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梅开寒初
晨光熹微,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霜,在初升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永寿宫的琉璃瓦在晨曦中闪着幽光,檐角的风铃在寒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似在诉说着深宫中的无尽往事。
甄嬛立于雕花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老梅树,枝头已见零星花苞。入宫十年,从莞贵人到熹贵妃,再到今日的太后,她走完了无数女子梦寐以求的荣宠之路,却只觉得浑身冰冷,仿佛从未真正暖过。
太后,时辰不早了,该梳妆了。瑾汐轻声禀报,为甄嬛披上一件莲青色锦缎斗篷,今日皇上和皇后要来请安。
甄嬛微微颔首,任由宫女们为她梳理青丝。铜镜中的女子眉目如画,却掩不住眼底的沧桑。她才二十八岁,却已历经了常人一生都未必能经历的荣辱兴衰。
皇上驾到——皇后驾到——
太监尖细的通报声打破了永寿宫的宁静。甄嬛缓缓起身,扶着瑾汐的手走向正殿。
年轻皇帝弘历与皇后高氏并肩而行,身后跟着一众太监宫女。弘历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稚气;皇后高氏则穿着正红色朝服,头戴珠冠,姿态端庄。
给太后请安。二人齐声行礼,动作恭敬却难掩疏离。
甄嬛缓缓坐上凤椅,受了全礼后方才抬手:皇帝不必多礼。
弘历起身,面上恭敬,眼底却藏着警惕。他从未忘记生母早逝的蹊跷,亦深知眼前这个看似柔美的‘母亲’才是紫禁城真正的掌权者。
先帝丧期已过,儿臣特来请示选秀之事。弘历道,目光低垂不与甄嬛对视。
甄嬛指尖微颤,面上却平静无波:皇帝登基不久,当以朝政为重。
正因如此,才需早日充实后宫,以延皇嗣。皇后柔声接话,她是高斌之女,背后是日渐势大的高氏一族。
甄嬛看着这对年轻帝后,忽然笑了:既然如此,便依皇帝之意吧。
她答应得如此爽快,反倒让弘历心生疑虑。但话已出口,只得谢恩告退。
待人走后,瑾汐担忧道:太后为何应允新高氏若入宫,只怕......
只怕重蹈当年华妃覆辙甄嬛轻笑,走至梅树前,指尖抚过冰凉的花苞,瑾汐,你看这梅花,寒冬绽放,看似坚强,实则最易折损。
三日后,秀女初选。
甄嬛并未亲至,只命人在屏风后设座。她透过缝隙望去,一张张娇艳脸庞掠过,或羞怯或大胆,皆带着对荣华富贵的渴望。
忽然,一个身影让她凝神。
那女子站在殿中,不卑不亢,容貌不算绝色,却有一双似曾相识的眼——清澈明亮,带着几分书卷气,像极了初入宫时的她自己。
安陵容知县之女,安沐心,年十六。内监唱名。
甄嬛手中茶盏微微一晃。安陵容——那个曾经与她姐妹相称,最终却以鸩酒了结一生的女子。
留牌子。她轻声道。
内监诧异,却不敢多问,高声传谕。
当夜,安沐心被宣至永寿宫。
少女跪在殿中,身形单薄却挺拔。甄嬛屏退左右,缓缓踱至她面前。
你可知为何独留你
安沐心抬头,目光澄澈:臣女不知,请太后明示。
因你像极了一位故人。甄嬛语气莫测,也因你父亲是安陵容。
少女脸色微白,却仍镇定:臣女确系安氏女,家父曾任知县,去年病故。
抬起头来。
安沐心依言抬头,与甄嬛对视的刹那,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恨意,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甄嬛心下明了,这女孩入宫,绝非偶然。
既留了牌子,就好生学着规矩。退下吧。
安沐心叩首离去后,瑾汐近前低语:太后既知她来者不善,为何还......
