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座城池的选址极具匠心:
龙城位于长生河畔,原巴尔特王庭附近,定为漠北都护府治所,政治军事中心,控扼漠北草原。
靖边城位于原北疆防线以北四百里处,成为新的北方边防重镇,连接北疆腹地与草原的枢纽。
河套城位于一处水草极其丰美、河流环绕的冲积平原,重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粮仓和畜牧基地。
云中城位于通往西域的商路要冲,旨在发展成为草原上的商业贸易中心。
定远城位于西部边境,震慑西逃的巴尔特残部以及西齐方向,军事要塞色彩浓厚。
安民城位于东部,靠近山林地带,旨在安抚和整合东部地区的部落,并开发林业资源。
数年间,草原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宏大建设场面。
数十万民工、军士、归顺牧民在官吏的组织下,开山取石,烧制砖瓦,挖掘地基,修筑城墙。号子声、夯土声、马蹄声、驼铃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草原千年的寂静。
一座座城池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它们并非完全中原风格的城池,而是结合了草原特点和军事防御需求,城墙高大厚重,瓮城、马面、箭楼一应俱全。
城内规划整齐,官署、军营、市场、民居、工坊区划分明,甚至还预留了大片空地作为初来牧民适应性的临时安置点和牲畜交易市场。
与此同时,两项并行的政策也在强力推行。
一是“募民实边”。
张墨颁布极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
凡是愿意迁往新建的“燕州”、“吉州”,辖靖边、河套、云中、安民四城及周边广大区域的百姓,每户授予永业田、提供种子、农具、减免五年赋税。
官府协助建造房屋,甚至承诺,待站稳脚跟后,可将其原籍亲属接来。
消息传出,不仅北疆六州无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踊跃报名,就连南面大越境内的流民,以及西面的西齐都有大量生活困苦的百姓闻讯,冒着风险,拖家带口,千里迢迢前来投奔。
北疆方面则设立专门的接待点,提供路途食宿和必要的保护,将这些移民有序地输送到新建的各城周边,划分土地,安置下来。
二是“胡汉分治,逐步融合”。
对于归顺的草原部落,不强制其立刻改变游牧习惯,但要求其部落首领或其子弟需常驻城中,部落放牧范围被大致划定,需向官府登记人口牲畜,缴纳定额的牛羊作为赋税。
同时,在城中设立官学,鼓励部落子弟入学,学习汉话汉字以及农耕技术;鼓励胡汉通婚,并给予优待;招募勇敢忠诚的胡人青年加入“草原义从军”,给予优厚粮饷。
时间一年年过去,新建的六座大城逐渐繁荣起来。
城墙之内,街市日益热闹,商旅云集,胡汉杂处,虽然偶尔仍有摩擦,但在官府强有力的管理和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下,隔阂正在慢慢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