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完美人设崩塌指南 > 第一章

陈默的直播间里灯光柔和,背景是精心布置的书架和几件简约的艺术品。他穿着熨帖的浅灰色衬衫,袖口恰到好处地挽到小臂,露出那块价值不菲的手表。
其实感情没没有谁对谁错,只有适不适合。他对着镜头微微苦笑,眼神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忧伤,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
弹幕疯狂滚动。
【默哥太深情了叭】
【那个女生到底有多不知足啊】
【心疼哥哥,值得更好的!】
我看着手机屏幕,胃里一阵翻腾。三个月了,分手三个月,陈默依然在消费我们的感情,把自己包装成深情受伤的精英男,而我则成了他口中不懂珍惜、情绪不稳定的前任。
评论区有人问:默哥,能分享一下如何走出情伤吗
陈默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旁边的咖啡杯——那是我送他的生日礼物,现在成了他深情道具的一部分。
时间和新欢不,我选择时间。他露出标准的八颗牙微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同样的真心,对吧
弹幕又是一阵心疼和赞美。
我关掉直播,深吸一口气。手机相册里还存着分手那天他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林薇,你配不上我现在的层次,好自为之。
当时他刚刚凭借精英海归、白手起家创业CEO、哲学爱好者等人设走红,接了三个品牌代言,月入是我年薪的两倍。而我只是他精心编织的完美人设中,一个可以被牺牲的组成部分。
但我从没想过,他会无耻到持续编造谎言来维持热度。
是时候让所有人看见面具下的真面目了。
---
我注册了一个匿名微博账号,取名真相侦探社。第一步不是爆料,而是观察。
我比任何人都了解陈默,知道他那套人设有多少水分。所谓的白手起家,实际上是他父亲投入了三百万启动资金;所谓的常春藤毕业,其实是某个合作项目的短期证书;甚至连他那口流利的英语,都是靠后期配音——有一次直播意外露出了破绽,团队紧急以设备故障为由中断了直播。
但我不会直接说这些。网络世界最相信的,永远是自己发现的真相。
周一晚上,陈默照例分享他的精英日常:一张手持咖啡的工作照,背景虚化但能看出是高档办公室,配文:连续加班第四天,创业维艰。但想到你们的存在,一切都值得。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论区一如既往的崇拜和鼓励。
我放大照片,找到了想要的细节——他手表反射出的电脑屏幕画面,根本不是什么工作文件,而是最近大热的网游界面。
我截下图,用红圈标出反射细节,配上文字:所以‘加班’是指在游戏里加班吗[思考]没有直接指控,只是一个提问。从我的匿名账号发出,@了几个经常转发陈默动态的粉丝大号。
起初没什么反应。直到一个小号回复:卧槽!真的是《幻界》的界面!我昨天玩了八小时绝对不会认错!
渐渐地,这条微博开始被转发。有人质疑图片真实性,我立刻放出原图和高清放大对比。
可能是休息时间玩一下啊,默哥那么努力,不能放松一下吗有粉丝辩护。
我回复:当然可以呀!只是好奇为什么说是加班呢~[可爱]
节奏被带起来了。不少人开始在他最新微博下询问游戏的事,陈默团队选择了冷处理——标准的公关策略,不回应不承认不否认。
但这只是开始。
第二天,陈默照常直播,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中途他拿起手机回复消息,眼尖的我立刻发现了他手机壳的特殊图案——某奢侈品牌的限定款,售价近万元。
完美的是,就在上周,他刚发过一条微博抱怨国产手机壳也很好用,不支持消费主义陷阱。
我截取直播画面,与他之前微博的截图并列发布:从‘反对消费主义’到万元手机壳,价值观进步神速呀~
这次引发的讨论更大了。有人开始质疑他的
consistency,虽然粉丝仍在辩护:人就不能改变主意吗
改变主意我冷笑。陈默的每一句话都是计算好的表演,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主意,只有流量和利益。
第三天,我放出了一个小小的、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矛盾点:他在不同场合提到的最爱书籍居然有三本不同的答案,且在接受采访时明显说不出的主要内容。
可能是都喜欢嘛!有粉丝辩解。
我回复:当然啦!只是好奇为什么每次提到《追忆似水年华》都说是‘影响一生的作品’,却连第一卷标题都说错呢[疑问]
质疑的声音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多人开始仔细审视陈默的每一句话、每一张图,试图找出更多矛盾。而这正是我想要的——让大众成为侦探,自己发现真相。
