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友听完汇报,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打消,取而代之的是狂喜和急不可耐。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他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得满脸红光:“传令,击鼓聚将。所有骑兵即刻集合,带足五日干粮和箭矢,快!”
都骑尉衙门的战鼓隆隆敲响,打破了西岭县清晨的宁静。
各级军官虽然不明所以,但军令如山,很快,刘长友麾下能够调动的近一千二百名骑兵迅速在校场集合完毕。
刘长友全身披挂,登上点将台,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挥舞着马鞭,意气风发地吼道:“儿郎们,北原马勒部犯我边境,已被我英勇边军击溃。
现在,随本官出征,直捣敌巢,建功立业,就在今朝。出发!”
大军轰然应诺,虽然很多人心中疑惑,但在刘长友的率领下,还是如同滚滚洪流,冲出西门,朝着张墨捷报中指示的方向,向着北方草原深处疾驰而去。
刘长友深知兵贵神速,一路上催促部队日夜兼程。四天多的路程,硬是在第三天傍晚就赶到了马勒部老营所在地。
果然如张墨情报所言,马勒部精锐尽丧于燧峰堡下,败军尚未返回老营。老营极度空虚,只剩下少量老弱残兵和大量的妇孺、牲畜。
他们还在期盼着自家的勇士满载而归,根本没想到南人的军队会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杀到。
面对如狼似虎、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西岭都骑尉骑兵,马勒部老营的抵抗微乎其微,很快就被彻底攻破。
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和掠夺开始了。
刘长友的军队如同冲入羊群的饿狼,疯狂地砍杀着敢于抵抗的残兵,掠夺着帐篷里的财物,驱赶着成群的牛羊马匹。
哭喊声、求饶声、狂笑声混杂在一起,草原部落衰亡的悲剧再次上演。
马勒部的留守的部族长老是一名年迈的老人,他在试图组织微弱抵抗时,被刘长友的亲兵队长亲手擒获。
一夜之间,曾经也算一方势力的马勒部,彻底烟消云散,其人口、牲畜、积累的财富,都成了刘长友的战利品。
五天后,刘长友志得意满地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返回了西岭县。
队伍比出发时庞大了何止数倍。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羊马匹,装载着毛皮、金银器皿的大车,以及垂头丧气被绳索串在一起的妇孺和工匠,无不彰显着这次出征的巨大成功。
一回到衙门,刘长友立刻迫不及待地开始书写给上级和朝廷的报捷文书。
在这份文书中,故事的版本被巧妙地篡改了:燧峰堡之战,变成了他刘长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结果。
是他及时发现了马勒部的入侵意图,果断命令麾下仁勇校尉张墨率领两百精锐和清湖镇青壮据堡固守。
并且按照他的指示,巧施妙计,内守外攻,浴血奋战,成功击退了敌军先锋的多次进攻,并杀伤敌军八百余,为最终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
而真正的决胜之战,则是由他刘都尉亲率主力,抓住战机,长途奔袭,在野战中一举击溃马勒部主力一千五百余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