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即将落山时,秦建华和秦卫国终于回到了秦家屯。
这一趟县城之行虽然极其短暂,但却给秦建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见识了城里的繁华,还有那些新奇的玩意,想到上辈子因为一个女人荒废的十几年,他心里懊恼之余,却也愈发的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卫国,咱们以后除了要填饱肚子,还得多看书,多学知识。你看看人家县城里那些人,一个个光鲜亮丽,平时吃的都是咱过年才能吃上的东西。咱们以后的日子,也要这样过。”
“咱们要走出去,走到更远的地方,看更广阔的天地!”
“建华哥,你说啥就是啥,我跟着你走!”
秦卫国不太明白他那些大道理,但城里的景象还在眼前绕,他也清楚秦建华是个有智慧的,跟着他能吃饱穿暖,家里才能有好日子。
两人欢快地朝着屯里走去,远远地就看到秦建民和秦丁香在屯子口等着了。
“哥,你们回来了!”
秦建华和秦丁香看到他们立刻冲了过来,一人抱住了秦建华一条腿。
“哥!城里啥样?有糖没?”
丁香仰着小脸,迫不及待地问。
秦建华嘿嘿一笑,拍了拍他俩的小脑袋,“都有的,都有的,走,先回家。”
“哇,真的吗?”
建民和丁香欢呼着,一左一右牵着秦建华往家里走。
秦建华进了院子里,也顾不上缓一缓,忙把从城里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拿了出来。
“天爷!这盆真亮堂!”
秦迎春惊喜地摸着光滑冰凉的盆沿,爱不释手。
秦红梅也凑近了看,不住点头道:“好,真好!结实,能用好些年呢。”
“还有这个!”
秦建华献宝似的拿出那几块碎花布头,还有红头绳。
“给大姐二姐做副新鞋面,给丁香扎辫子!”
“哎呦!这花布真鲜亮!”
秦迎春拿起一块淡蓝色小碎花的,比划着,脸上飞起红晕。
秦红梅也拿起一块素净些的格子布,眼里满是喜欢。
秦建华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那张盖着大红印的枝条,递给了秦红梅。
“姐,这个收好!”
“等开春后,咱们凭这个能去华庆厂的后勤农场,领五只小鸡崽,一头猪崽!”
“啥?!”
秦红梅的手猛地一抖,几乎拿不稳那薄薄的纸条。
她虽然不识得几个字,可她认得上面那象征着绝对权威的公章。
“真的吗?周同志真就给了?”
“真的!周同志亲口说的,厂里批的条子!”
秦建华连连点头,末了又补充道:“卫国家也一样。”
小小的土屋里瞬间被巨大的、不真实的幸福感淹没了。
秦红梅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是高兴的,也是心酸的。
多少年了,家里别说猪,连只下蛋的鸡都没有!
建民和丁香更是兴奋地围着姐姐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有肉吃喽!有鸡蛋吃喽!”
接下来的几天,秦家坳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平静里。
秦建华和秦卫国没有再进山,地里那点自留的苞米、豆角和土豆需要侍弄。
一转眼,秋收的脚步就近了。
这天后晌,秦建华刚把自留地里最后一垄杂草锄干净,打算歇口气回家。
哪成想走到半道,就听到屯里传来敲锣的声音。
“全体社员晒谷场集合!有重要事情宣布!都麻溜的!”
民兵粗犷的嗓门伴随着锣声在屯子上空回荡,秦建华只是愣了下,立刻反应过来是因为啥,忙扛起出头就往晒谷场跑。
等他到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男人们不是蹲在地上,就是靠着墙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女人们要么抱着孩子,要么手里活计不停,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小声说着家长里短。
高台上,大队支书秦中华,公社派下来的驻村干部老马,还有生产队队长秦万山,会计陈福生,保管员徐江等人坐的整齐,正看着不断赶来的村民。
“静一静!都静一静!”
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大队支书秦中华敲了敲手边的搪瓷缸子,扯着嗓子喊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