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白返回云州城后,立刻以八百里加急将左卫城大捷的详细战报,连同自己的查验结果和请功奏疏,一同发往京城。
奏疏中,他极力渲染了秃发部的凶悍和张墨面临的险境,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左卫城军民如何浴血奋战、以少胜多,最终阵斩敌酋、大获全胜的辉煌战绩。
对于连射弩,他提及是“将士用命,偶得利器相助”,巧妙淡化了其颠覆性的作用,重点突出将士的勇武和指挥的得当。
消息传出,首先在云州上层引起了轩然大波。
震惊、难以置信、狂喜、嫉妒、猜疑,种种情绪在不同的人心中交织。
都督府内,与墨江白交好的将领纷纷前来道贺,称赞他慧眼识珠,提拔了张墨这等良将。
而一些素来与墨江白或有龃龉、或隶属不同派系的官员,则在震惊之余,不免酸溜溜地议论,怀疑战果是否有水分,甚至私下腹诽墨江白是否为了军功而纵容下属虚报。
云州的文官系统则更关注此战带来的后续影响。
如此大捷,朝廷封赏必重,北疆格局恐将生变。张墨的崛起势不可挡,该如何与之相处?左卫城的重要性陡然提升,相关的钱粮调配、人员任命都需要重新考量。
然而,所有这些波澜,暂时都还未波及到左卫城本身。
此时的左卫城,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战后重建的忙碌之中。
张墨兑现承诺,从丰厚的缴获中,拿出了大量金银布匹,对参战将士进行了极其丰厚的犒赏。
战死者抚恤加倍,伤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和额外的赏银,立功者按功行赏,人人有份。就连协助守城的青壮和民夫,也都分到了足以让一家人过一个肥年的钱粮。
一时间,左卫城内欢声笑语,军心民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高度。所有人都坚信,只要跟着张骑尉,就有前途,就有活路。
张墨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这只是开始。
他一边组织人力,加紧修复城防,将此次大战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一一加固。
一边利用缴获的大量战马,进一步扩充骑兵队伍,尤其是重点训练马上使用连射弩的战术,将此次实战中获得的经验固化、推广。
罗老虎的商队变得更加忙碌。
他们不仅要消化此次缴获的大量毛皮、牲畜,还要按照张墨的要求,加大力度采购铁料、硝石、硫磺等战略物资,尤其是制造连射弩核心部件的优质钢材。
左卫城的军工体系,在战争的刺激和资源的注入下,开始全速运转。
张墨的连射弩工坊也悄然的开张了,他开始尝试用前一世加工厂的方式来制造连射弩。
“睚眦”组织也借机大肆扩张。
此次大战,情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张墨对其更加重视。
他拨付重金,让罗老虎物色更多机敏可靠、身份各异的人才,向北原诸部、乃至云州、赵州、均州以及京城等地渗透。一张无形的蛛网,正在悄然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