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99年6月24日 01:17
地点:旧职工医院b3层天气:停电、暴雨残余
林渊睁眼,先闻到铁锈与来苏水混合的冷味,像把舌头贴在手术刀上。
最后一幕还停留在太平间——
喷淋爆裂、灯管短路、未来自已持枪咆哮。
可此刻他背靠的不是瓷砖墙,而是电梯轿厢的不锈钢壁,幽暗里泛着绿光。
绿光来自头顶的应急灯,电压不稳,一闪一灭,像垂危的萤火。
他低头,发现自已仍穿那件牛仔夹克,肩头的枪伤却不见了,只剩一条新鲜疤痕,边缘整齐,仿佛手术缝合后又拆线。
脚边躺着一只诺基亚5110,屏幕裂成蛛网,时间停在01:17——
比“上一章”黑暗坠落只过去两分钟,却把他从“负一层太平间”抛到“b3层电梯”。
医院建筑图在脑内自动展开:旧职工医院只有地下一层,根本没有b3。
“跳跃”把他送进了不存在的楼层。
轿厢门紧闭,按钮面板却亮着,唯独缺少“b3”标识——
1、0、-1,再往下就是一片漆黑,仿佛有人拿刀刮掉楼层名。
林渊伸手按“-1”,面板发出细长的“滴——”,拒绝响应。
再按“开门”,依旧沉默。
电梯像被拔掉大脑,只剩心脏还跳:缆绳顶部传来嘎吱嘎吱的金属拉伸声,轿厢却在轻微晃动,似悬半空。
他深吸气,用犯罪心理学那套“空间驯服”法:
先摸清边界,再给陌生环境命名,降低杏仁核的恐慌。
四壁:不锈钢,映出破碎的“自已”,像被刀片拼贴的镜子。
天花板:两块通风栅,其中一块歪斜,黑幽幽的洞口飘出冷气。
地板:一层灰,却有凌乱脚印,脚尖冲门——说明“有人从里面出去”,而非从外面进来。
结论:电梯不久前停在b3,门开过,又合上。
那么,b3真实存在,只是被地图抹除。
林渊踮脚,拆下那片歪斜的通风栅,用手机背光往里照:
缆绳与配重轨垂直延伸,在下方约两米处,出现一条横向维修通道,锈迹比主缆绳少,像经常有人攀爬。
他把栅格重新装回,借其螺丝棱边,在牛仔布上割下一缕布条,缠在右掌——防止滑手。
然后踩上扶手,钻入天花井,像鱼逆游进黑暗管道。
火光灭,黑暗降。
林渊以为自已会像前几次那样“眨眼就换频道”,可这次坠落格外漫长。
他仿佛被塞进一条没有尽头的黑色管道,耳膜外是婴儿啼哭与电钻声混合的噪波,时远时近。
忽然,眼前一亮——
不是雨夜,不是医院,而是一条陌生走廊。
雪白墙壁挂着电子日历:1999
年
6
月
22
日
08:15。
整整提前了两天!
更诡异的是,他右肩仍残留灼痛,低头看,牛仔夹克被烧出一个焦黑轮廓,边缘还冒着青烟。
“带伤跳跃”第一次出现,说明零号宇宙的火真的烧到了新线程。
走廊尽头,一扇磨砂玻璃门被推开,穿白大褂的沈岚走出来——
这里她是医生,胸牌写着“脑机接口科
实习研究员”。
她看见林渊,愣了半秒,露出职业微笑:
“α-00,你提前醒了?手术安排在十点,先回病房,我给你让术前评估。”
林渊喉咙发干。
沈岚的声线温和,却与“连环杀手宇宙”里一模一样,连右眉梢那颗痣的位置都不差。
他意识到,自已不仅带着伤疤,还带着“被提前的剧本”——
所有死亡事件,可能因此提前
48
小时发生。
沈岚伸手来扶,袖口飘出淡淡的来苏水味。
林渊侧身避开,余光扫到走廊上方监控摄像头——
镜头红光一闪,像有人在另一端眨眼。
他仿佛听见零号林渊隔着屏幕低语:
“你烧得掉纸,烧得掉时间吗?”
沈岚回头,顺着他的视线望向摄像头,忽然压低声音:
“别相信监控,那是‘观测者’的眼睛。”
她飞快塞给林渊一张折成火柴盒大小的胶片,转身离去。
林渊展开胶片,是一帧
x
光片——
颅骨正面图,额骨内侧嵌着一枚微型芯片,形状正是他曾在档案照片里见过的“时间粒子收集器”。
芯片边缘打印着序列号:α-00-author。
author。
作者。
林渊握紧胶片,指节发白。
新的倒计时,在他脑内无声启动——
距离
6
月
24
日零点,还有
40
小时。
他必须决定:
是先拆掉脑子里的芯片,
还是先把“作者”拖进故事里。
火光已熄,剧本重写。
裂缝部·幕1,正式落幕;
镜像部·幕2,提前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