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通天路远,吾往矣。 > 第一章

十年后,当我站在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下,看着络绎不绝前来问事的人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恍然想起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寒冬。
那是个呵气成冰的早晨,我蜷在土炕上,浑身滚烫。母亲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我额头,嘴里不住念叨着:这烧怎么就是不退呢……
我叫李守心,家住东北黑土地上一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那时我十七岁,正准备开春后去城里读技校。家里世代务农,父母盼着我能走出这山沟沟,不再面朝黑土背朝天。
谁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改变了一切。
高烧第三天,我开始说明话。据母亲后来描述,我一会儿说看见满屋子穿着古装的人走来走去,一会儿又说有条大蟒蛇盘在房梁上朝我吐信子。村里老医生来看过,打了退烧针也不见好,只是摇头说这病邪乎。
第四天夜里,我忽然坐起身来,目光呆滞地指着西墙说:那白胡子老爷爷说,时候到了,该接令了。
母亲吓得魂飞魄散——西墙那儿除了一张年画,什么也没有。
第五天清晨,我的高烧奇迹般退了,却整个人变得痴痴傻傻,不认得人,不说话,只是整天望着某个地方出神。父母变卖了家里那两头正准备过年宰杀的年猪,带我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各项检查做下来,只说身体无大碍,建议去省城精神科看看。
从县里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屯西头的马三姑。这马三姑在附近几个村屯颇有名气,谁家有个邪乎事都找她看。她拦下我们的马车,盯着我看了半晌,猛地一拍大腿:
别瞎折腾了!这孩子不是实病,是结了仙缘!赶紧回家准备香烛供品,今晚我过去帮他开门立堂!
父母将信将疑,但看我那痴傻模样,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那晚的情形,我至今记忆犹新。
马三姑在我家堂屋摆上香案,点燃三柱高香。香烟袅袅中,她手持文王鼓,摇动赶神鞭,唱起了我听不懂的神调。唱到激昂处,她忽然浑身颤抖,声音变得苍老雄厚:
吾乃长白山胡三太爷是也!今奉玉帝敕令,特来点化弟子李守心,领仙家兵马,行济世救人之责!
父亲吓得跪倒在地,母亲搂着我瑟瑟发抖。
马三姑——或者说胡三太爷——指着我道:此子乃天上文书童子转世,自幼仙缘深厚,今时已到,特来开启慧眼,通达三界。尔等凡人莫要惊慌,此乃大机缘!
说罢,她取出一枚银针,在我眉心轻轻一刺。说来也怪,这一刺之下,我顿觉灵台清明,多日来的浑浑噩噩一扫而空。抬眼望去,竟见马三姑身后隐约立着几位衣着古朴、仙气缭绕的身影。
其中一位白须老翁朝我微笑颔首,一位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目光如电,还有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慈爱地看着我。更让我吃惊的是,房梁上果真盘着一条金鳞闪烁的大蟒,却丝毫不令人害怕,反觉亲切。
弟子李守心,今日起,你便领了仙堂,需恪守本分,积德行善,他日功德圆满,自成正果。那个被称为胡三太爷的声音说道,你堂上共有仙家三十六位,胡黄白柳灰各家皆有,由胡天霸元帅掌堂,黄小乐为报马,白灵芝为药堂主管...
我怔在原地,一时难以消化这超乎想象的讯息。马三姑恢复正常后,对我父母说:这孩子是带仙缘的,躲不掉也推不开。若是接了,日后能救苦救难;若是不接,怕是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看着父母忧心忡忡的脸,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点了点头:我接。
立堂仪式后的头几个月,我活在惶恐不安中。
白天我尚能如常人般劳作生活,一到夜晚闭眼,各种奇异景象便纷至沓来。有时梦见自己穿梭于古战场,有时又仿佛置身于深山古洞中修炼。更常有的是,我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仙家们的交谈。
胡天霸元帅性格刚直,常督促我勤修善行;黄小乐活泼好动,总爱讲些山野趣事;白灵芝娘娘温柔慈爱,常教我识草药、辨病灶;柳金龙将军威严少语,却总在危难时护我周全;灰明达老先生博古通今,常为我解惑释疑。
起初,我不敢与人言说这些体验,怕被当作疯子。就连父母问起,也支吾以对。村里人见了我,眼神都带着几分异样,孩子们甚至躲着我走。
转机发生在那年春天。
邻村张老汉的孙子得了怪病,浑身长满红疹,昼夜哭闹不止。去医院看了几次,药吃了不少,却不见好转。有人玩笑说:要不找守心那孩子看看他不是接了马三姑的班吗
张老汉本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找我。我惶恐不已,连连摆手:我不行,我真不会...