紫禁城里,何曾有过善者甄嬛望向窗外,月华如练,本宫倒要看看,她能翻起什么风浪。
第二章
新秀入宫
选秀结束,共有八位秀女入选。安沐心因得太后瞩目,初封即为答应,赐居钟粹宫偏殿。
新人入宫那日,甄嬛特赐每宫一份礼。给安沐心的是一对翡翠耳坠,与当年安陵容最爱的那副几乎一模一样。
安沐心接过赏赐时,指尖发白,面上不显亦笑得感恩戴德道:臣妾谢太后恩赏。
翌日,新晋宫妃向太后请安。
甄嬛端坐凤椅,受众人跪拜。目光扫过,见安沐心穿着素净,发间只簪一朵绢花,与周遭珠环翠绕的宫妃形成对比。
安答应这打扮,倒是清新脱俗。皇后笑着夸赞,眼底却无笑意。
安沐心躬身回话:臣女愚钝,不敢与各位姐姐争辉,但求端庄得体。
甄嬛闻言,唇角微扬。好一个不敢争辉,当年安陵容亦是这般以退为进。
安答应过谦了。甄嬛缓缓开口,哀家瞧着,你这般品格,倒让哀家想起一个人。
殿内顿时寂静。老宫人都知太后与安陵容的恩怨,新人也或多或少听过宫中旧闻。
安沐心垂首:臣女惶恐,不敢与先人相比。
哦你可知哀家说的是谁
臣女不知。安沐心答得干脆,仿佛真的一无所知。
甄嬛不再追问,赏了茶点便让众人退下。
人散后,瑾汐低声道:安答应表现得体,毫无破绽。
太过完美,便是破绽。甄嬛抿了口茶,派人去安陵容老家细查,我要知道这安沐心所有底细。
一月后,调查的人回报:安沐心确是安陵容远房侄女,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但有一事蹊跷——安家老仆透露,沐心幼时曾得一位姑姑教导,那姑姑手腕有烧伤疤痕。
绘春甄嬛眸光一凛。那是安陵容的贴身侍女,安氏败落后不知所踪。
继续查,务必找到绘春下落。
与此同时,安沐心在宫中日渐得宠。她善调香,精女红,尤其一曲琵琶动人心魄,让皇帝连连召幸,不久便晋为常在。
后宫中开始有流言,说安常在容貌虽不似太后年轻时,风韵却颇有几分神似。
皇帝弘历对甄嬛愈发恭敬,却鲜少再来自永寿宫请教政事。反倒是安沐心,常被召至养心殿,红袖添香,伴驾至深夜。
这日大雪,甄嬛突发兴致,命人在梅林设宴,请众妃赏雪。
安沐心到来时,斗篷上落满雪花,皇帝亲手为她拂去,举止亲昵。众妃面色各异,皇后更是捏紧了手中暖炉。
安常在圣宠正隆,可喜可贺。甄嬛微笑,说来也巧,当年舒太妃也是以琵琶圣宠一时。
data-fanqie-type=pay_tag>
安沐心脸色微变。舒太妃乃先帝废妃,结局凄惨,太后此言似是夸赞,实为警告。
臣妾愚钝,不敢与太妃相比。她低声回道。
宴至中途,皇帝因前朝事提前离去。安沐心称体不适,也请辞退下。
甄嬛颔首允准,却在安沐心转身时瞥见她腰间香囊脱落,忙命人拾起送去。
太后何须对她如此体贴皇后不解。
甄嬛笑而不语。
半时辰后,突有太监急报:安常在回宫后突发急病,腹痛不止,太医诊断为中毒之兆!
皇帝闻讯赶至,勃然大怒下令严查。最终在安沐心遗失又被送回的那个香囊中,发现了剧毒之物——夹竹桃粉。
而经手香囊的,唯有永寿宫的人。
第三章
风波起
太后这是何意弘历闯入永寿宫,面色铁青。
甄嬛正焚香礼佛,头也不回:皇帝是指什么
安常在中毒之事!那香囊经您之手返还,内藏剧毒!
甄嬛缓缓转身,目光平静:皇帝以为,是哀家要毒害一个常在
弘历被她看得心虚,却仍强硬:证据确凿,太后需给儿臣一个解释。
证据甄嬛轻笑,皇帝不妨好生查查,那香囊真是安常在原有之物吗
调查重开,果然发现蹊跷:安沐心宫中的宫女承认,主子平日并不佩此香囊,那日却是特意戴上,宴席间还多次触碰,似在确保它会脱落。
更重要的是,香囊的绣工与用料皆非内务府所出,而是宫外之物。
安沐心哭得梨花带雨,坚称不知香囊为何有毒,反指有人陷害。
皇帝陷入两难。信安沐心,则需质疑太后;信太后,则要处置新宠。
最终,他以宫女构陷为由,杖毙了安沐心的贴身侍女了事。
风波平息,裂痕却已深种。
除夕夜宴,安沐心称病未出。皇帝早早离席,竟是去陪她了。
甄嬛饮尽杯中酒,只觉得满口苦涩。
太后,绘春找到了。宴散后,瑾汐悄声道,人在京郊尼庵,病重垂危。
翌日,甄嬛微服出宫。
绘春躺在破旧禅房中,面色蜡黄,手腕疤痕狰狞可见。见甄嬛来,她挣扎欲起,却被按住。
奴婢...终于等到娘娘了...绘春喘息着,沐心那孩子...走了歪路...
