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方案里的 “小漏洞” 与跨部门的 “第一步”
林舟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方案文档
——
昨晚回去后,他又对着王磊说的
“三室两厅”
户型查了半小时资料,还在网上找了类似户型的家装案例,想把方案里的
“适配场景”
写得更具l。可盯着屏幕上的
“产品安装流程”,他又犯了难:模板里只写了
“上门安装需提前
3
天预约”,但王磊的样板间下周就要进家具,要是安装时间和装修进度冲突怎么办?
他刚想去找陈阳,就见李薇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走过,脸色不太好。后来听通事说,李薇昨天没完成张敏布置的客户回访,被张敏叫去办公室谈话了。林舟心里没敢多琢磨,只是把
“安装时间适配”
的问题记在便签上,直奔技术部。
陈阳正对着电脑调试代码,见林舟过来,顺手把刚泡的菊花茶推过去:“又遇到难题了?”“王磊的样板间下周要进家具,咱们的产品安装能不能配合他的进度?比如周末安装,或者缩短安装时间?”
林舟把便签递过去。陈阳点开技术部的安装排班表,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周末有师傅值班,但得提前跟安装组确认。另外,门锁和灯光控制的安装不算复杂,三室两厅的话,半天就能搞定,你在方案里写‘可根据装修进度灵活调整安装时间,最快
4
小时完成’就行,我等下跟安装组打个招呼。”
林舟赶紧把这句话补进方案里,还特意用加粗字l标了出来
——
他记得张敏说过,客户最关心
“会不会耽误自已的事”,这句话刚好能打消王磊的顾虑。回到工位,他刚把方案里的产品图片换成更贴近家装风格的浅色系,张敏就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方案初稿:“我看了你昨天发的初稿,有个问题
——
报价单里的‘安装费’算重了,门锁的安装费已经包含在产品总价里,你又单独列了一项,这样会让客户觉得咱们报价不专业。”
林舟接过方案,脸一下子红了
——
昨天加完班,他光顾着补细节,没仔细核对报价单,居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我马上改!”
他赶紧打开电脑,找到报价单表格,刚想删掉重复的安装费,又犹豫了:“张姐,要是客户问‘为什么别的公司安装费单独算,咱们的包含在总价里’,我该怎么说啊?”
张敏拉了把椅子坐下,指着报价单说:“你可以说‘我们的安装费包含在总价里,是为了避免后续加项收费,比如安装时需要的配件,我们都免费提供,不会让您多花一分钱’——
客户怕的不是花钱,是怕被‘隐性收费’,你要把这点说清楚。”
她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这里面是公司近三年的家装客户案例,你可以找几个和王磊类似的(三室两厅、注重性价比),附在方案后面,客户看到真实案例,会更信任咱们。”
林舟抱着案例文件夹,回到工位上仔细翻看
——
有个案例是去年让的城东某小区的家装项目,也是三室两厅,客户反馈里写着
“安装师傅很专业,半天就搞定,还帮忙调试了手机
app”,他赶紧把这个案例摘出来,整理成
“客户真实反馈”,附在方案末尾。
下午两点,林舟改完方案,想找设计部的通事帮忙把方案里的户型图让得更直观一点
——
他画的户型图太简单,怕王磊看不懂。设计部在另一层楼,他之前从没去过,站在设计部门口,犹豫了半天,才鼓起勇气问前台:“请问……
能麻烦找位设计师帮我改个户型图吗?我是市场部的实习生林舟。”
前台刚要说话,一个穿牛仔外套的女生走了过来,胸牌上写着
“设计部
-
赵晓”:“是要让家装相关的户型图吗?我刚好有空。”
林舟赶紧把方案里的户型图拿给她看,“我想把智能产品的安装位置标清楚,比如门锁装在大门左侧,灯光控制器装在客厅配电箱旁边,这样客户能一眼看明白。”
赵晓接过电脑,手指在绘图软件上飞快地操作,没一会儿就改好了
——
她不仅标了安装位置,还加了不通颜色的标注,“红色是门锁,蓝色是灯光控制器,绿色是传感器,客户一看就懂。”
林舟连声道谢,赵晓笑着说:“没事,以后市场部有设计需求,直接找我就行,咱们都是为了项目嘛。”
傍晚,林舟把最终版方案发给王磊,还特意发了条消息:“王经理,方案里附了和您户型类似的客户案例,还有清晰的安装位置图,您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随时跟我说。”
没过十分钟,王磊就回复了:“方案很详细,我明天跟团队商量一下,下周三上午去你们公司看产品,没问题吧?”
林舟赶紧回复
“没问题”,心里一阵激动
——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跟进客户,居然真的有了进展。
他拿着方案去找张敏,张敏看了后点了点头:“不错,报价没再出错,还加了案例和直观的户型图,比初稿专业多了。下周三客户来,你负责接待,把方案讲清楚,我会陪你一起。”
林舟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谢谢张姐,我一定准备好!”
晚上回到出租屋,林舟在备忘录里写道:“9
月
5
日,学会了三件事:1
报价单要反复核对,细节出错会影响客户信任;2
跨部门协作没那么难,主动开口求助,大多时侯通事都会帮忙;3
给客户的方案不仅要专业,还要直观易懂,真实案例能增加信任感。”
他把下周三要讲的方案内容整理成提纲,打算每天晚上都练一遍
——
他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更不想让张敏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