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过一波小幅放量拉升后,再次陷入了熟悉的纠结震荡格局。
林夜知道,在自身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时候,频繁操作不如耐心等待确定性高的机会。
全职炒股,不代表每天都要交易。
他给自己和胖子制定了新的作息规律:
上午9:00-11:30,雷打不动盯盘,复盘前一晚的消息和隔夜外围市场。
下午1:00-3:00,看盘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习和研究。
林夜开始系统性地啃读行业研报、公司财报,学习新的技术分析工具,尝试着自己搭建简单的估值模型。
晚上7:00-9:00,复盘全天交易,总结得失,规划第二天可能的策略。
大部分时间,作战室里都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
胖子起初很不适应,总是抓耳挠腮想找话说,但被林夜逼着一起学习后,居然也慢慢沉下心来。
尽管他俩都是正经金融系科班出身,但胖子看的依旧是《从零开始学k线》这类入门书籍
林夜则开始更深入地研究【未来商业模拟器】的lv3功能。
【策略推演】是核心,但他发现不能过度依赖,点数消耗太快,而且推演结果只是概率,并非必然。
林夜更看重的是【风险地图】升级后带来的更广阔视野和更精细提示。
他开始尝试着将地图上不同板块、不同股票的异动信息联系起来,像拼图一样,试图拼出资金整体的流向和意图。
林夜发现最近【风险地图】上,除了券商,军工和农业板块的光点也时不时会亮一下,虽然强度不高,但很有规律。
“胖子,查一下,最近有没有什么关于军工重组或者农业政策的吹风?”林夜分配任务。
“得令!”胖子现在干这种活特别起劲,仿佛自己是首席情报官。
这种深耕和蛰伏,虽然短期内没有带来直接收益,却让林夜对市场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追逐热点的交易者,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
赵胖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虽然依旧咋咋呼呼,但至少不会动不动就喊“满仓梭哈”了,甚至偶尔还能提出一两个有点价值的问题。
“夜哥,咱们这算不算价值投资了?”
某天复盘时,胖子突然问。
林夜想了想,笑了笑:“算‘信息差价值投资’吧。”
“咱们的价值,在于能比大多数人早那么一点点看到价值。”
资金在缓慢增长,技能在默默提升,盟友在逐步成熟。
林夜知道,他们就像春笋一样,在泥土下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一场春雨,然后破土而出,节节高升。
作战室里的日子,在枯燥与专注中飞逝。
林夜和赵胖子逐渐适应了全职炒股的节奏,仿佛真的成了两名“职业操盘手”——如果忽略胖子桌上那尊日渐油腻的招财猫的话。
林夜感受到的“春雨欲来”并非空穴来风。
【风险地图】上,军工、农业、甚至一些高端制造板块的光点,闪烁得越来越频繁,虽然亮度依旧不高,但那种蠢蠢欲动的态势,像极了暴雨前闷雷在云层里的滚动。
这些在大盘的热点上也有相应的反馈,这几天,板块资金流入明显放大,但资金较为分散,也没有明显合力,显然是热钱正在进场。
“夜哥,这军工天天涨,是不是要打仗了?”
赵胖子一边啃着煎饼果子一边看盘分析,语气里居然带着点小兴奋。
“打你个头。”
林夜头也不抬,“板块热点反应的是资金流向,不是导弹流向。”
“大概率是有什么重组预期或者订单刺激。”
“哦”
胖子似懂非懂,把最后一口煎饼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那农业呢?总不能是大家突然都想回家种地了吧?”
“猪肉价格周期、粮食安全、政策扶持”
“可能性多了去了。”
林夜敲着键盘,调出一堆数据和图表。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