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野猪处理完了。”
徐福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包递了过来,笑着说道:“野猪是三百八十六斤,你们那份一百一十五斤八两,三毛五一斤,总共四十块五毛三分钱。喏,你的十块一毛三分。”
“数数。”
钱是用红纸包着的,最大的面额是两元的,其他的都是毛票。
秦建华捏着那厚厚纸包,心里踏实又兴奋。
十块一毛三。
加上之前护秋的奖励和周工给的粮票布票折算的钱,还有家里原有的积蓄,他手里能支配的钱快有差不多五十来块钱了。
这绝对是笔巨款!
“谢谢徐保管员!”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秦建华心里更稳了。
他琢磨着短期内确实不用再冒险上山,但二狗哥的金边土元还没着落,寻思着过几天跟陈会计他们说下,再跟秦卫国和孙红军一起进山找找。
毕竟眼下他还有别的事做。
而今都快进入九月了,很快就要秋收忙碌起来,他得在这之前把人参的事办妥了。
这天他睡起来后都已经是下午了,于是连忙带着山参和紫灵芝避开人,悄悄到了知青点。
徐妙芬和林晓鸥正好都在。
看到秦建华,徐妙芬眼睛一亮。
“秦建华同志?你怎么突然来了?是”
秦建华点点头,又谨慎地看了看门外,才低声道:“徐同志,林同志,进去说吧。”
“好!”
徐妙芬连忙把他让进屋,关好门。
秦建华小心地打开纸包,露出那株根须完整,隐隐透着宝光的人参。
“我是想着今天把人参和灵芝都称了,你们看行不?”
“可以。”
徐妙芬似乎早有准备,拿出了一杆精巧的戥子和一个干净的托盘,动作轻柔地将人参放在托盘上,仔细称重。
空气很安静,只有戥子杆细微的滑动声。
“净重一两八钱七分(约93克)。”
徐妙芬报出重量,又仔细看了看人参根茎的凹陷、纹路和须根。
“这种品相极好的足年的老山参,按照现在的行情收购价大概在九十到一百块一斤。你这株将近二两,我按最高价给你算,一百块一斤,一两八钱七分,就是一百八十七块钱。”
“你看行吗?”
一百八十七块!
秦建华心里咚地猛跳了一下。
这比他预想的还要高!
这可抵得上他不吃不喝干上整年的工分收入了!
他强压住激动,点点头,“行!徐同志你看着办,我信你!”
“好。”
徐妙芬也很爽快,她转身从自己床铺底下的旧木箱里翻出两本书,捣鼓了半天这才转头起身重新回到了桌前,笑盈盈递了过来。
“咱们说好的以物换物,这是我给你的。”
秦建华心照不宣的接了过来,仔细一看顿时如获至宝。
就见那两本书一本是《农业生产技术手册(东北卷)》,省农科院编的,里面关于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的内容,正是他渴求的知识。
另一本是《家畜常见病防治》,省畜牧站编的,讲怎么给牲口看病防病。
“太谢谢徐同志了!这这书太有用了!”
秦建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又把紫灵芝拿了出来。
“这个”
“我知道现在要出手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我相信你们两位,这东西就先给徐同志保管,到时候要有了买家直接卖掉就行,你俩可以从里头抽成,给你们两成,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