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意外的商机,速度的价值
“秘诀谈不上,就是熟路,加上运气好。”李建国含糊地应付着,脚下却没停,骑着电动车赶往下一个取餐点。
他心里清楚,所谓的“熟路”和“运气”,不过是速度赋予他的底气。别人需要小心翼翼规划的路线,他凭着快如闪电的穿梭能力,能在几分钟内试出最优解;别人堵在路口唉声叹气时,他早已从窄巷或人行道(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闪而过。
这天收工早,李建国算了算收入,竟然突破了五百块。他买了只烤鸭,又给李明浩买了个变形金刚——那是儿子念叨了很久的玩具。
回到张阿姨家,李明浩看到变形金刚,眼睛亮得像星星,抱着他的脖子亲个不停。张阿姨看着这一幕,笑着叹气:“孩子就是好哄,一个玩具就高兴成这样。”
李建国给儿子拆开烤鸭,小家伙吃得满嘴流油。看着儿子满足的样子,他觉得胸口被一种温热的情绪填满。这就是他拼死也要守护的东西。
晚上哄睡了儿子,李建国坐在灯下,翻看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他发现,有几个固定的客户总是点同一家咖啡店的外卖,而且备注里反复提到“急需”“尽快”。
他点开那家咖啡店的信息——“星芒咖啡”,在市中心的写字楼区,主打高端手冲咖啡,客单价不低,但配送范围有限,因为咖啡怕洒、怕凉,对配送时效要求极高。
李建国心里一动。
普通外卖员送咖啡,路上稍微颠簸就可能洒出来,时间长了口感也会变差。但对他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他的速度能确保咖啡在最短时间内送达,而且他能精准控制电动车的平衡,几乎不会让咖啡杯晃动。
这是不是一个商机?
他打开地图,查了查“星芒咖啡”周边的写字楼。那里聚集着大量的白领、创业者,对咖啡的需求量大,而且愿意为高品质和时效性付费。如果他能和这家咖啡店合作,专门负责他们的外卖配送,会不会比接散单更挣钱?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送完几单顺路的外卖,特意绕到了“星芒咖啡”。
咖啡店不大,但装修得很精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吧台后,一个穿着白色围裙、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孩正在专注地冲咖啡,动作行云流水,神情认真得像在做实验。
“您好,请问需要点什么?”女孩抬头问,声音清脆。
“我不是来喝咖啡的,”李建国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我是外卖骑手,想跟您聊聊合作的事。”
女孩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他身上还穿着蓝色的外卖服,虽然洗得干净,但难免沾着点风尘。
“合作?”女孩有些疑惑,“我们店已经和外卖平台合作了。”
“我知道,”李建国赶紧说,“但我想专门给你们店送外卖。我速度快,能保证咖啡送到客户手里时,还是热的,而且不会洒。”
女孩忍不住笑了:“师傅,您这话说得有点满了。咖啡这东西娇贵,别说快送了,稍微颠簸一下就容易洒。”
“我是真的能做到。”李建国急了,“不信您可以试试。您现在做一杯咖啡,随便找个附近的地址,我保证十分钟内送到,而且一滴不洒。”
他的语气太过认真,女孩反而犹豫了。她看了看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上午十点,正是外卖高峰期,店里的兼职配送员忙不过来,已经有好几个客户催单了。
“行吧,”女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那就做一杯拿铁,送到对面的恒通大厦15楼,‘创想科技’,收件人是王女士。”
“好!”李建国眼睛一亮。
女孩手脚麻利地做好拿铁,用特制的杯套固定好,放进外卖袋里。“地址和电话都写在单子上了,注意安全。”
“您放心!”
李建国接过咖啡,转身冲出咖啡店。
恒通大厦就在马路对面,走路也就五分钟,但这个点路口堵车,开车得绕路。普通配送员骑电动车过去,等红绿灯加找电梯,最少要十五分钟。
李建国看了看左右,确认没什么行人,身体微微前倾,那股奇异的能量瞬间涌遍全身。
他像一道蓝色的影子,贴着人行道的边缘疾驰,遇到红灯时,借着一辆公交车的掩护,从旁边的斑马线上一闪而过,前后不过两秒钟,连交通协管员都没反应过来。
到了恒通大厦门口,他直接冲进电梯——正好有人出来,电梯门没关。他按下15楼,电梯上升的几秒钟里,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
电梯门打开,他凭着记忆找到“创想科技”的门牌,敲门。
开门的是个穿着职业装的年轻女人,正是王女士。
“您的咖啡。”李建国递过去。
王女士愣了一下,看了看手机:“这么快?我下单才五分钟吧?”
“您看看,没洒吧?”李建国指了指咖啡杯。
王女士打开袋子,拿铁稳稳地放在里面,杯壁上还带着温热的水汽,液面平整,一点没洒。她惊讶地看着李建国:“你……你是飞过来的吗?”
李建国笑了笑,没解释,转身离开。
回到星芒咖啡,他把签收单递给那个女孩。女孩看着单子上的时间,眼睛瞪得溜圆:“八分钟?从出餐到签收,才八分钟?”
“嗯,”李建国点点头,“而且没洒。”
女孩赶紧拿起电话,给王女士打了过去。挂了电话,她看向李建国的眼神彻底变了,带着惊讶和好奇:“王女士说咖啡还是热的,一点没洒。师傅,您这速度也太夸张了吧?”
“我没骗您吧?”李建国心里松了口气,“我想跟您长期合作,专门负责你们店的外卖配送。我保证,所有订单都能在半小时内送达(远一点的除外),而且绝对不会洒。您看……”
女孩沉吟了一下,说:“我做不了主,得问我们老板。您等一下。”
她走进里间,过了几分钟,跟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出来。男人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精明。
“你就是那个速度很快的骑手?”男人上下打量着李建国,语气带着审视。
“是我。”
“刚才的事,小雅跟我说了。”男人指了指那个女孩,“你想怎么合作?”
“我只接你们店的单,”李建国定了定神,说出自己的想法,“配送费比平台低一点,但我要求,所有通过我配送的订单,客户支付的配送费全归我。而且,我能保证配送时效和咖啡品质,要是因为我的原因洒了或者超时,我全额赔偿。”
他算过一笔账。星芒咖啡的客单价高,配送费也比普通外卖贵,一般是8-15块。如果他能包揽大部分订单,一天送个几十单,收入肯定比接散单高,而且更稳定。
男人显然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条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倒是挺敢想。不过,我凭什么相信你能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和质量?”
“您可以先试用我三天,”李建国直视着他的眼睛,“这三天,我按平台价给您配送,要是达不到您的要求,我一分钱不要,立马走人。要是能达到,咱们再谈长期合作。”
男人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权衡利弊。旁边的小雅小声说:“老板,最近好多客户投诉咖啡洒了或者凉了,流失了不少回头客。要是他真能做到,说不定是好事。”
男人点了点头,对李建国说:“行,就按你说的办。三天试用期,从明天开始。”
“谢谢老板!”李建国激动地握住男人的手。
“别高兴太早,”男人抽回手,表情严肃,“要是出了岔子,别怪我不留情面。”
“您放心!”
走出星芒咖啡,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李建国觉得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这不仅是一份更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条能发挥自己速度优势的“正途”。
不再是打零工式的跑腿,而是有目标、有方向的合作。
他骑着电动车,吹着口哨,心里盘算着:等和星芒咖啡的合作稳定了,说不定还能拓展其他的商家——那些对时效性要求高的,比如高端餐厅、蛋糕店、甚至是需要紧急递送文件的公司……
他的速度,不仅仅能用来送外卖。
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