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
杜氏眼前一亮,她被姜窈说服了,明儿就去附近庙里求一尊佛来。
隔天。
鸡鸣报晓。
天还未亮,晨雾笼罩。
杜氏起床了,去灶房熬了粥,再切了几片腊肉放进粥里,喝了一小碗。
剩下的都放在灶上温着。
等其他人起床喝粥时,杜氏早就走得没影了。
大家伙儿也不担心,知道她是去给姜窈求一座小佛来的。
去庙里的路也熟,杜氏每年都会有一日去那儿拜佛,求来年风调雨顺,家里事事如意。
周景年去附近薅了一把草,喂给骡子吃,又弄了点豆壳和豆子,让骡子吃饱。
摸了摸骡子肚子,便挂上板车,带着姜窈出发了。
他们此行是“买家具”。
其实就是去镇上转一圈,然后买点鸡苗鸭苗和鱼苗。
空间里,鸡圈和鸭圈,周景年都做好了,就连大池塘,他都挖好了。
其实姜窈受不了这味儿,脏兮兮的,她自小娇养长大,哪里闻到过鸡鸭群粪味儿,又有了空间这等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
以往是条件就这样,不得不忍受,现在条件好了,与鸡鸭为伍,骨子里的嫌弃又冒了出来。
周景年知道她洁癖,哪怕她嫁给他,住在乡下,他也不想她改,真改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妇,周景年也为她委屈。
就这样当一个与村妇格格不入的大小姐挺好的。
不过,物资嘛,是必须要囤的。
鸡圈鸭圈和池塘是要打的。
小两口商量(吵架)好半天,最后商量出,把这些鸡鸭都挪到离木屋最远的地方,小溪的另一边,下游,一定要远,避免有阵风会把味道吹上来。
另外,再销售一下空间里快要放烂掉的水果,顺便赚点外快。
比如板栗,梨子,桃子,六月柿这些。
进了镇。
姜窈颇有些震惊,她敏锐的感觉到,镇上人们的面貌有些变了。
那是一眼望过去的感觉,加上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人,瘦削的,薄弱的,都有种死气沉沉的麻木。
前世今生,她是第一次在蝗灾后来镇上。
这次天灾波及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镇上路边的乞丐,老老少少,多了好几倍。
但还是比逃荒时饿殍遍野的场面好许多。
两口子一赶车经过。
众多人的饿狼般的眼神控制不住的瞟过来,钉在这匹颇为壮硕的骡子身上。
“把脸蒙上。”周景年提醒。
姜窈用布巾蒙上自己的脸,脸是刻意做脏了,是前世逃荒时的习惯,以免招人觊觎,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先去买苗。”
其实十里八村也有不少养鸡养鸭大户,但不能被认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外面,县里或者镇上买。
镇上近,那就去镇上了。
两口子朝着养殖那条街走去,找到个地方干净的店家,谈生意。
“鸡苗要一百,鸭苗要五十,再要十只鹅苗。”
“小鸡仔鸭仔三文一只,鹅苗十文,一共五百五十文。”老板搓着手,笑呵呵的准备好,将苗轻点好,装进他们骡车上。
姜窈将铜钱递给他。
老板连忙两只手接过,可还有人的手比他更快。
这人蹲在旁边看了许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过来,抢走铜板夺路而逃。
老板看傻眼了,随即脸色大变去追,“站住!”
姜窈更是傻眼,不因别的,这人,这当街抢东西的乞丐,不是那外室子庞继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