从绘春断断续续的叙述中,甄嬛得知了真相:
安沐心确是安陵容侄女,自幼被绘春收养,知悉姑母所有往事。她入宫不为争宠,只为复仇——向甄嬛复仇。
奴婢劝过...仇恨只会毁了她...绘春老泪纵横,可她执意如此...说姑母冤魂不散...
她如何计划的甄嬛问。
绘春却剧烈咳嗽起来,半晌方缓:她...她与宫外一人联络...那人手眼通天...
话未说完,绘春突然瞪大双眼,气息断绝。
甄嬛探她鼻息,心下一沉:绘春并非病故,而是中毒身亡。
返宫途中,甄嬛一言不发。绘春之死证明,安沐心背后还有势力,且已察觉甄嬛的调查。
太后,是否要处置安常在瑾汐问。
甄嬛摇头:敌暗我明,轻举妄动反遭其害。
第四章
暗流涌动
开春后,安沐心晋为贵人,宠冠六宫。她不再掩饰敌意,常在请安时语带机锋。
这日,她突然提起:臣妾昨夜梦到一位故人,说是太后旧识,名唤沈眉庄。
满殿寂静。惠贵妃沈眉庄去世多年,乃宫中禁忌。
甄嬛手中佛珠一顿:安贵人梦魇了,回去好生休息,近日不必来请安。
安沐心却继续道:梦中之说,臣妾本不信。可那人说了一事——她说自己临终前,曾将一物交给太后。
甄嬛瞳孔微缩。眉庄临终前确交给她一枚玉佩,事关重大,除她二人外无人知晓。
退下。甄嬛语气骤冷。
安沐心笑意更深,行礼告退。
当夜,甄嬛取出眉庄所赠玉佩,摩挲良久。这玉佩关联着一桩皇室秘辛,若曝光足以动摇朝纲。
安沐心如何得知莫非她背后之人,竟与当年之事有关
三日后,更惊人的消息传来:安贵人有孕了。
皇帝大喜过望,晋她为嫔,封号敏。宫中皆传,若生下皇子,敏嫔必封贵妃。
甄嬛却察觉蹊跷:太医请脉记录显示,安沐心入宫前曾长期服用避子药,岂会突然有孕
她密召温实初之子温太医询问。温太医沉吟良久,方道:敏嫔脉象确有可疑,似有药物干扰之象。
甄嬛了然:安沐心假孕争宠,意图速登高位。
然而没等甄嬛动作,前朝突然掀起风波。有御史参奏甄父当年与罪臣往来之事,虽旧案重提,却在朝堂引发议论。
紧接着,宫中流传起甄嬛毒害先帝其他子嗣的谣言,甚至牵扯到弘历生母之死。
皇帝对甄嬛日渐疏远,请安时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太后,敏嫔此举是要动摇您的根基啊。瑾汐忧心忡忡。
甄嬛却笑:她既布下此局,本宫便陪她走到底。
第五章
假孕风波
六月盛夏,敏嫔孕已五月,腹却隆起异常。皇帝忧心忡忡,甄嬛特荐温太医为其安胎。
温太医诊脉后,面露难色:敏嫔龙胎似有异常,臣不敢妄断,请院判共诊。
院判诊后结论相同:脉象紊乱,不似正常孕象。
皇帝生疑,命人暗查。结果在敏嫔寝殿搜出伪造孕事的药物与用具——她根本未曾怀孕!
欺君大罪,罪当处死。敏嫔被押至永寿宫,仍坚称遭人陷害。
皇上明鉴,定是有人忌惮臣妾得宠,设此毒计!安沐心泪如雨下,目光却瞥向甄嬛。
皇帝犹豫不决。他虽怒安沐心欺骗,却更疑甄嬛设局。
正当僵持时,甄嬛忽然道:安沐心,你可知绘春已死
安沐心浑身一颤,眼中终于露出真实恨意:是你...杀了她
她是被灭口的,因为你背后之人,怕她透露太多。甄嬛缓缓起身,你假孕争宠,无非是想快速晋升,好在宫中立足复仇。但你可知,你只是别人棋子
臣妾不知太后何意。安沐心咬牙。
甄嬛走至她面前,声音压低:教你模仿安陵容,告诉你眉庄玉佩之事,助你伪造孕事的那个人——才是真正害死绘春,利用你复仇的人。
安沐心脸色惨白:不...不可能...
