婿。
但这份温情并未持续太久,亲卫急促的脚步声在院外响起:“王爷,各位将军已到中军帐候令。”
张墨深吸一口气,眼中的柔和瞬间被坚毅取代。他最后揉了揉儿女的头发,转身大步离去,背影决绝。
接下来的日子,云州城仿佛一张逐渐拉满的弓弦,每一天都在变得更紧。
斥候如同走马灯般往返,带来南北两线敌军日益逼近的详细消息:
“报,靖国公先锋已过常州府,距落霞山不足五日路程。”
“报,北原游骑开始试探性越过黑水河,与我前哨发生小规模接触。”
“报,敌军粮队规模庞大,延绵数十里。”
“报,赤耳干王旗已出现在北岸。”
压力如同实质的黑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城头上的士兵目光紧盯着远方地平线,握着兵器的手心沁出汗水。新兵们难免紧张,但在老兵沉稳的目光和低声的呵斥中,也渐渐稳住了心神。
张墨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处防线。
他并不总是说话,只是用目光巡视着每一段城墙,每一处营寨。
他的冷静和镇定,本身就是最好的稳定剂。看到他,士兵们便觉得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