陈默团队终于坐不住了。周五晚上,他在直播中正面回应:最近有些无聊的声音在质疑我,我想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正能量的事情上。
他垂下眼睛,长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声音略微沙哑:经历过感情挫折后,我学会了不理会负面声音,只专注于爱我的每个人。
又来了。又拿我们的感情说事。
弹幕全是心疼支持不要理黑子。
是时候加码了。
我联系上了小莫——陈默公司的前实习生,被以转正机会吊着免费工作了三个月后无情辞退的姑娘。起初她犹豫不决,害怕被陈默的粉丝攻击。
你不需要出面,我保证,只需要提供一些信息,我会让它看起来像是网友自己发现的。
我教她如何注册匿名账号,如何用看似偶然的方式发现陈默晒出的合作合同其实是PS的——边缘阴影不一致,字体微妙差别。
可是这些细节普通人不会注意到的。小莫担心地说。
一旦有人指出,所有人都会变成侦探。我回答。
果然,当小莫的匿名账号指出陈默引以为傲的与国际大牌合作其实是伪造之后,短短几小时内,就有技术博主做了详细分析视频,实锤了PS证据。
陈默团队紧急发出声明,称是实习生失误,已经开除相关人员。
可怜的是,公司里根本没有实习生了,小莫走后陈默为了省钱没再招新人。
我让小莫晒出自己的工作交接记录,时间显示她在所谓的失误发生前就已经离职。又一轮实锤。
陈默的形象开始出现裂缝。品牌方悄悄删除了几条与他相关的微博,虽然还没正式解约,但已经释放出信号。
是时候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在匿名账号上发布预告:明天下午三点,‘精英人设’终极解密。真相从不沉默
那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上千次,话题甚至爬上了热搜尾端。陈默的粉丝疯狂举报我的账号,但为时已晚,已经太多人截屏保存了。
当晚,我收到了陈默的私信——他用的是小号,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故作亲昵的语气:
不知道你是谁,但适可而止。我可以给你一笔钱,比你现在赚的多得多。
我几乎笑出声。他居然以为我是为了钱。
我不要钱,我回复,只要真相。
真相网络上哪有真相只有叙事。我可以让你成为下一个网红,或者,威胁的语气隐现,让你在社会性死亡。选一个。
典型的陈默式谈判——贿赂加威胁。
我选择第三种:看你倒塌。我回完就拉黑了他。
---
第二天下午两点五十,我的匿名账号已经聚集了数万等待吃瓜的网友。我却不急不慢,先发了一张咖啡杯的照片。
还有十分钟,先喝杯咖啡。顺便说一句,某人的咖啡杯从来只装摆拍用的气泡水,因为他实际上咖啡因过敏。
评论区立刻热闹起来,有人翻出陈默所有拿着咖啡的照片,果然没有一张真的在喝。
三点整,我发布了第一条线索:陈默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证书,上面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语法错误——真正沃顿证书绝不会犯的错误。
第二条:他引以为傲的公司年度业绩报告,数字与他在采访中提到的完全对不上。
第三条:他晒出的慈善捐赠记录,与慈善机构公开的名单不符。
每条证据都并非决定性,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无法辩驳的质疑。
陈默团队疯狂删帖,但每次删除,我就重新发布,并且多附赠一条小彩蛋:比如他实际上对猫过敏,却长期救助流浪猫人设;又比如他根本不会滑雪,晒出的瑞士滑雪照是P的。
网友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他们开始自发挖掘更多证据,像一场全民狂欢的解谜游戏。有人找出他手表在不同照片中指针位置一模一样,证明他只有这一块表摆拍;有人分析出他随手拍的办公室窗外景色其实是虚拟背景。
四点整,我放出了重磅炸弹:一段录音。
那是分手那天我无意中录下的——原本是想记录我们的周年纪念,却变成了罪证收集。
录音中,陈默的声音冰冷而傲慢:林薇,你觉得你现在配得上我吗我的粉丝数量是你的社交圈一百倍。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匹配我形象的女友,而不是一个普通设计师。
我回复:所以你一直在利用我帮你设计品牌形象,帮你打理社交媒体,甚至帮你写那些‘深刻’的文案
互利共赢不是吗你也得到了曝光机会。他轻笑一声,不过现在,你的价值已经用完了。
录音到这里结束。
全网寂静了三分钟。
然后爆发了。
陈默人设崩塌瞬间冲上热搜第一。品牌方开始集体发声明确认解约,粉丝后援会宣布解散,就连他最喜欢的合作摄影师也发文划清界限。
五点钟,陈默终于露面直播。他看上去憔悴不堪,眼下的黑眼圈粉底都遮不住。
我承认,我犯了一些错误。他声音沙哑,试图表演悔恨,但我只是太想给大家呈现完美的一面了,这种压力让我迷失了自己...