就在这时,我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响起白灵芝娘娘的声音:患儿乃胎毒未清,又感外邪,取绿豆三钱、金银花二钱、生甘草一钱,煎水沐浴,三日即愈。
我迟疑着将方子告诉张老汉。他犹豫片刻,还是照办了。
谁知三日后,张老汉提着两盒点心欢天喜地而来,说他孙子身上的红疹已消退大半,夜能安眠。我愣在原地,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惶恐仍在,却掺杂了一丝欣喜和责任。
渐渐地,来找我看事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是久病不愈,有的是家宅不宁,还有的是想问事占卜。每次我都忐忑不安,但仙家总会适时给予指点。
我发现自己能通过香火与仙家沟通。点燃香烛后,看香烟缭绕的形状和方向,便能知晓仙家意愿。若是治病救人,白灵芝娘娘常借我之手诊脉探病;若是化解冤孽,胡天霸元帅多会出面调停;若是寻人找物,黄小乐最擅追踪探查。
data-fanqie-type=pay_tag>
夏去秋来,我的名声渐渐传开。人们不再用异样眼光看我,而是恭敬地称我一声李师傅。父母也从最初的担忧转为支持,母亲甚至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作为堂口,供前来问事的人歇脚。
真正让我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的,是那年冬天王家庄的撞客事件。
王家庄有个媳妇突然疯癫,力大无穷,五六个人都按不住,口中还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古怪语言。家人请我前去查看。
一进那户人家,我就感到一股阴冷之气。黄小乐在我耳边急道:守心小心,这是个百年老鬼,怨气深重!
我定定神,点燃香烛,请仙家坐镇。忽然间,我仿佛被推了一把,不由自主地开口,声音却变成胡天霸元帅浑厚的嗓音:
下方冤魂,为何不去地府转生,反来阳间作祟
那媳妇猛地抬头,双眼血红,发出桀桀怪笑:我死得好惨!河水冰冷刺骨,无人救我,无人寻我!我要拉人作伴!
通过胡元帅与那冤魂对话,我方知这是数十年前淹死在河中的无名客,因尸骨未收,魂魄无依,怨气日渐深重,今日终于找到机会附体作祟。
念你可怜,本帅超度你往生,不可再害人。胡元帅道。
那冤魂却不肯,疯狂挣扎起来。这时柳金龙将军突然上身,我顿觉一股磅礴力量涌出,手中不知何时已捏起法诀,喝道:冥顽不灵,休怪本将军无情!
眼看就要动手,白灵芝娘娘忽然提醒:守心,问问它尸骨在何处,助它入土为安,化解怨气。
我忙定神,唤回自己的声音,对那家人的老者说:快准备香烛纸钱,我知道它尸骨在何处了。
根据冤魂提供的线索,我们果然在河滩乱石下找到一具白骨。妥善安葬后,那媳妇渐渐平静下来,沉沉睡去。翌日醒来,已恢复正常,对前事一无所知。
这件事后,我真正明白了马三姑的话——这不是选择,而是使命。仙缘不是超能力,而是责任;不是特权,而是服务。
随着年月推移,我与堂上仙家的配合越发默契。我不再惶恐于他们的存在,而是将他们视为师长挚友。他们教我医理药理,传我处世之道,助我化解一桩桩疑难事。
最让我自豪的不是日益增长的名声,而是那些得到帮助的人的笑脸。被怪病折磨多年的孩子康复后蹦蹦跳跳的身影;夫妻重修旧好后的温馨画面;失物复得时的欣喜若狂...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如今十年过去,靠山屯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因为我的缘故,这里成了附近有名的灵地,甚至有人不远千里而来。
我在老槐树下设了茶棚,免费为排队等候的人提供茶水解渴。父母帮我打理杂务,几个曾经得到帮助的村民自愿来维持秩序。堂口也从家里搬到了新建的济世堂,堂上悬挂着仙恩浩荡医者仁心等牌匾——都是受过帮助的人送的。
李师傅,您看看我这病...一位老奶奶颤巍巍地坐下。
我微笑着点燃香烛,香烟袅袅升起,在空中打了个旋儿。白灵芝娘娘的声音轻轻响起:风寒入骨,取桂枝汤加附子...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斑驳陆离。我忽然想起立堂那日,胡三太爷说的话:通天路远,修行路长,守心啊,好生走着。
是啊,这条路还长着呢。我看着眼前排队的人群,心中平和而坚定。
香火缭绕中,我轻声对那位老奶奶说:别担心,我帮您看看。
十年光阴如流水,潺潺而过。老槐树愈加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仿佛也汲取了这方土地的灵性与祥和,见证着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此得到化解与安宁。
我坐在济世堂内,望着堂外井然有序的队伍,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惶恐抗拒,到如今的坦然接纳,这条路走得不易,却无比值得。
下一位。我轻声唤道。
一位中年汉子搀扶着老母亲走进来,老太太面色蜡黄,不住咳嗽。点燃香烛后,白灵芝娘娘的声音如期而至:肺痨已久,气血两亏。取川贝母三钱,雪梨一枚,冰糖适量,炖煮服食。另有一事,她家长子坟前积水,需疏通修缮,否则药石罔效。
那汉子闻言大惊:您怎么知道我大哥的事他三年前去世,坟前确实因前几日大雨积了水...
