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遇自从与袁枢商量好对策以后,马上就返回后世,首先就是从后世的仓库里,把购买的棉衣、棉袄还有军大衣,以及劳保棉鞋,一趟又一趟的运到睢州城。
现在扩军一千多人,也就意味着他需要十多次才能搬运这么多的物资,陈明遇没有扩军的时候,只需要负责他的家丁兵,可现在陈国栋以他的名义,扩招了一千多名家丁兵,他就需要完善这些新招家丁兵的待遇问题。
新招家丁兵的待遇问题其他都好解决,比如每个人先发五石粮食作为安家费,毕竟不少新招家丁兵已经断粮了,要不然,在明明知道陈明遇在造反,他们还当陈明遇的兵?他们不傻,只是被生活所迫。
陈明遇可没有跟这些人画大饼,而是直接发粮食,粮食好解决,陈明遇手中不缺粮食,可问题是,衣服却五花八门,有的人穿陈明遇发的棉衣,这是老家丁兵,新招收的家丁兵,大都穿的是从睢阳卫或归德卫仓库里缴获的鸳鸯战袄。
一支军队穿得五花八门,很难形成凝聚力,最好还是统一服装,把棉衣、棉裤、棉鞋、棉大衣,分发给这些新招家丁兵。
陈明遇也算走出了当军阀的第一步,拥有将近两千人。
这将近两千人,按照原来的编制,分为前后左右中共五局,每局三百五十人,合计一千七百五十人,同时,成立一个亲兵哨,负责自己的安全,一个综合哨和一个辎重哨,一个医护兵哨,
暂时总兵力是一千九百五十人。
当然,这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陈明遇的要求。
陈明遇给全军分配好棉衣和劳保鞋,形成统一服装以后,就继续让王铁柱负责全军的军纪训练和学习,什么合编演、作战技能,统统靠后。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阵亡的家丁兵的家属,进行抚恤。
陈明遇望着名册道:“此次事件中,有六十二位兄弟离开了我们,本千户非常心痛,兄弟们流了血,绝对不能让兄弟们的家属流泪,原规定,阵亡将士每人发抚恤银二十两”
顿了一顿道:“这远远不够!”
听到这话,陈国栋也松了口气。
他真怕陈明遇为了省钱,让兄弟们空欢喜一场,他也了解陈明遇的难处,毕竟,短时间内,给兄弟们弄来将近两千套棉衣、棉裤和棉大衣,这种针脚细密的棉衣,恐怕每件就需要二三十两银子。
别看陈明遇有钱,他虽然有数万两银子,可这一次购买棉衣,外加给一千多人发安家粮,就掏空了陈明遇的家底。
当然,陈国栋其实并不知道,陈明遇从周鼎家里抄了五十多万两银子,从孙德海家里抄了十三万两银子,陈明遇手中现在拥有八十多万两银子。
陈明遇道:“咱们兄弟们的命,不能这么贱,二十两银子够干嘛的?买一匹马?咱们兄弟们的命难道就值一匹马吗?”
陈国栋道:“那大人的意思是,该给多少银子?”
陈明遇道:“按朝廷的标准,凡军职战没,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之,俟袭职给本俸,罢优给其病故,无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半俸终身!”
陈明遇在查到大明军人的抚恤条例时,终于明白为什么明军战斗力这么强悍了,朱元璋本人出身寒微,他深知底层百姓辛苦,对于跟随征战数十年的士兵厚待有加,此外朱元璋还积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士军官优抚体系,为保障阵亡士兵老有所终,妻子有所养,解除了将士的后顾之忧,稳固军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明代初期南征北战,战无不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明财政体系没有崩溃的时候,军人的抚恤政策其实不错的,当然,如果是没有上司贪墨的情况下,当然是不错的,可是随着贪墨腐败,到了明末阵亡的将士,朝廷拨款抚恤,到了阵亡将士家属手中,能领到几斗粮,就不错了。
陈国栋摇摇头道:“大人,你这是洪武年的旧例,,嘉靖六年(1527)朝廷新制规定:各卫故官优养亲母、亲女月支米五石者,给本色米二石、折色三石,内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二石折钞四十贯。”
大明的宝钞,其实就是废纸一纸,也就意味着,嘉靖六年以后的大明将士,阵亡抚恤标准变成了两石粮食,两钱五分银子(宝钞约等于零)。
陈明遇摆摆手道:“咱们阵亡的兄弟,月薪二两银子,给米一石,按制给三年全薪,也就是每个人三十六两银子,一次性支付,以后每年给其家属幼子,直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