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不难,主考者用一指放你双眼前一尺,右眼瞳孔对左角,左眼瞳孔对右角,如是几次便为合格。”
“愿小友努力练习,再接再厉,第四期再来报考。”
陈天民看过了这封电报,就好像回魂了似得。
每天发了疯一样拉着家里人练“对眼睛”。
尤其是大妹陈淑贞,更是苦不堪言,每天放学回来就被陈天民拉着练“对眼睛”。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天民的“对眼睛”本事是越来越好了,不到两个月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着陈家人的面,陈淑贞手指一指,陈天民双眼立刻就对上了。
陈淑贞用手顺着他的头,由左往右,再从右往左,陈天民不但头跟着转动,而且两眼一直对焦,纹丝不动。
陈子祥先鼓起了掌,然后陈天和、大姐陈淑文,大妹陈淑贞,小妹陈淑芳都鼓起掌来。
五岁的弟弟陈天培一边笑,一边用力鼓掌:“二哥好棒!二哥你的眼睛跟锥子一样,好厉害!”
1933年7月,中央航空学校面向社会招收第四期飞行班学员。
陈天民毫无悬念地通过了镇江初试与南京复试。
就在陈家人都以为这次再没什么意外,陈天民终于要到飞行员的时候
洋教官朱爱德在新生档案里发现了年龄有猫腻的“陈天民”。
1916年生的陈天民,1933年的时候恰好17岁,还不到符合招飞年龄的18岁。
虽然黄毓沛主动找到朱爱德说情,但这个固执的美国人就跟他的同胞——传奇飞行员罗伯特·肖特一样认死理。
“不行,就是不行!”
“别说差一年,差一天都不行!”
朱爱德手里拿着档案,用力拍在桌上:“黄,你也算是半个美国人。”
“你应该知道,科学的力量,让飞机可以翱翔天空。”
“科学的尊严就在于严谨,不是说人情,打招呼的地方!”
“差一年可以,那差两年可不可以?”
朱爱德一本正经地看向黄毓沛:“那我们能不能直接征召十四岁,甚至十二岁的孩子上战场?”
“把本来需要我们保护的孩子推到炮火里,那我们跟魔鬼有什么差别?”
黄毓沛确实无言以对,只能给陈天民又发了一封电报。
“天民小友,万事俱备,唯年龄还差半年。恳请半年后报考中央航校第五期。愚兄毓沛。”
陈天民收到电报的时候,差点被气笑了。
他看向旁边的大妹陈淑贞:“淑贞,你嘴巴是不是开过光啊?”
陈淑贞眨巴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一脸无辜:“哥,你瞎说八道什么呢?”
陈天民把电报纸递了过去:“我上次被刷了,你说什么来着?”
“可别在杭州终试的时候被刷了”
“这把我真要去跳西湖了!”
陈淑贞看完电报纸,“扑哧”笑出声来。
“哥,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乱说话了!”
1934年的春天。
18岁的陈天民终于如愿以偿通过了中央航校的层层选拔,成为了第五期飞行乙班的一名正式学员。
一个属于注定天空的传奇,终于要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