你仔细想想,是谁引你入宫是谁提供药物又是谁,在你失败后立即灭口绘春
安沐心跌坐在地,眼神涣散。良久,她突然大笑,笑中带泪:原来如此...我竟真是棋子...
她猛地抬头,看向皇帝:皇上,臣妾认罪。但臣妾有话,要单独禀告太后。
弘历犹豫片刻,挥手屏退左右。
安沐心跪行至甄嬛面前,低声道:太后可知,指使我的人,与当年纯元皇后之死有关。
甄嬛瞳孔骤缩。
安沐心继续道:那人说,太后手中玉佩,是纯元皇后遗物,关系一桩惊天秘密...还说,太后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
话音未落,安沐心突然口涌黑血,倒地气绝。
竟有人早在她齿间藏毒,防她泄密!
皇帝震惊,甄嬛却异常平静。她早料到会如此。
安沐心死后,皇帝试图追查幕后主使,却一无所获。那人如同幽灵,抹去了所有痕迹。
唯有甄嬛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安沐心不过是马前卒,真正的对手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第六章
暗箭难防
秋深时,甄嬛独自至梅林。安沐心之死让她明白,深宫恩怨永远不会终结。只要她还在这个位置,就会不断有人因各种缘由前来复仇。
她摩挲着怀中玉佩,想起纯元、眉庄、陵容...所有逝去的故人。
娘娘,起风了,回宫吧。瑾汐为她披上斗篷。
甄嬛望向紫禁城巍峨的宫墙,轻声道:瑾汐,你说这长门深宫,究竟困住了多少人
瑾汐垂首不语。
甄嬛微微一笑,笑容里尽是苍凉:走吧。戏还未完,本宫这个太后,还得继续唱下去。
梅枝摇曳,似有无形之手拨弄命运。深宫之中,新一轮较量已在暗处悄然开启。
数月后,边关传来急报:准噶尔部再度犯边。朝堂上,以高斌为首的一派主张和亲,而甄嬛暗中支持的将领则主战。
年轻的皇帝举棋不定,最终在高压力的朝议后病倒。
养心殿内,太医们束手无策。皇帝高烧不退,呓语不断,情况危急。
太后,皇上的病来得蹊跷。温太医低声回禀,似是中了慢性毒药,近日才发作。
甄嬛眼神一凛:可能查出是何种毒
臣才疏学浅,只能断定是西域奇毒。温太医跪地,若非皇上近日劳累过度,本不会发作如此之快。
甄嬛屏退众人,独坐龙榻旁。弘历面色潮红,额上布满细汗,忽然抓住她的手:皇额娘...救朕...
一声皇额娘,让甄嬛心绪复杂。她轻叹一声,取出随身携带的解毒丹——那是温实初生前所赠,可解百毒。
给皇帝服下后,她命心腹严守养心殿,任何人不得靠近。
三日后,皇帝病情好转,却仍虚弱。甄嬛代为主持朝政,第一道懿旨便是彻查下毒之事。
线索指向一个早已失势的老太监,但在他招供前,竟在狱中自尽。
太后,这是在他住处搜到的。瑾呈上一枚玉佩,与甄嬛那枚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色泽略新。
甄嬛握紧玉佩,明白这是对手的挑衅——他们能接近皇帝下毒,也能模仿纯元皇后的信物。
传哀家旨意,召果郡王即刻回京。
果郡王允礼,先帝幼弟,常年驻守边关,是少数能制衡高氏一族的力量。
然而诏书发出不久,边关急报:果郡王遭埋伏,生死未卜。
第七章
长门怨深
甄嬛独自站在宫墙上,望着远方。对手的势力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深入宫廷,甚至延伸至朝堂与边关。
太后,风大了。瑾汐为她披上斗篷。
甄嬛微微一笑:这紫禁城的风,从来就没停过。
她转身下城,步伐坚定。既然对手已经出招,她自然要接下这场棋局。
养心殿中,皇帝终于苏醒。甄嬛亲自喂他服药,母子二人难得地心平气和。
皇额娘,儿臣...弘历欲言又止。
皇帝不必多说。甄嬛淡淡道,你是天子,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至于后宫前朝的那些算计,有哀家在。
弘历眼中闪过复杂神色,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次日早朝,甄嬛垂帘听政。当有大臣再提和亲之议时,她斩钉截铁道:准噶尔屡犯边境,若再和亲示弱,岂不令天下人笑话哀家决意主战。
高斌等人还想反驳,却被甄嬛冷冷打断:此事已决,不必再议。
退朝后,甄嬛召来心腹大臣,密议边关军务。她虽久居深宫,但对朝政军务的了解却出乎众人意料。
太后圣明。老臣们由衷赞叹。
