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通往王家沟的那条小路果然被平整拓宽了不少,两个村子之间的关系也微妙地缓和了。
除此之外,家里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
我们的收入虽然不算巨款,但细水长流,小木盒里的钱渐渐充盈起来,我说话越来越有底气。
婆婆彻底歇了插手管钱的心思。
一方面是我态度强硬,另一方面,她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好处。
饭桌上的油水多了,连带着她对三个孙女的态度都好了不少,至少不再动不动骂赔钱货了。
最大的改变是李建斌。
他几乎戒了酒,人也变得勤快开朗了许多。
他甚至开始跟着楚薇学怎么跟游客打招呼,虽然笨嘴拙舌常常闹笑话,但那份努力我都看在眼里。
他也不再对我与张舟的通信耿耿于怀。
“你读过书懂得比我多,我就是个大老粗,但我相信你。”
李建斌笨拙地解释,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感动。
张舟回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一次傍晚,他约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散步。
“翠翠,你变了,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
他停下脚步,看着我浅浅地笑。
“你那么有想法,那么有魄力,看着你把这里变得这么好,我真的很佩服。”
我笑了笑:“都是被逼出来的,也多亏了你帮忙。”
“不只是帮忙。”他深深地看着我。
“翠翠,我知道现在说这个可能不合适,但我还是想告诉你,”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和孩子们离开这里,去市里,我能给你更好的生活。”
我沉默了片刻,抬头看向远处。
我家的小院里,李建斌正笨拙地陪着大丫二丫跳格子,徐小红在一旁磕着瓜子大声指挥。
王梅坐在门槛上看着,脸上带着罕见的平和笑容。
恍惚间,我似乎不再是穿进书里的楚榕,而是真真切切存在在这本书里的徐翠翠。
“张舟哥,谢谢你,但是,我的根在这里了。”
我轻声却坚定地打断他,抬手指着那片炊烟袅袅又充满生机的村庄。
“这里需要我,我也需要这里。”
“建斌他在变好,孩子们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而你是我永远尊敬和感激的哥哥。”
张舟的眼神黯淡了一下,随即释然地笑了。
“其实我早就猜到了,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嗯,也好。”
他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往常的洒脱。
“那以后,就只是合作伙伴和娘家人了?”
“当然,永远是最亲的哥哥。”
我笑着点头。
年底,公社评比,李家村破天荒地被评为“经济发展先进村”。
不仅摘掉了负增长的帽子,甚至成了增速第一的典型!
村长去县里开了会,抱回来一张大奖状,全村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