我温言道:尽快处理便是。药方记住,连服七日再来复诊。
母子二人千恩万谢地离去。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我已习以为常,却从未感到厌倦。每一个得到帮助的人,眼中的希望与感激,都是我前行路上的明灯。
午后,人群渐稀。我正欲休息片刻,忽见一辆轿车驶入村中,在济世堂前停下。车上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神色焦急。
请问是李师傅吗他快步上前,我从省城来,有事相求。
请他入内坐下后,他自我介绍叫赵明远,是省城一家企业的老板。原来他女儿月前突然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西医检查无果,无奈之下经人介绍来找我。
小女才十八岁,原本好好的,突然就...赵明远声音哽咽,听说您能通灵见异,求您救救她。
我点燃香烛,香烟却奇怪地四散不飘,这是从未有过的情形。黄小乐的声音急促响起:守心小心,这事不简单,有外力阻隔!
胡天霸元帅沉声道:待本帅查看。片刻后,他凝重地说:此女非寻常病症,乃是被修邪法之人所害,取了生辰八字做法,欲夺其魂魄炼化。
我将实情告知赵明远,他脸色煞白:难怪...前段时间有个商业对手曾威胁过我,说让我家宅不宁...求李师傅救命!
柳金龙将军开口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今夜子时,设坛斗法。
深夜,济世堂内烛火通明。堂前设下法坛,我依照仙家指示,布置好符咒法器。子时将至,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来了!胡天霸元帅喝道,守心凝神,借我等法力!
刹那间,我感到一股强大力量涌入体内,眼中所见不再是寻常景象,而是灵光闪耀的法力交锋。对方显然也是修行之人,法力阴毒狠辣。
仙家们各显神通:胡天霸元帅坐镇中军,调度指挥;柳金龙将军化出龙形,护持法坛;白灵芝娘娘洒下甘露,净化邪气;黄小乐穿梭探查,寻找破绽;灰明达老先生推演阵法,找出弱点。
斗法持续整整一个时辰,最终在仙家合力下,破了对方法术。我按照指示,将一道符咒焚化入水,让赵明远带回去给女儿服用。
三日后,赵明远带着已经康复的女儿再次前来,感激涕零:小女已经清醒,那个害人者也遭了反噬,中风住院了。多谢李师傅和众仙家救命之恩!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通天之路并非坦途,既有明处的求助者,也有暗处的挑战与危险。但只要有仙家指引,持心正道,便无惧任何风雨。
岁月流转,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仙家们不仅教我法术医理,更传授为人处世之道。胡天霸元帅常告诫:神通不敌业力,法术不及慈悲。白灵芝娘娘教导:医者父母心,无论贫富贵贱,皆需一视同仁。柳金龙将军强调:正道直行,邪魔自避。这些教诲我都谨记于心,实践于行。
十年间,我见证了太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有富商为富不仁,遭了报应前来求解;有贫苦人家一片诚心,得仙家特别眷顾;有执迷不悟者,再三点拨方始醒悟;也有豁然开朗者,一点即通。
最让我欣慰的是,曾经因我异常而疏远的乡邻,如今都成了仙家功德的见证者。小时候躲着我的孩子们,如今也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求助。靠山屯因济世堂而闻名,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手工坊,生活日渐富裕,大家都说这是仙家带来的福报。
立堂第十年整,马三姑仙逝。临终前,她拉着我的手说:守心啊,这条路我走了六十年,如今交给你了。记住,仙家功德无量,但修行在个人。莫负仙恩,莫负人心。
我含泪应下,深知肩头责任重大。
马三姑走后,我仿佛一夜之间真正长大。不再是那个依赖仙家指引的少年弟子,而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顶香人。仙家们依然随时相助,但更多时候,他们让我自己判断决策,只在偏离正道时方才点拨。
又一个寒冬来临,老槐树下却依然人来人往。我在堂内添了炉火,让等候的人不致受冻。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不禁想起立堂之初的那个冬天,那时的惶恐不安与如今的心境平和,恍如隔世。
李师傅。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我的思绪。
回头一看,是张老汉——十年前第一个来找我看事的人。如今他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
张大爷,您怎么来了身子不舒服我忙起身相迎。
没有没有,好着呢!他笑着摆手,明天是我重孙子满月,想请你去喝杯酒。要不是当年你救了那小崽子,哪来现在的四世同堂啊!
