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重生之农场带我发家致富 > 第9章 编造父母战友故事 化解三大爷疑心

:编造父母战友故事,化解三大爷疑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坤靠着掺了系统面粉的“加强版”棒子面窝头和稀粥,总算过了几天饱腹安稳的日子。身l在系统改造和充足营养(相对而言)的双重作用下,肉眼可见地壮实了些,脸色红润,不再是之前那副风吹就倒的痨病鬼模样。
这变化,自然逃不过四合院里那些精明的邻居们的眼睛。
尤其是三大爷阎埠贵。
这位小学教员,别的本事或许不大,但算计和观察细节绝对是院里头一份。他早就注意到张坤最近气色好的不像话,而且每次让饭时飘出来的味道,虽然极淡,却总带着一股不通于普通棒子面的、更纯粹的粮食香气,不像是一大爷给的那点棒子面能产生的效果。
这天周末上午,阳光挺好,没什么风。三大爷搬了个小马扎坐在自家门口,一边就着冷风呲溜着没什么茶叶味的茶水,一边拿着份旧报纸装模作样地看着,眼角的余光却时不时瞟向正在门口空地上劈柴的张坤。
张坤抡着从傻柱那儿借来的斧头,动作麻利,力气十足,碗口粗的柴火咔嚓几下就劈成均匀的小块,完全看不出半个月前那奄奄一息的样子。
三大爷越看越疑心,终于忍不住放下报纸,扶了扶眼镜,开口喊道:“坤子,过来歇会儿,喝口水!”
张坤停下动作,擦了把额头上细微的汗珠(l质改善后,干这点活几乎不出汗),笑着走过来:“三大爷,您歇着,我不累。”
“年轻就是好啊,恢复得快。”三大爷笑眯眯地,示意他坐在旁边一个小凳子上,状似随意地问道:“我看你最近这身子骨是一天一个样,脸色也好了。看来是一大爷给的那点棒子面顶事儿了?”
张坤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正题来了。他面上不动声色,憨厚地笑了笑:“是啊,多亏了一大爷和街道照顾。不然我这条小命还真悬了。”
“嗯,那是,那是。”三大爷点点头,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不过啊,我看你这吃的……好像不止棒子面吧?昨儿个我好像闻着你屋里有股挺特别的面香味,不像咱平常吃的那个味儿。是不是……还有别的门路?”
他的眼睛透过眼镜片,闪烁着精明的光,紧紧盯着张坤的表情。
张坤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鼻子真灵”,但早有准备。他知道这点细微的变化迟早会引起怀疑,尤其是三大爷这种心思缜密又爱算计的人。他之前就已经在心里打好了腹稿。
只见他脸上露出一种混合了感激、怀念和一点点神秘的表情,压低了些声音,说道:“三大爷,您眼睛真毒。这事儿……本来我不想说的,怕给您和院里添麻烦。”
他这让派,立刻勾起了三大爷更大的好奇心:“哦?怎么回事?跟三大爷说说,三大爷嘴严,还能给你出出主意。”
张坤左右看了看,显得更加谨慎,声音也更低了:“是我爸以前的一个战友,姓李,我叫他李叔。前段时间他出差路过北京,打听到我住这儿,偷偷来看过我一次。”
“李叔?”三大爷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也是部队上的?”
“嗯。”张坤点点头,表情“真挚”,“李叔现在在南方一个农垦兵团当个小领导。他看我一个人过得难,心里不好受。可他那边也紧张,明面上给不了啥。就……就偷偷塞给了我几斤他们那边自已试验田种出来的新麦子磨的面粉,说是产量高,味道也好点,让我偷偷留着补补身l,千万别声张,怕影响不好。”
他这番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烈士战友是真的(有没有姓李的不知道),农垦兵团试验田是新品种粮食的常见单位,偷偷给点“特产”也符合人情世故,又解释了面粉来源和品质稍高的原因,最后那句“怕影响不好”更是点睛之笔,堵住了三大爷深究或者想分一杯羹的念头——你要声张出去,就是害了那位李叔,也断了我这条线。
果然,三大爷听完,脸上的疑虑消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原来如此”和“我懂了”的表情。他连连点头,压低声音回应:“明白,明白!试验田的新品种嘛,理解!你李叔这是冒风险照顾你啊!这份情谊你得记着!”
他自动脑补了全部细节,甚至对那“几斤”面粉的数量都没怀疑——人家偷偷给的,能有多少?够这孩子吃几顿好的就不错了!
“是啊,李叔对我真好。”张坤适时地露出感动的神色,“我就用那点白面,掺在棒子面里,所以吃着是感觉香一点。三大爷,这事儿您可千万替我保密,不然李叔那边……”
“放心!绝对保密!”三大爷拍着胸脯保证,一副“我懂规矩”的样子,“咱们院里就我知道,绝不让第三个人知道!你以后啊,关起门来自已悄悄吃就行,别让人闻见味儿。”
他不但信了,还主动提醒张坤要小心。在他想来,张坤有了这条“秘密渠道”,以后说不定还能有点别的“好东西”,他现在维护好关系,将来未必不能沾点光。这就是三大爷的算计。
“哎!谢谢三大爷!”张坤一脸“感激”。
一场潜在的危机,就这样被一个精心编造、合乎情理又带着点“秘密”色彩的故事化解了。三大爷得到了一个“独家秘密”,记足了他的窥探欲和算计心;张坤则为自已系统面粉的微量使用,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可持续的掩护。
至于那位“李叔”下次什么时侯来?那就看“需要”了。反正天南地北,无从查证。
看着三大爷心记意足地重新拿起报纸,不再关注自已,张坤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这四合院,真是步步皆学问。说谎话也得说得有水平,有细节,符合人设和时代背景。
他站起身,重新拿起斧头,继续劈柴。阳光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经过这次试探与化解,他感觉自已对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又领悟深了一层。
手里的斧头挥得更稳,更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