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广交会如期举行。
在人声鼎沸的展馆里,苏语嫣说着流利而略带口音的英语,与不同肤色的外商从容周旋。
她精准地抓住对方对“东方神秘感”和“手工艺独特性”的兴趣点,将那些蓝印花布、竹编小篮、粗陶茶具讲述得充满故事和文化底蕴。
林慎言则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负责样品展示、搬运、记录订单细节,眼神始终追随着她发光的身影,充满了自豪与倾慕。
他们带去的样品大受欢迎!
尤其是那些图案古朴的蓝印花布和精巧的竹编工艺品,接到了好几份意向订单,虽然金额不算巨大,但利润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打开了眼界,建立了珍贵的渠道联系。
返程的火车上,两人虽然疲惫,但却兴奋异常。
苏语嫣靠着车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南国景色,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广交会的成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被压抑已久的、对更广阔天地的渴望。
她低声和林慎言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例如如何稳定货源,如何提高品质,如何建立长期联系
林慎言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建议,两人之间流淌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和信任。
火车抵达省城,已是深夜。
他们需要先回林慎言所在的家属院暂时落脚,整理样品和订单资料。
筒子楼的走廊昏暗而拥挤,堆满了各家各户的蜂窝煤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和饭菜混合的味道。
林慎言的家在最里面一间,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陈设简单却整洁。
林父是厂里的八级钳工,技术大拿,性格耿直,林母是厂办小学老师,慈爱温和。
他们对儿子带回来的这个漂亮又沉静的“同学”苏语嫣非常热情,尤其听说他们在外面“见了大世面”还“做了生意”,更是惊奇不已。
林母特意煮了两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
奔波了一天,热汤面下肚,暖意融融。
饭后,林慎言让父母先休息,他和苏语嫣在狭小的客厅里整理资料到深夜。
终于忙完后,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家里实在住不下,林慎言只能送苏语嫣去厂里招待所。
夜已深沉,筒子楼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几声模糊的狗吠。
昏黄的路灯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这次真的谢谢你。”
林慎言停下脚步,由衷地感谢。
没有她,广交会之行不可能成功。
苏语嫣也停下脚步,抬起头,没有立即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此刻夜深人静。
那些被刻意压抑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悄然涌上了心头。
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这时。
筒子楼二楼一扇窗户“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个中年女人尖利刻薄的嗓音划破了夜的宁静。
“哟!我当是谁呢!大半夜的不睡觉,在楼下拉拉扯扯!林工家的儿子是吧?带个姑娘回来,深更半夜才往招待所送?”
“啧啧啧,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不像话!一点脸面都不要了!这要搁我们那时候,早被戳脊梁骨了!老林家这风气”
是邻居张婶,出了名的长舌妇。
林慎言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怒火中烧,刚要开口反驳,却被苏语嫣轻轻拉住了胳膊。
苏语嫣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更加苍白,眼神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惯有的清冷。
“张婶,您误会了。”
“我和林慎言同学刚参加完国家举办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回来,为学校完成社会实践任务,刚整理完材料。”
“您要是不相信,林叔叔和林阿姨可以作证,时间晚了打扰您休息,是我们考虑不周,抱歉。”
苏语嫣的语气不卑不亢,条理分明。
二楼的嘀咕声戛然而止。
张婶显然没料到是这个“高大上”的理由。
“哦这样啊”张婶无话可说,只能砰地关上了窗户。
一场风波,被苏语嫣三言两语化解了个干干净净。
林慎言看着苏语嫣平静的侧脸,心中的怒火被一种更强烈的心疼和酸楚取代。
她总是这样,独自承受着流言蜚语。
前世,她是不是也这样?
在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独自承受着一切委屈和痛苦?
而给她带来最大伤害的,正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