突然,直播画面卡顿了一下,然后跳出一个新窗口——我远程接入了他的直播。
屏幕上并排列出九张照片:陈默与不同女性的亲密合照,时间线完全重叠。其中包括他声称只是朋友的品牌代表,以及他口中骚扰他的疯狂粉丝。
最后一张,是他与某娱乐公司老板的接吻照,时间标注是上周——他刚刚在直播中声称因为情伤暂时无法开始新感情。
全场哗然。
你...你这是侵犯隐私!伪造证据!陈默对着镜头失控大吼,完全失去了平日里的温文尔雅。
哦那你要不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每张照片的EXIF数据都显示原始拍摄信息我通过变声器说道,同时把技术分析报告直接贴到了屏幕上。
陈默的表情从愤怒变成恐慌,他猛地站起来,画面剧烈晃动:你是谁!你到底想怎么样!
我只是一个看客,我淡淡地说,一个厌倦了谎言的看客。
然后我切断了连接,留他一个人在直播镜头前崩溃。这段视频后来成了各种表情包和鬼畜素材,在网络上疯传。
当晚,陈默的所有社交账号全部注销,公司宣布无限期暂停运营。媒体报道称,他可能面临多项虚假宣传的起诉。
一周后,我收到了一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里面是我留在陈默公寓的所有物品,最上面是我送他的那支钢笔——我们刚在一起时,我攒了三个月工资买的礼物。
盒底有一张纸条:你赢了。满意了吗
我拿起钢笔,发现笔夹内侧刻着极小的字迹:给真实的你——薇。
他从来没用过这支笔,甚至没发现这行字。
我笑了笑,把纸条扔进碎纸机,然后将钢笔放进抽屉最深处。不需要回应,不需要胜利宣言。沉默是最好的结局。
窗外阳光正好,我打开全新的素描本,开始绘制新的设计稿。第一笔落下时,手机响起——是一家我一直很喜欢的独立品牌邀请我合作。
我们很欣赏您的专业能力和诚信,对方负责人说,尤其是在最近这些风波之后,诚信显得尤为珍贵。
我微笑着接受邀请,挂断电话后,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匿名账号。后台显示粉丝数已经超过陈默曾经的关注量,留言区全是要求继续解密其他网红的请求。
我发布了最后一条消息:任务完成。本账号停止更新。记住:比起完美人设,真实的人生更有价值。即使它有缺陷,但至少,它是真的。
点击发送后,我注销了真相侦探社。
阳光下,铅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真实而纯粹。我不需要完美的复仇,只需要真实的生活。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
一个月后,我正在为新接的项目加班加点,手机突然连续震动。是几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内容大同小异:
你是林薇吗陈默现在很惨,你满意了
他抑郁症住院了,这下你开心了吧
我皱了皱眉,没有回复。不久后,一个共同朋友发来链接,是陈默的母亲在某个小众平台发的长文,讲述儿子如何被网络暴力击垮,现在住院治疗,还附上了一张病房照片——虽然刻意模糊,但仍能看出是私立医院的高级病房。
文章通篇没有提到我名字,但暗示前女友因爱生恨,策划了整个事件。评论区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猜测我的身份,甚至有人人肉搜索我的信息。
果然,陈默不会这么轻易认输。卖惨是他最擅长的戏码。
我正思考对策,小莫突然打来电话:薇姐,你看陈默妈妈发的文章了吗太恶心了!我们要不要反击
别急,我平静地说,让他先表演。
果然,第二天就有自媒体发文《从顶流到抑郁症患者,陈默经历了什么》,文章看似客观,实则将陈默塑造成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一些之前沉默的粉丝开始回流,话题请给陈默一个机会悄然出现。
我冷眼看着这场表演,知道这只是垂死挣扎。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三天,一个认证为心理医生的账号发文称接触过陈默病例,情况属实,还详细描述了抑郁症症状。