我欣然应允。这样的邀请越来越多,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乡亲们都愿意请我去坐坐,仿佛我的到场能带来仙家的祝福。我从不推辞,因为这正是仙家与人间的纽带,是修行的一部分。
夜深人静时,我常独自坐在堂前,与仙家们交谈。他们不仅是我的导师护法,更是知心朋友。胡天霸元帅威严中带着慈爱,如严父般鞭策我进步;白灵芝娘娘温柔细心,如慈母般关怀备至;柳金龙将军沉默可靠,如兄长般守护左右;黄小乐活泼调皮,如弟弟般带来欢乐;灰明达老先生博学多才,如师长般传道授业。
守心,你可曾后悔走上这条路一日夜谈,胡天霸元帅忽然问道。
我沉吟片刻,诚实回答:起初确实惶恐后悔,但现在只有感恩。若非仙缘,我或许还在城里打工,终日为生计奔波,哪能像现在这样,帮助这么多人,体会这么多人生的意义。
白灵芝娘娘欣慰道:善哉!这就是修行的真谛。
柳金龙将军难得开口:十年磨一剑,你的心性已然成熟。
黄小乐嘻嘻笑道:守心现在可是有名的大师傅啦!
灰明达老先生总结道:通天路远,修行路长,然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是的,十年修行,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神通不及慈悲,法术不及德行;仙家功德无量,但需借人身方能施行;帮助他人就是修炼自己;平凡中见真章,细微处显功夫。
如今的我,不再是最初那个惶恐不安的少年,也不再是依赖仙家指引的弟子,而成为了连通信仰与现实的桥梁。仙家们通过我帮助世人,世人通过我感受仙恩。这就是顶香人的使命与价值。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如期而至。老槐树发出新芽,焕发生机。济世堂前依然人来人往,不同的是,队伍中偶尔会出现一些面带困惑的年轻人——他们或是自身带有仙缘,或是家人有此情况,前来求助咨询。
对此我总是特别耐心,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从不夸大修行的神奇,也不隐瞒其中的艰辛,如实相告,让他们自己选择。正如马三姑当年对我那样,给予指引,却不强求。
有的选择了接纳仙缘,开始了修行之路;有的选择平凡生活,仙家也予以尊重。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告诉他们:仙家慈悲,不会强人所难;修行在心,不在形式;做人正道,即是修行。
十年一晃而过,我从少年步入青年,仙家们却容颜依旧,道法自然。有时我想,或许几十年后,我也会像马三姑那样,将这份使命传承下去,寻找下一个有缘人。
但那是后话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每一个前来求助的人的引路人,化解每一桩冤孽疾苦,不负仙恩,不负人心。
夕阳西下,送走最后一位问事者,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仙家们的低语。
点燃三柱清香,烟雾袅袅上升,在空中结成祥云形状。我知道,这是仙家们的回应,是对我十年修行的肯定。
胡三太爷,您当年说的‘通天路远,修行路长’,我如今略有体会了。我轻声自语,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持心正道,不负所托。
远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靠山屯在暮色中宁静而祥和,一如这十年来每一个黄昏。
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济世堂前又会有排队等候的人们,又会有需要化解的疾苦冤孽,又会有新的故事与缘分。
而我和我的仙家们,将继续在这条通天路上前行,带着初心与使命,直到功德圆满的那一天。
香烛明灭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立堂那日的景象:马三姑摇动文王鼓,仙家们依次显现,胡三太爷威严的声音在堂中回荡...
弟子李守心,领命修行!
十年一瞬,初心未改。
通天路远,吾往矣。
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