甄嬛却无喜色。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果然,几日后宫中突然传出流言,说甄嬛与果郡王有私情,甚至暗示皇帝中毒之事与她有关。
流言愈演愈烈,连朝堂上都有人暗中推波助澜。
皇帝虽未全信,但对甄嬛的态度又变得疏离起来。
太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瑾汐忧心忡忡,不如将纯元皇后玉佩的秘密公之于众
甄嬛摇头:时机未到。
她沉思片刻,忽然道:备轿,哀家要去一个地方。
第八章
故地重游
甄嬛来到了碎玉轩。
这里已荒废多年,院中杂草丛生,唯有那株海棠树依然挺立。
推开门,尘埃扑面而来。屋内的摆设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甄嬛抚过积灰的琴案,想起当年在这里与眉庄、陵容谈笑风生的日子。那时她们都还年少,不知深宫险恶,不懂命运无常。
娘娘为何来此瑾汐轻声问。
来找回一些东西。甄嬛走至内室,移开墙上一块松动的砖,取出一个檀木盒子。
盒中是一沓信笺,是当年她与果郡王往来的书信。她一直留着,不是为情,而是为证。
娘娘,这...瑾汐惊讶。
放心,这些书信足以证明哀家与果郡王的清白。甄嬛淡淡道,同时,也能引出幕后之人。
果然,当甄嬛不慎透露自己藏有重要证据后,当夜就有人潜入碎玉轩。
埋伏的侍卫当场擒获来人,竟是高斌的心腹。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在高家搜出了与准噶尔往来的密信,以及谋害果郡王的证据。
高氏一族顷刻间土崩瓦解。皇后被废,幽禁冷宫。
朝堂终于清明,皇帝对甄嬛感激之余更添敬畏。
皇额娘,儿臣知错了。弘历跪在甄嬛面前,真心忏悔。
甄嬛扶起他:皇帝记住,在这深宫之中,能信的唯有自己。
她没有告诉皇帝,那些证据其实是她多年前就布下的局。高氏一族确有异心,但她加速了他们的覆灭。
深秋时节,果郡王平安归来。他带来消息:准噶尔内乱,边境暂安。
多谢太后相助。允礼躬身行礼。他已年过四旬,鬓角染霜,但依然俊朗。
王爷不必多礼。甄嬛淡淡道,哀家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二人相视一笑,尽释前嫌。
第九章
春风又起
冬日第一场雪落下时,甄嬛再次来到梅林。老梅枝头花苞累累,即将绽放。
太后,安沐心的案子有进展了。瑾汐悄声道,查到她入宫前,曾与一神秘人往来。那人手腕有刺青,似与前朝余孽有关。
甄嬛眸光一凝:继续查。
她望向茫茫雪景,心中清明:安沐心不过是个棋子,真正的对手还在暗处。可能与纯元皇后之死有关,可能与前朝恩怨有牵连。
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做好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娘娘,回宫吧,雪大了。瑾汐为她撑伞。
甄嬛最后望了一眼梅林,转身离去。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
回到永寿宫,皇帝已在等候。
皇额娘,儿臣想选立新后,请皇额娘定夺。
甄嬛看了看名册,指着一个名字:富察氏吧,家世清白,性情温婉。
儿臣遵旨。
母子二人又商议了些朝政,皇帝方告退。
甄嬛独坐殿中,摩挲着那枚玉佩。纯元皇后的秘密,她终有一天会揭开。但不是现在。
如今朝局初定,边境暂安,她需要时间巩固这一切。
瑾汐,传哀家旨意:明年开春,恩科取士。
是。
殿外,雪越下越大。甄嬛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那个初入宫城的少女,怀着憧憬与不安,走向不可知的命运。
如今她已站在紫禁之巅,却依然要在这长门深宫中,继续下一局棋。
来人,笔墨伺候。
甄嬛提笔,写下四个字:长门怨深。
这不是哀怨,而是警示。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深宫中的危险与算计。
雪停了,梅花终于绽放。甄嬛站在花树下,微微一笑。
春风又起,吹动她衣袂飘飘。而那双眸子,依然清澈如水,映照着紫禁城的天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