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廊灯下的光线在案卷上流动,姜涣之的手指微微一紧。他沉默地合上卷宗,站在厅门口,目光如霜,映着灯下莫萦的侧影。屋外风声渐起,古老的槐树将细碎枝叶贴在黄昏的玻璃上。张霄风倚着门框,帽檐低垂,神情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林家长史藏得很深。”莫萦将文件交还,声音低却着力地压平了尾音。“但那份旧案里提及的档案号,我觉得有些异样。”
姜涣之沉吟片刻,把探员身份牌藏进大衣内侧。他眼角微动:“市北档案馆,今日早晨新增一份禁藏目录。张公子,你有门路?”
张霄风嘴角勾了勾:“人情债越积越多,只怕这回要闹到家里。”他放下帽子,正了正衣襟。“你们先走,我会让家中人先行探查,但你们切记,不要惹出风声。”
莫萦颔首,视线与姜涣之交错。气氛在大厅门槛处短暂凝固,三人步出张府,迎着夜色分道而行。
燕京市北,档案馆外砖墙高耸,门廊下灯影如鬼。姜涣之与莫萦结伴而来,脚步压在湿润的石板上,默契无声。莫萦换了素色绸衣,以大学女讲师身份登记。姜涣之则隐于她身侧,凭借刑侦探长的身份,借口为学界丑闻案调查。
前台馆员是个眼神锐利的中年男人,眉眼间藏着不安。他翻阅莫萦递上的信函,迟疑片刻,眸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显然不愿轻易放行。
“查学界失踪案?”他低声问,将信封捏得发皱。
“林家学生名册与本年度新闻案卷。”莫萦语气温和却不容置喙,“还有近五年内富商相关姑娘的案卷、来往访客通讯录。”
姜涣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馆员的反应。他斜插话:“此案牵涉多方名流,舆论未可轻发。我们要的是事实,不是流言。”
馆员嘴角一抽,最终还是领着二人穿过狭窄走廊,推开一扇厚重铜门。里面光线昏暗,文件柜如墙,黄铜铭牌闪烁冷芒。
莫萦在目录册前停下,她指尖迅速翻阅。姜涣之在旁检视档案封面,一道旧案编号跳入眼帘。他低声道:“这个案号,与林家长史手中的文件相符。”
莫萦顿了下,不着痕迹地把那页抽出:“这些姑娘,每隔两年都会有一宗未解失踪案,名单里正好缺了林府之女。”
馆员却在此时悄然靠近,眼神打量着二人的举动。他轻声提醒:“某些卷宗只准学界主任批复,讲师不能随意翻查。”
莫萦沉着应对,微微一笑:“此事已呈送大学总务处备查,我有主任公函可作佐证。不过,若阁下疑虑,还请通报馆长核验。”
姜涣之把档案册合拢,不动声色地将关键那一页掩于袖中,目光依旧冷冽。他出声道:“学界有失,我们警署必定介入。馆员通志,是想坚持流程,还是愿意助一臂之力?”
空气一时间凝结,馆员拇指摩挲铜钥匙,终于正色点头,虚与委蛇地导回登记簿。莫萦与姜涣之心头皆是一紧,这次虽险些暴露身份,幸亏彼此配合得宜。
走出档案馆,夜风夹着泥土和旧纸的气息。姜涣之低声道:“你刚才那封假公函,如果查实,后患无穷。”
“这趟值得。”莫萦把眉间锁紧,“事关学界百名女学生的安危,我不能只顾自身。”
姜涣之望着她,眸中闪过微不可察的动容。他点头:“我会把案号再查一遍,警署那边得先稳住。”
此时,远处暗巷中一抹身影隐现。是陶明煦,肩上雨痕斑驳,目光警惕,时刻关注着归来二人。
陶明煦目送二人离开,紧随其后潜入档案馆后侧,用事先收集的小道消息与黑市密码,与守夜馆员交涉。他索要一份极为隐秘的档案,却被馆员冷冷回绝,两人的对峙几乎要爆发冲突。陶明煦眼底杀气一现,终究隐忍下来,低声咒骂一句,悄然退去。
通夜,张霄风在家族书房召集几位心腹亲信。本欲借家族背景疏通警署与档案馆,却被族中长辈痛斥:“张家不能随便插手官事,家主的面子不是你们这些孩子能随意交易。”
张霄风冷笑,不以为意,却已有两位叔父悄然离席,暗中通知警署高层。家族内部的裂隙因此暴露无遗,他低声对亲信道:“无妨,明日再查,必要时给林府备一份调解书。”
家门外雨声愈烈,张霄风转身望向夜幕,不知这一举会如何牵动家族内部更大的漩涡。
翌日清晨,崔贞恩在报社编辑部穿梭。她翻查线人递来的竹简纸条——其中隐约提到档案馆的禁藏卷宗。刚记下案号,就有警署探员推门而入,言辞冷硬地要求交出所有关于林府案的内部资料。
“新闻自由难道就像那案卷,被你们随时收回?”崔贞恩冷声反问。
“报社不能干涉案情进展,尤其是涉及林家案。”探员略带威胁地盯着她。
崔贞恩咬紧唇,暗中取出一只皮革笔记本。她清晰地意识到,这场关于舆论、家族与警署的交锋,已非寻常案件调查能够掌控。
天渐亮,燕京城内权力暗流涌动。姜涣之在警署审查案卷,逐字比对新取证资料。他发现档案号背后隐藏一串特殊印戳,极其细微,带有民国军务署“密件”特有图案。这意味着,富商女命案远远超出表面——不仅是林府、学界、警署,更有暗层势力操控。
警署里气氛紧张,有人已向上递交了关于姜涣之查案方式的疑问。副署长召他入室,语气冷峻:“姜探长,你该明白,这案子不是你能单独决断。家国时局,需审慎。”
姜涣之抬眸,无言以对。他意识到自已正站在更大的棋局边缘,每一步皆受权力漩涡裹挟。
夜晚再临时,莫萦也返回宿舍,将关键卷宗碎片藏于书夹之中。她望着昏黄灯光下的纸页,眉间依然绷着决绝。张霄风独坐书房,指尖轻敲桌面,以家族信条自勉——“势必自保,亦须兼顾大义”。
崔贞恩在报社夜班,冷静地记录下案情交锋的每个细节,决意继续追查禁藏档案的内幕。
陶明煦徘徊于燕京冷巷,远远窥伺警署动向,心里盘算着那份密件或许就是指向革命党叛徒的关键。
城市深夜依旧灯火摇曳,各方力量交诘暗流。姜涣之、莫萦、张霄风、崔贞恩、陶明煦的步伐渐趋交集,旧案新踪如迷雾重重,权势的涡旋已悄然悄然逼近。
窗外风声渐平,燕京的浮世谜影在黑夜中更加深邃。谁能在这场暗流交锋中探得真相,谁又会成为权力棋局下的牺牲者?房间里的一盏孤灯恍若指引,静静地映照着众人的困惑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