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钦定败局 > 第5章
咖啡馆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薇能听到自己血液冲刷耳膜的声音,咚咚作响,与店内舒缓的爵士乐形成诡异的重奏。圣钦抛出的选择,像一枚闪着危险光芒的宝石,诱人至极,却又可能布满荆棘。
近距离记录一场“冷酷的诊断”和“反向的手术”?
亲眼目睹一艘巨轮如何被扳回航道,甚至更换引擎?
这几乎是每一个有野心的财经记者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前提是,操刀者值得信任。而眼前这个男人,神秘、冷酷、行为莫测,像一团行走的迷雾。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林薇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虚,这是她此刻唯一能做出的、保护性的反应。她需要时间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和其中蕴含的风险。
圣钦似乎毫不意外。他既未表现出失望,也未有丝毫催促,只是极淡地点了下头,仿佛她的犹豫本就是计划中的一环。
“可以。”他语气平淡,“但你考虑的时间不多。昌荣厂的手术,今晚就会开始。”
今晚?!林薇的心脏又是一缩。这么快!
“怎么开始?”她脱口问道。
圣钦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她脸上,那眼神锐利得像手术无影灯,瞬间将她所有的犹豫和不安照得无所遁形。
“任何拯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不是想着如何活下去,而是……”他微微停顿,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落在桌面上,“……准确地找到那个必须被切掉的‘癌变核心’。判断错误,满盘皆输。”
他身体前倾,双臂交叠放在桌上,形成一个极具压迫感的姿态,尽管他的声音依旧没有起伏。
“告诉我,林记者,以你这些天的观察和了解,你认为昌荣厂如今最大的‘毒瘤’是什么?是什么在持续吸血,最终将它拖垮?”
话题突然转向专业分析,林薇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试图找回一丝职业记者的冷静。她深吸一口气,快速梳理着脑海中的信息。
“表面上看,是那三条从德国引进的‘先进’自动化流水线。”她谨慎地开口,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圣钦的反应,“设备昂贵,贷款压力巨大,但生产出的产品却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它们吞噬了绝大部分现金流,是直接的财务黑洞。大多数分析都会指向它们。”
圣钦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眼神示意她继续。
“更深一层,”林薇的思维逐渐清晰,“是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路径依赖。盲目追求所谓的‘技术升级’,忽略了市场实际需求和自身成本控制能力。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懂市场,只是惯性般地维持生产,指望‘熬过冬天’。这是战略层面的毒瘤。”
“还有呢?”圣钦追问,像一位苛刻的导师在检验学生的功课。
“还有……”林薇蹙起眉头,努力挖掘,“也许是……人员结构?老国企遗留的包袱,冗员严重,效率低下?或者是销售渠道的僵化?我注意到他们的客户名单似乎很多年没有更新……”
她列举了几点常见的传统企业弊病,但圣钦的表情始终没有任何变化,既未肯定,也未否定。这种沉默反而让林薇有些不确定起来,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说完了?”圣钦问。
林薇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没底。难道自己分析得不对?
圣钦向后靠去,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极轻的嗒声。
“分析得不错。常规,教科书,符合百分之八十旁观者的看法。”他的评价听起来像是褒奖,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林薇心中一凛,“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按这个思路去救,昌荣必死无疑。”
“为什么?”林薇忍不住追问。
“因为你看到的,只是症状,不是病灶。你开出的,是止痛药,不是手术刀。”圣钦的目光变得格外冰冷锐利,“砍掉流水线?卖设备还债?的确能缓解一时,但昌荣的核心价值也随之彻底消失,它剩下的只是一具空壳和一块地皮。剥离管理层?短时间内谁能接手这个烂摊子?处理冗员?动荡和补偿金可能直接压垮最后一丝元气。”
他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林薇那些想当然的方案背后的脆弱逻辑。
“那……那真正的‘毒瘤’是什么?”林薇感到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
圣钦没有直接回答,反而从西装内侧口袋里取出一个极薄的透明密封袋,轻轻放在桌面上,推到她面前。
密封袋里,装着一小块布料,以及几个比米粒还小的、看起来像是电子元件的碎片。
林薇疑惑地拿起密封袋,仔细查看。那块布料质地奇特,不像普通的棉、麻或化纤,触手有一种微妙的韧性和特殊的凉感,颜色是深灰色,隐约能看到极其细密的金属丝线交织其中。而那些电子碎片,更是看不出用途。
“这是……”她抬起头,不解地看向圣钦。
“这是我从那个小仓库里找到的。”圣钦的声音平稳无波,“附着在一卷被丢弃的、标注为‘废料’的样品布料的边缘。那些电子碎片,是某种微型传感元件的残骸。”
林薇的瞳孔微微收缩。那个神秘的小仓库!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圣钦的目光落在那个密封袋上,眼神锐利如鹰隼,“昌荣厂最大的‘毒瘤’,不是那三条亏损的流水线,恰恰相反,是它们所代表的、僵化落后的传统生产思维模式!是这种思维模式,
blinding了所有人的眼睛,让他们对近在咫尺的真正价值视而不见,甚至当作垃圾处理掉!”