这越界了。
我联系上学医的朋友,很快发现那个心理医生根本不在医疗系统注册名单中。更可笑的是,他描述的症状完全是从网上抄来的通用模板。
同时,小莫发现了更劲爆的线索——那张病房照片的窗外景色,经过比对分明是陈默自家公寓的视角。他根本不在什么医院。
我们要现在揭穿吗小莫兴奋地问。
再等等,我说,让他们把戏做足。
时机在一周后到来。一家媒体放出了对陈默的独家专访,视频中他面色苍白,声音虚弱,讲述自己如何被网络暴力折磨,甚至暗示有自杀倾向。
我不怪任何人,只怪自己太追求完美...他对着镜头流泪,表演堪称奥斯卡级别。
视频迅速传播,同情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开始人肉搜索我的信息,我的社交账号开始被攻击。
是时候了。
我登录早已准备好的第二个匿名账号真相侦探社2.0,发布了第一条内容:那个假心理医生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陈默表弟的同学,根本不是什么医生。
第二条:病房照片的详细分析,通过窗外建筑物对比,证明拍摄地点就是陈默自家公寓。
第三条:陈默抑郁症诊断书的专业分析,指出多处格式错误和医学表述错误,明显是伪造的。
但这还不是致命一击。
最后,我放出了一段电话录音。是陈默母亲打给我的,语气完全没有文章中的悲伤,反而充满威胁:林薇,我知道是你搞的鬼。我儿子要是真的出事,你也别想好过!
我平静地回答:阿姨,如果您真的关心陈默,应该劝他面对真相,而不是继续撒谎。
真相什么是真相能赚钱就是真相!她尖声道,我告诉你,我们已经找到投资人准备东山再起,你最好识相点...
这段录音比任何证据都更有杀伤力。原来连陈默的母亲都在配合表演,所谓的抑郁症完全是一场博取同情的骗局。
舆论再次反转,这一次更加猛烈。之前同情陈默的人感觉被愚弄,愤怒地加入声讨大军。媒体报道风向瞬间转变,开始深挖陈默家庭的背景,发现他父亲的公司也曾多次涉嫌虚假宣传。
三天后,警方发布通报:已对陈默涉嫌伪造医疗证明、虚假宣传等行为立案调查。
这一次,是真的结束了。
---
风波平息后,我专注于自己的设计工作。那个独立品牌的项目大获成功,我因此获得了行业内的关注。越来越多公司找上门来,看中的不是我的故事,而是我的能力。
一个午后,我正在工作室忙碌,门铃响起。打开门,站在外面的是陈默。
他瘦了很多,穿着普通的T恤牛仔裤,完全没有从前的光鲜模样。
薇...他声音沙哑,能谈谈吗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进来了。
我看到你的新作品了,他说,很棒,真的。
谢谢。我保持着距离。
沉默片刻,他终于说:我知道我现在没资格说什么,但是...对不起。
我看着他,发现这句话里竟然有几分真诚。也许是失去一切后,终于学会了一点真实。
我接受了,我平静地说,但不代表原谅。
他点点头,眼神复杂:我其实...一直很羡慕你。你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我...只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这是认识他以来,听他说过最真实的话。
那你现在想要什么我问。
他苦笑着摇头:不知道。但至少,不想再演了。
送走陈默后,我站在窗前良久。阳光下,城市依旧繁忙,网络上又有了新的热点,新的网红,新的完美人设。人们总是渴望崇拜什么,又渴望摧毁什么。
手机响起,是新客户的消息:林设计师,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绝对真实’的品牌形象,您觉得呢
我笑了笑,回复道:
真实不需要打造,只需要选择。
窗外,夕阳正好。我拿起铅笔,继续绘制新的草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真实而坚定。
这一次,我只为自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