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咱盘盘账,看看年底能分多少。”
秦建华翻开本子,指着上头的账说道:“我算过了,从夏末入护秋队到现在进巡山队,加上之前打野猪、野狼分的工分,我自己大概有二百八十个工分左右。”
秦红梅也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紧跟着说道:“我今年在队里干活,主要是秋收和场院,算下来有一百二十个工分。”
“我少点,帮着打草、喂猪啥的杂活,有八十个工分。”
秦建华点点头,拿笔在纸上加着。
“280加120是400,再加80嗯,咱家今年总共挣了四百八十个工分。”
这个数字让姐弟几人都露出了笑容。
这在秦家屯,绝对算得上是壮劳力多,工分高的家庭了。
“那能分多少钱?多少粮?”
秦迎春急切地问。
秦建华根据记忆和前世的了解,解释道:“咱这旮沓,地不算肥,年景也一般。”
“一个工分的分值大概在八毛到一块钱,咱按九毛算吧,稳当点。”
“480个工分,折成钱就是四百三十二块钱。”
“四百三十二块?!”
秦红梅和秦迎春都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
这对她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以前家里一年到头能剩几十块钱就不错了!
“别急,姐。”
秦建华摆了摆手,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这钱不是全给咱的。生产队分配大头是分粮食。咱家五口人,按人头和工分综合算。”
“我估计,粮食能分到一千斤左右的苞米原粮,还有几十斤麦子很少,几百斤土豆萝卜啥的。剩下的钱,刨去队里留的公积金、公益金啥的,能分到手里的现金,我估摸着大概能有总工分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一百三十块钱上下。”
虽然现金只有一百三,但加上一千多斤粮食和菜,这已经远超秦家姐妹的预期了!
要知道,往年她们家是年年欠队里钱的透支户!
“太好了!太好了!”秦迎春激动地拍手,“今年能过个肥年了!不用愁饿肚子了!”
秦红梅也抹了抹眼角,不住点头道:“是啊,爹娘在天上看着,也能放心了。”
可其实秦建华心里并不觉得,真就能拿到这么多的东西。
毕竟,先不提政策得先紧着国家,即便这地方虽然土地肥沃,可每年能耕种的时节只有那么几个月,粮食产量本就不高。所以,生产队里年底能分的粮食其实并不多。
但这没关系的。
只要不是倒欠,能拿到一部分的钱和少量的粮食,能够他们一家吃就很好了。
这年景只要不饿死,撑过去了,等国家发展起来,他也是有办法能让家里尽快富裕的。
想到这里,秦建华冲两位姐姐说道:“姐,咱们再盘盘家里现在有的东西,看看还缺啥,趁着还没上大冻,我想去趟城里。”
三人立刻开始清点:
上次分的野猪肉、狼肉、灰鼠肉风干熏制后还有不少,新分的獐子肉也冻上了。苞米茬子还有两麻袋,土豆萝卜地窖里存了不少。
衣服方面,秦建华有巡山发的旧棉大衣,这属于公家财产不能动,但过冬不用再考虑给他添置新的。那件桂花婶给的新棉袄和棉花票,倒是可以用来给家人做新的袄子。总归天冷也不用咋出门,只要家里柴火够,盘炕上就是。布票还有一些,粮票也还有。
家里的日用品像盐、火柴、煤油这些基本够用
“缺的东西还不少。”
秦建华看着写来的东西,认真总结道:“主要是冬衣、暖水瓶、锅啥的,工业券不多,得看看能不能用粮票或者钱换点。”
“嗯。确实是。”
秦红梅和秦迎春连连点头。
事情既然已经盘算完了,秦建华也就想好了要买啥,第二天天没粮也就带着东西出门了。
车子一路颠簸,到了县城已近中午。
秦建华熟门熟路地先去了华庆工具厂的家属院。
上次给周映雪送了血三七后,一直没咋联络,他得继续维持下这关系。
敲开周映雪家的门,开门的正是周映雪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