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鞭笞事件”有惊无险地过去后,“大秦007体验营”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也彻底香了。
说它臭,是因为在附近乡镇的闲聊八卦里,它已然成了“地狱模式”、“找虐首选”、“当代黑煤窑”的代名词,但凡有谁家孩子不听话,当妈的就会吓唬:“再皮!再皮就把你送东头老村让秦朝大叔管管!”
说它香,则是因为这种带着点邪性和硬核的猎奇感,反而吸引了一批寻求刺激、或者单纯就是不信邪的游客。周末的时候,杜子藤那破木箱前,居然能排起小小的队伍,人人手里都拎着或多或少的米面杂粮,伸着脖子既紧张又兴奋地等着进去“受罪”。
杜子藤每天忙着收“门票”、清点粮食库存,小本本上记满了歪歪扭扭的账目,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屋里那点存粮眼见着从十几斤变成了百来斤,甚至不得不挪到了原本空荡荡的东厢房堆放。肥猪肉也隔三差五能买上一回,章楶那张古板脸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每次看到肉,眼神总会柔和那么一丝丝。黑茅和手下兵士们,杜子藤也偶尔给他们改善伙食,加个蛋或者弄点油水厚的菜,这帮沉默的汉子干起活来更是卖力,整个废弃村落的改造进度一日千里,已经初步有了点“小型军事要塞”的雏形。
兜里有了点“余粮”,杜子藤的心思就活络开了。
每天看着游客们累死累活、哭爹喊娘地从“秦朝”出来,他虽然乐,但也琢磨着:这模式太单一了。刺激性有余,回味性和……可持续掏空游客钱包性不足。
得搞点新花样。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脑海中那款已经消失却余威尚存的APP列表。
【宋】-
苏东坡
-
状态:忙碌(本职工作中,可预约)
-
期望薪资:月俸五贯,需提供厨灶及试吃机会……
瞧瞧!这条件!这头衔!诗词书画大家,美食理论宗师(实操待定),性格乐观,话题度高,自带流量!
这简直就是为文旅项目量身定做的超级IP啊!
想想看,一边是血汗工厂般的大秦苛政体验,另一边是风雅闲适、可以品茶听词、还能吃到文学巨头亲手(理论指导)烹制的宋代文化生活体验!这一张一弛,一武一文,绝对能形成完美互补,把游客的钱包榨干得更加彻底!
“搞!必须搞!”杜子藤一拍大腿,下了决心。
下一个目标:攒够“五贯钱”,把苏东坡苏大爷请过来!
可这“五贯钱”……到底是多少?
杜子藤挠着头,开始疯狂查资料。一通折腾下来,他大概弄明白了,宋代的一贯钱理论上是一千文铜钱,但购买力会随时间地点变化。有学者估算,北宋中期的一贯钱大概相当于现代几百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但这APP它不收人民币啊!它要的是“等价交换物”!
杜子藤试着又往院子里放了点东西——一小串铜钱(他奶奶留下的老物件)、几张毛爷爷、甚至拿了本旧书《宋词三百首》摆上去,心里默念招募苏东坡。
屁反应没有。
看来这APP认死理,估计就得按宋代的薪资标准来折算成它认可的“实物”。
“月俸五贯……五贯……”杜子藤看着屋里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米袋,眼睛一亮。
粮食!这肯定是硬通货!
他又开始查宋代粮价,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粮价波动巨大,从一斗米几十文到几百文都有,根本没法精确计算。
“不管了!就往多了算!”杜子藤发了狠,“按一石米(约合现代59公斤)值一贯钱来算!五贯钱就是……五石米!差不多三百公斤!六百斤!”
他冲到东厢房,看着那堆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粮食,满打满算也就两百来斤,还差得远!
而且,这还没算苏东坡要求里那“需提供厨灶及试吃机会”的隐性成本呢!建个像样的宋代风格小厨房、购置锅碗瓢盆、准备试吃的食材……哪样不要钱?
