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蔡廷锴与蒋光鼐面前的信件,令这两位第19军的将军为之动容。
贤初、憬然二兄钧鉴:
沪上烽火连天,倭寇猖獗,十九路军将士浴血旬月,毓沛每闻战报,未尝不扼腕泣血。
蒋委员长令黄某率中华空军驰援十九路军将士,本应扬威武于倭邦,激士气予将士。
奈何开战数日,黄某与空军将士未立尺寸之功,实在惭愧。
今敌以加贺、凤翔二舰横踞吴淞,舰载机群肆虐淞沪,若不断其爪牙,则我陆路防线终难久持。
毓沛不才,愿率我中华空军仅有之健儿十六人,于明晨突袭日舰。此方为黄某近日苦思冥想,永绝日寇飞机祸害之良策。
此战有死无生,然敌舰不毁,则我同胞日遭欺辱,我袍泽日遭屠戮。昔岳飞云:“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毓沛虽生于美利坚藩邦,但也明此春秋大义。中华空军之牺牲,当自弟始。
请两位兄台务必于明日上午十时整全线炮击日寇陆上阵地,牵制其防空火力。
待我空军得手,宜当速进,恢复近日所失阵地。
临书仓促,血泪交迸。
倘吾殉国,吾弟黄毓全与家中幼子俱请二兄照拂,唯愿他日坟前告我:“倭舰已沉,日寇已败!“
纵九泉之下,吾亦瞑目矣。
弟毓沛绝笔
从128淞沪会战开始之前,蔡廷锴与蒋光鼐两位将军就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两人都是粤军名将,但对于同乡黄毓沛决绝赴死的精神,依旧动容。
蒋光鼐双手捧着发黄的信纸,沉吟道:“原来,这就是毓沛兄所说的解除淞沪日机威胁的方法。”
“但日寇航空母舰必然严加防备,此举与送死又有何异?”
蔡廷锴在一旁,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黄毓沛这个人也真是的,都不与我们商量一番,就做这么大的决定!”
“这还把我们两个人当朋友吗?”
蒋光鼐捧着书信,声音平静道:“廷锴,他这么做是对的。”
他呻吟道:“《三略》有言,‘事成之以密,败以语泄’。”
“如今这淞沪前线,人多眼杂,日寇蓄养、收买的汉奸众多。”
蒋光鼐分析道:“他连去虹桥机场的行踪都觉得会暴露给日寇,以至遭到袭击。”
“如何能想不到作战计划会泄密?”
“万一走漏了风声,那毓沛兄就真的是自投罗网了。”
蒋光鼐继续说道:“所以他干脆事前不与我们两人商量。”
“你我两人都不知道,自然日寇更无从知晓。”
他不仅感慨说道:“非有大智大勇者,不可做此计策。”
蔡廷锴叹了一口气说:“这黄毓沛就不怕我们看不到这封信?或者看到信了,也不跟他配合?”
蒋光鼐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了笑说道:“大概,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吧!”
“谁不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呢?”
“以己度人,换成黄毓沛在我们的位置,他也一定会配合的。”
话分两头。
也许因为是选择深夜赶路的原因,从范庄出来的汽车一路上除了颠簸以外,竟并没有什么异常。
最开始,开车的人也很紧张,坐着的陈天民更紧张。
陈天民一双眼睛警惕地看向四周,眼珠子乌溜溜地转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