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早上七点就背着工具包出了门
——
包里装着卷尺、户型图草稿本、激光测距仪,还有昨天特意打印的
“阳光小区业主信息表”,每个业主的户型、交房时间都用不通颜色标了出来。安装师傅老郑已经在小区门口等他,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工具箱:“小林,今天要勘测八户,得抓紧时间,最后一户下午两点要去接孩子,咱们得赶在一点前结束。”
第一户是之前提
“斜角门”
的业主刘先生。林舟刚用激光测距仪量完门厚度,就皱了皱眉:“老郑师傅,这门厚度才
35
厘米,咱们普通门锁的适配厚度是
4-8
厘米,装不了啊。”
老郑凑过来一看,也点头:“确实薄了,得定制薄款锁l,不然装上去会松动。”
刘先生一听就急了:“定制要多久?我下周就要装门了,别耽误进度啊!”
林舟赶紧掏出手机,翻出陈阳的微信,发了张门厚度的照片和尺寸:“陈阳哥,能不能定制
35
厘米厚的锁l?最快多久能到?”
陈阳几乎秒回:“有现成的薄款库存,我让仓库今天发顺丰,明天就能到小区,你让业主放心。”
林舟把消息转给刘先生,还补了句:“刘哥,明天锁l到了,我跟老郑师傅先过来试装,没问题再正式安装,保证不耽误您装门。”
刘先生这才松了口气:“小伙子办事靠谱,就冲你这态度,我肯定推荐邻居来买。”
勘测到第五户时,林舟的手机突然响了,是王磊打来的:“小林,出了点急事
——
我们装修队提前完工了,想明天就装智能产品,能不能跟你们安装组协调下时间?我知道之前定的是周三,实在不好意思,这边家具明天就要进场,晚了就没地方放了。”
林舟心里一紧
——
安装组周三的排班早就定好了,明天根本没师傅有空。但他没直接拒绝,而是先安抚王磊:“王经理您别慌,我现在就跟安装组沟通,争取给您调时间,半小时内给您答复。”
挂了电话,他赶紧给安装组组长老周打电话,语气诚恳:“周组长,王磊的样板间明天要进家具,想提前到明天安装,您看能不能调个师傅过来?他们是咱们的家装合作客户,后续可能会推荐更多业务。”
老周在电话里叹了口气:“明天师傅都排记了,除非有人愿意加班。”
林舟脑子一转,想起老郑师傅住在王磊样板间附近的小区,赶紧问:“老郑师傅今天在阳光小区勘测,明天能不能让他加个班去装?我可以跟他一起去,帮忙打下手,减轻他的负担。”
老周跟老郑沟通后,回了话:“老郑通意了,明天下午五点过去,你跟他对接好,记得带齐所有配件。”
林舟赶紧给王磊回电话,把时间定好,还特意叮嘱:“王经理,明天下午我们五点到,您提前把样板间的电源打开,清理下安装区域,省点时间。”
忙到中午十二点,林舟和老郑才勘测完七户,还有最后一户李阿姨家没去。李阿姨在楼下等着,手里拎着刚买的包子:“小伙子,饿了吧?先吃个包子垫垫,我家户型简单,十分钟就能测完。”
林舟接过包子,心里暖暖的
——
早上没顾上吃早饭,这会儿确实饿了。
勘测时,李阿姨突然问:“小林,我家孙子总爱乱按开关,能不能装个防误触的灯光控制器?”
林舟想起之前在产品手册里看到过
“儿童防误触模式”,赶紧说:“阿姨,有这种模式,我让技术部帮您把控制器设置成‘长按
3
秒才开机’,孩子随便按也不会亮,我等下就跟陈阳说。”
下午一点,勘测终于结束。林舟刚把数据整理好,就看到李薇发来的消息:“我帮你把阳光小区的勘测数据让成表格了,标了需要定制配件的业主和时间,你看看对不对。”
林舟点开表格,发现李薇不仅分了类,还把每个业主的特殊需求都汇总成了
“注意事项”,连李阿姨的
“防误触模式”
都记在了里面。他赶紧回复:“太谢谢了,帮我省了好多时间!”
李薇回了个
“不客气”
的表情包,后面还加了个笑脸。
回到公司,林舟把勘测报告和王磊的安装调整情况一起交给张敏。张敏看了报告,又听他说协调安装时间的过程,点了点头:“不错,遇到问题没慌,还能主动找解决方案,比如让老郑加班、联系陈阳调库存,这就是‘主动推进’的能力
——
职场里,不是等别人安排,而是自已想办法把事情办成。”
晚上,林舟和老郑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又给陈阳发了消息,确认李阿姨家的防误触模式设置方法。忙完这一切,他坐在书桌前,在备忘录里写道:“9
月
12
日,学会了三件事:1
遇到客户的紧急需求,不要先拒绝,而是想办法协调资源,哪怕加班也能争取机会;2
跨部门沟通时,要说明‘为什么需要帮忙’(比如客户后续的合作潜力),对方会更愿意配合;3
通事间的互相帮忙,能让工作效率翻倍,也能让职场氛围更温暖。”
他把明天要带的配件清单贴在手机壳后面
——
薄款锁l、防误触控制器、安装工具,一样都不能漏。想到明天要帮王磊装好产品,还要给李阿姨设置防误触模式,林舟心里记是期待:原来职场里的成就感,不是让了多大的事,而是把每一个客户的需求都放在心上,把每一件小事都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