杜子藤顿时感觉眼前一黑。
刚过上两天粮食勉强够吃的日子,这宏伟目标一立,瞬间又变得赤贫了。
“得开源!必须开源!”杜子藤在院子里团团转。
现有的“秦朝体验”门票收入,看来是远远不够支撑他快速实现“苏东坡计划”的。
涨价?三斤米的门票已经让不少村民嘀咕了,再涨恐怕真要劝退一部分人。
增加客流量?村子就这么大,接待能力有限,黑茅他们虽然能干,但也不可能无限度地“虐待”游客,总得有个限度。
“必须开发新项目!搞点来钱快的!”杜子藤目光扫过整个李家沟,最后落在了离东头老村不远、另一片同样荒废破败,但地势稍平坦、还有个小池塘的废弃院落群。
“就是那儿了!”他猛地一挥手,“先圈起来!作为‘大宋文化体验村’的预留地!”
说干就干。他立刻找来黑茅,指着那片地说:“老黑,带上你的人,把那边也清理出来!跟这边秦朝的风格区分开,暂时不用弄太狠,先把杂草乱石清了,把还能用的房子框架保住!”
黑茅领命而去,带着兵士们开辟新“战场”。
杜子藤则又开始绞尽脑汁想新点子创收。
他尝试搞“周边”。
比如,让章楶用他那手不错的毛笔字,写了几幅“秦律精选”裱起来,美其名曰“法治文化收藏品”,试图卖给那些被“折磨”完、却莫名对章楶产生敬畏感的游客。标价:十斤米。
结果无人问津。游客们表示:体验一次就够了,谁特么还想把这“噩梦”请回家天天看着?
他又琢磨着让黑茅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虽然他们几乎不休息)编点秦式的草鞋或者小兵器模型卖。结果兵士们编草鞋还行,做模型就抓瞎了,做出来的东西粗糙得只能算是个象征物,别说卖了,送人都嫌占地方。
创收计划一一破产。
杜子藤愁得头发都快薅掉了,整天对着那堆粮食长吁短叹:“六百斤……六百斤……这得攒到猴年马月去啊……”
章楶偶尔看到他对着粮食发呆,会刻板地说一句:“主家,仓廪实而知礼节。积粮乃正道。”丝毫不能理解杜子藤是在为一位旷古烁今的大文豪兼美食家攒“聘礼”。
黑茅更直接,见杜子藤发愁,只会闷声问:“可需增辟新地?或加重役作?”在他简单的思维里,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开拓和干活。
杜子藤看着这两位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古人下属,长长叹了口气。
“算了算了,指望不上你们。”他认命地拿起锄头,自己也下了地,跟着一起清理那片预备给“大宋”的荒地,“还是得靠我自个儿慢慢攒……”
他一边刨着地上的草根,一边幻想着苏东坡来了之后的盛况:优雅的宋式庭院,墨香茶韵,东坡肉香气四溢,游客们流连忘返,钞票(大米)哗哗地来……
“苏大爷,您可千万等着我啊……”杜子藤对着空气喃喃自语,“等我攒够了‘五贯钱’,一定把您老请过来吃香的喝辣的!”
就在这时,一个兵士从不远处清理的废墟里,吭哧吭哧地搬过来一个沾满泥土、看起来沉甸甸的陶罐,放到他面前,瓮声瓮气地道:“上官,此物甚重,如何处置?”
杜子藤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那破陶罐,罐口被泥土封得死死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他也没太在意,随口道:“先放着吧,估计是以前哪家老人藏的咸菜坛子,说不定都臭了,待会儿一起……等等!”
他话还没说完,眼睛猛地瞪圆了,死死盯住了那陶罐底部边缘——那里,在厚厚的泥污中,似乎隐约透出了一点极其黯淡的、非陶非石的……金属光泽?
一个荒谬又惊人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他的脑海!
他猛地扑过去,也顾不得脏,用手拼命擦刮着那陶罐底部的泥土。
更多的金属色泽露了出来!那是一种古老的、带着铜锈的……黄褐色?
杜子藤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
他抬起头,看向那兵士,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和难以置信而变得尖利扭曲:
“这……这东西……你从哪儿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