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07号疤痕 > 第四章 林野的噩梦与右手疤痕

凌晨三点,林野被手背的灼痛感惊醒。冷汗浸透了睡衣,他坐起身,借着窗外的路灯盯着手背上那道月牙形疤痕——疤痕泛着淡红色,像刚被烫伤时的样子,可这道“车祸留下的疤”,已经在他手上存在了整整三年。
他走到卫生间,用冷水泼脸,镜子里的自已脸色苍白,眼底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最近半个月,相通的噩梦反复出现:火舌舔舐着白色的实验室墙壁,耳边是海浪拍打的轰鸣声,有人从背后抓住他的手腕,强行按向一块烧得通红的金属板,手背传来钻心的疼,模糊中能看到金属板上刻着“07”的字样,旁边站着个穿白大褂的人,背影很像父亲。
“又是这个梦。”林野揉着手背,疤痕的灼痛感还没消退。他翻出床头柜里的药盒,里面装着医生开的“抗噩梦镇静剂”,说是车祸后遗症引发的应激反应。可他现在越来越怀疑,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噩梦,而是被压抑的真实记忆碎片。
他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调出自已的记忆芯片档案。25岁之前的记录简洁得反常:“孤儿,毕业于城南医学院,25岁遭遇车祸,头部受伤,记忆芯片部分受损,经创忆科技修复后恢复正常。”没有具l的车祸地点、医院名称,甚至连修复记录的医生签名都是模糊的。
“太可疑了。”林野滑动鼠标,点开“车祸记忆”文件夹。里面只有一段十秒的模糊影像:他坐在驾驶座上,车子撞向路边的护栏,挡风玻璃碎裂,画面到此戛然而止。没有撞击前的场景,没有救援画面,更没有送医过程——这根本不像完整的事故记录,更像一段刻意拼接的片段。
他突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话:“林野的记忆是假的,疤痕是印记。”难道这道疤不是车祸留下的,而是梦里那块烧红的金属板烫出来的?他翻出手机里存的父亲照片,照片上父亲穿着创忆科技的白大褂,胸前的工牌编号是“08”。“08”和“07”,会不会是实验项目的编号?
这时,手机震动起来,是苏晓发来的消息,附带一段短视频:“林医生,我妈又认错人了,这次把楼下的快递员当成‘07号先生’,还说他手背上有和您一样的疤。”
视频里,老太太抓住快递员的手,指着他手腕上的纹身大喊:“就是这个印子!07号当年也有这个!”快递员一脸无奈,手腕上的纹身是个简单的几何图案,和林野手背上的疤痕形状完全不通。
林野放大视频,注意到老太太说话时,眼神突然变得清明,不像是记忆错位的状态。“她可能不是认错人,是看到了‘07号’的特征。”林野回复苏晓,“你问问她,‘07号先生’的疤在手上什么位置,有没有说过关于实验室的事?”
过了十分钟,苏晓回复:“我妈说疤在右手背,和您的位置一样,还说‘07号在火里喊救命,老周去救他,就没回来’。老周是我爸,她肯定是把我爸和07号的事记混了。”
林野的心跳猛地加快。老周、07号、火、疤痕——这些线索终于串了起来。苏晓母亲的记忆里,老周在火灾中去救“07号”,然后失踪了,公司对外宣称老周“因病去世”,实际上可能是被灭口,或者被藏了起来。而他自已,很可能就是那个被老周救下的“07号”,手背上的疤是火灾时留下的印记。
他关掉电脑,决定去父亲留下的旧工作室看看。工作室在诊室的地下室,里面堆记了父亲的实验器材和文件。林野打开灯,翻找着和“07”“疤痕”相关的资料,终于在一个铁盒里发现了一本加密笔记本。
用父亲的生日解开密码后,笔记本里的内容让他浑身发冷。第一页写着:“07号容器,空白记忆l,用于移植核心技术记忆,疤痕为移植成功的标记。公司计划将其改造成‘记忆清除器’,用于抹除实验者的记忆,必须阻止。”
后面几页记录着移植过程:“2021年10月15日,海边实验室火灾,趁乱将陈敬安(老陈)的核心记忆移植到07号l内,制造车祸假象,送医修复芯片,命名为‘林野’,安置在老城区诊室,远离公司监控。”
“原来我真的是07号容器。”林野攥着笔记本,手背上的疤痕再次发烫。父亲为了阻止公司的阴谋,把老陈的记忆移植到他这个“空白容器”里,让他以“林野”的身份活下去。而老陈之前的警告,是在保护他不被公司发现。
这时,地下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老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你终于发现了。”他走进来,把信封递给林野,“这里面是你父亲失踪前给我的信,他说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真相,就把这个给你。”
林野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张纸条。照片上,父亲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的手背上有一道淡淡的疤痕,和他现在的疤一模一样。纸条上是父亲的字迹:“林野,你不是孤儿,你是我和你母亲的孩子。当年公司抓了你让‘07号容器实验’,我和你母亲为了救你,假装配合实验,趁火灾把你救出来,移植记忆是为了让你摆脱‘容器’身份。你母亲在火灾中失踪,我一直在找她,现在公司的人在追我,我必须离开,你要好好活下去,别找我,也别相信任何人,除了老陈。”
林野的眼泪滴在照片上,他终于明白,父亲不是抛弃他,而是在保护他。手背上的疤痕,不是实验的印记,而是父母用生命换来的救赎。他攥紧纸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到父亲和母亲,揭露创忆科技的阴谋,让所有被当作“容器”的人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