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像滚烫的金箔,毫不留情地洒在家属院的每一寸土地上。蝉鸣声裹着热浪,从老槐树的枝桠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搅得人心烦意乱。对于我们这群小孩子来说,午睡前的时光简直比被太阳炙烤的柏油路还要难熬,可大人们却总爱在这样闷热的夏天,打着“养精蓄锐”的旗号,非要钻进凉飕飕的屋里睡上一觉。
我、燕子、小洛和静静早就约好了,等大人们一午睡,就偷偷溜到家属院西北角的空地上捉蚂蚱。那片空地是我们的“秘密基地”,长记了半人高的野草,藏着数不清的蚂蚱,每次去都能玩得不亦乐乎。眼看着挂在墙上的老式挂钟,分针一点点朝着约定的时刻靠近,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静静怎么还没来?
“不会是被她妈抓去睡午觉了吧?”燕子皱着眉头,咬着嘴唇说。小洛急得直跺脚,“那可怎么办?没有静静,咱们捉蚂蚱都少了好多乐趣!”我一拍脑袋,“走!去静静家看看!”
三个人蹑手蹑脚地跑到静静家后院,后院的墙不高,爬记了翠绿的爬山虎,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我们像三只小老鼠似的,悄悄踮起脚尖,扒着窗户玻璃往里瞧。屋里拉着淡蓝色的窗帘,透过缝隙,隐隐约约能看见静静躺在床上,被子胡乱地盖在身上,撅着嘴,一脸委屈。宋阿姨坐在床边的藤椅上,手里摇着一把蒲扇,眼睛瞪得圆圆的:“赶紧睡!再翻来覆去的,看我不收拾你!”“我不想睡,我根本睡不着,我想出去玩。”静静说道。“午休一段对身l好,下午才有精神,你正是长身l的时侯,午休还有助于长个子。”宋阿姨还是要求静静睡午觉,盯得死死地。
“这可怎么办呀?”小洛急得直搓手。我灵机一动,突然想起30年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我们故意在窗户下大声读书,成功把静静“解救”了出来。“有办法了!”我压低声音,兴奋地说,“咱们用这个办法办法,我们在这儿大声读书,静静听见了,肯定待不住!而且吵的宋阿姨也睡不着,宋阿姨睡午觉习惯了,见我们这么闹腾,肯定放静静出来。”
于是,我和小洛清了清嗓子,扯着嗓子读起课文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声音忽高忽低,还故意拖长了调子。燕子则在一旁紧张地张望,生怕被宋阿姨发现。其实怎能不发现呢,从屋内看屋外最是清楚,不过小孩子总是喜欢这样。屋里先是没了动静,过了一会儿,传来静静撒娇的声音:“妈妈,我睡不着!外面他们读书,我也想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嘛!”宋阿姨叹了口气,“就你们几个小皮猴,还能好好学习?”但终究拗不过静静,只好挥了挥手。
不一会儿,静静像只欢快的小兔子似的从屋里蹦了出来,头发乱糟糟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快走快走!再晚蚂蚱都被太阳晒晕啦!”她催促道。四个人一路小跑,穿过家属院的林荫小道,蝉鸣声似乎都变得悦耳起来。
终于跑到了那片空地。眼前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嫩绿的、深绿的草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草丛里不时传来“簌簌”的声响,那是蚂蚱在穿梭跳跃。我们立刻分散开来,猫着腰,眼睛瞪得大大的,全神贯注地搜寻着猎物。
小洛的眼睛最尖,突然,他压低声音喊道:“在这儿!”只见一只通l碧绿的大蚂蚱,正趴在草叶上,两条后腿微微弯曲,蓄势待发。小洛伸出手,像闪电一样快速一扑,那蚂蚱反应极快,“嗖”地一下蹦得老高,转眼就没了踪影。小洛扑了个空,一屁股坐在地上,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燕子却十分沉稳,她盯上了一只停在狗尾巴草上的蚂蚱。她屏住呼吸,慢慢伸出手,一点点靠近,就在即将碰到的瞬间,猛地一捏,成功了!蚂蚱在她手心里拼命挣扎,后腿不停地蹬着,二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我也不甘示弱,眼睛死死盯着草丛。突然,一只灰褐色的蚂蚱从脚边跳过,我一个箭步冲过去,双手呈弧形一扣,本以为十拿九稳,结果摊开手一看,里面只有几根草叶,蚂蚱早就逃之夭夭了。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后背的衣服也被浸湿了,可我顾不上这些,又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静静最是机灵,她发现蚂蚱喜欢往阳光充足的地方跳,就专挑向阳的草丛。只见她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灵活地在草丛间穿梭,不一会儿,手里就抓了好几只蚂蚱。
我们把捉到的蚂蚱小心翼翼地放进提前准备好的塑料瓶里。小洛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刀,在瓶盖上戳了好几个小孔,“这样蚂蚱就能透气啦,不会被闷死。”他认真地说。我又用小刀在瓶身割出一个小窗户,贴上胶布,这样既能随时查看蚂蚱的情况,又方便给它们喂食。
忙活完这一切,我们坐在树荫下,看着瓶子里活蹦乱跳的蚂蚱,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偶尔有几只蚂蚱顺着瓶壁往上爬,又“啪嗒”一声掉下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天边泛起了橘红色的晚霞。我们这才想起,该回家了。把瓶子小心翼翼地捧在怀里,仿佛捧着稀世珍宝。回家的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明天还要来捉更多的蚂蚱,还要给它们让一个更漂亮的“家”。
那些被我们精心照料的蚂蚱,真的陪伴我们度过了整个夏天,甚至到了冬天,还有几只顽强地活着。每次想起那个炎热的午后,想起我们在空地上捉蚂蚱的欢乐时光,嘴角都会不自觉地扬起微笑。那不仅是一段与蚂蚱有关的回忆,更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印记,永远珍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