他的语气依旧平静,但话语的内容却石破天惊!
“那三条流水线,是为了大规模生产普通纺织品而存在的。它们效率越高,生产出的滞销品就越多,亏损就越大。它们的存在,就像一个巨大的、吵闹的瀑布,掩盖了旁边一条可能蕴藏着金砂的涓涓细流。”
林薇的心脏狂跳起来,她隐隐抓住了什么:“你是说……那个小仓库里的东西……”
“那个仓库里堆放的,根本不是什么废料或者积压库存。”圣钦斩钉截铁地打断她,“那是昌荣厂几年前,由一批老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利用过去的老设备,小批量试制的一些特种功能性面料和智能纺织品的样品!其中一些样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前景,远超现在主流市场产品!”
他指向那个密封袋:“就比如这个,这是一种尝试将柔性传感电路织入布料的基础样品。虽然粗糙,但方向是对的。还有防刺穿、耐极端温度、相变调温……很多想法都死在了实验室阶段,或者做出样品就被搁置,因为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立刻带来利润,不符合那三条‘先进’流水线的生产要求!”
圣钦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嘲讽:“于是,这些真正代表未来、可能蕴含巨大价值的技术火种和样品,就被当作‘无用’的垃圾,塞进了最破旧的仓库,被所有人遗忘。而整个工厂,却还在为那些看似先进、实则早已落后的普通流水线疲于奔命,不断流血直至死亡。”
“这才是昌荣厂真正的‘核心毒瘤’!”他的声音如同最终宣判,“不是设备,不是债务,甚至不是管理层的无能——虽然他们确实无能——而是这种‘价值错判’!是这种为了维持庞大体面(大规模生产),而扼杀微小创新(特种面料研发)的愚蠢思维!”
林薇彻底惊呆了,拿着密封袋的手微微颤抖。
她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圣钦为什么对那三条主流流水线不屑一顾,反而对那个破旧小仓库如此感兴趣!明白了为什么他要钱卫国主动申请破产保护——因为只有冻结债务,打破现有格局,才能让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如何救活流水线”这个错误问题上移开,转而聚焦到这些被遗忘的“宝藏”上!
这不是拯救。这是一场彻底的、颠覆性的价值重估!
“所以……所以你的方案……”林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
“手术刀必须精准切掉‘毒瘤’。”圣钦的眼神冰冷而坚定,“第一步,不是救,而是彻底‘放弃’。”
“放弃那三条流水线,放弃大规模生产普通纺织品的幻想。主动申请破产保护,冻结债务,争取时间。”
“然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小小的密封袋上,仿佛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集中所有残存的资源,激活那些被尘封的技术火种,聚焦于高附加值、小批量的特种功能性面料和智能纺织品领域。”
“昌荣厂需要做的,不是变得更大,而是变得更‘特别’。”
咖啡馆里安静得只剩下空调的低鸣。林薇坐在那里,心潮澎湃,之前所有的疑惑和迷雾仿佛都被这道锐利如刀的分析劈开,显露出底下惊心动魄的真相和战略路径。
冷酷,精准,颠覆常规,却又逻辑严密,直指核心!
这就是圣钦的“诊断”!
她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男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他那平静外表下所蕴含的、可怕的力量。
“那……今晚开始?”林薇深吸一口气,问道。
“今晚。”圣钦确认道,他看了一眼窗外渐暗的天色,“钱厂长现在应该已经提交了申请。法院和管理人很快会介入。而在他们全面接管,陷入冗长的资产评估程序之前,我们必须先拿到最关键的东西。”
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账单。
“什么东西?”林薇下意识地也跟着站起来。
圣钦看向她,目光深邃。
“那些被当作‘废料’的样品和实验记录,是昌荣厂未来可能存在的‘无形资产’的核心证明。但它们现在在法律上,依然是一堆‘垃圾’。”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冰冷的弧度。
“我们需要在有人意识到它们的价值之前,让它们‘合理地’、‘合法地’消失在那堆真正的垃圾里,或者……换个地方保存。”
林薇的呼吸骤然停止。
他要去……转移资产?在法院和管理人眼皮底下?
这可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操作!
圣钦似乎看穿了她的震惊,淡淡补充了一句:“有时候,拯救的第一步,需要一点非常规的手段。确保火种不灭,比暂时的合规更重要。”
他结完账,走向门口。
“林记者,”他推开门,傍晚的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声音清晰地传来,“考虑好了吗?是继续做一个安全的记录者,还是……”
他侧过头,最后看了她一眼。
“……亲眼来看看,手术刀是如何下第一刀的?”
说完,他径直走入暮色之中,身影很快被街道上的人流吞没。
林薇独自站在咖啡馆门口,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小小的密封袋,仿佛攥着一枚燃烧的炭火,又像是握着一把通往未知世界的钥匙。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撞击着兴奋与恐惧。
今晚。手术的第一刀。
她去,还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